写在前面
她喜欢穿宽松的衬衫和阔腿裤,喜欢听myl,喜欢男生,也喜欢女生。
也看到过她和自己心爱的女孩分开,没有质问和埋怨,只是用手捂住脸,不让别人看见她掉眼泪的委屈模样。
一般情况下,她都是先意识到自己对一个人产生了感情,然后才会去注意TA的性别。
《双》
一
“双性恋滥交、骗炮,容易劈腿,十分放荡。”
如果说同性恋群体仅仅是没有好的生存环境,不被接受,那么双性恋群体连被承认都很难。因为有一部分人固执地认为:“双性恋根本不存在”。
作为一个双性恋者,这正是导演韦婷婷拿起摄像机拍下这部纪录片的意义。
他们需要这样一个机会被了解,他们的感情也需要得到认可与肯定。
二
其实每一个双性恋在确认自己的性取向之前都经历了一番自我质疑与折磨。
Ada便是如此。
一开始她觉得自己是喜欢女生的,但是在情感的探索过程中,Ada发现自己对男生也有好感。
他早在六年级就意识到自己喜欢男生,但很奇怪,当一些女生在身边时,他还是能感受到荷尔蒙的刺激,产生一些遐想。
所以直到十八九岁,李春健也没能确定,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群体?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
那时候,面对“到底喜欢男生还是女生”这个问题时,他们只能回答“都喜欢”。
在那之前,他们还不知道自己是一名双性恋,但世界却变得五颜六色起来。
三
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坐在一起,然后呢?当然是爱情。
当他们与喜欢的人在一起之后才发现,无论对方是同性也好、异性也罢,都一样。
Ada原本在和一个男生稳定地交往,在这时,高中的那个女生回来找她了。
当时,男生知道那个女生在Ada身边,女生也知道Ada有男朋友,两个人都喜欢Ada,也都不肯放弃。
一开始,三人的关系还算和谐。
但爱是自私的、占有的、充满嫉妒的。在彼此知道的情况下,一个人没法同时与两个人交往。
闭上眼睛的时候,她会看见两个人,做梦时想到的也是两个人。
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爱就这样真实存在了,她没有办法去否认客观事实。
四
在不断地与男性、女性交往的过程中,再去仔细感受仍然能发现还是有所不同。
豆豆觉得最大的差别是,两个女生在一起的时候是完全平等的,但和男生在一起就不同了。
这更多是来自物理性的差异,最明显的就是男生干的体力活时多一些。
而李春健感受到的差别更多是源于心理上的。
和女生谈恋爱,或者说在异性恋的固有观念之中,男生应该去保护女生,去谦让,去承担更多,这种责任感无形中让他觉得有压力。
这种差异在“性”方面的感受最为明显。
黑钢说,自己和女生在一起需要相处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发生性关系。
但喜欢上男生的时候,“一般都特直接,不到一个星期就啪啪啪。”
所以我很羡慕双性恋,因为在感情上面,他们比我们拥有了更多体验。
多元化的感情会带来很多新的视角,在他们的世界里,与每一个人的接触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
那种感觉很棒,真的很棒。
写在最后
无论是这部纪录片也好,还是片中的这些人强调自己的双性恋身份也好,都不是为了强调“性别”,而是为了消除人们对双性恋的误解。
“我是双性恋,但我并不放荡、贪婪、自私”
“我不是更有可能劈腿”
“我是双性恋,但是我并不是一半同性恋一半异性恋,我有一个完整的人格”
“我不是一个骚货”
“我不想和你还有你的男友玩双飞”
除了双性恋这个身份之外,其实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中的一员。
“我还是个博主”
“我还是个仗义的朋友”
“我是双性恋,而且我将成为一个丈夫”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性向问题也不是非弯即直的。
爱情不过就是两个人的相互吸引。
他们只会对自己心爱的人说:“我爱你,不管你是男是女。”
最后是一个小彩蛋
可能你们也发现了,也很奇怪为什么今天的小标题底色有三种颜色。
因为这个
(cr:同志之声)
旗帜上端是代表同性恋的红色或者粉红色条纹,底端是代表异性恋的蓝色条纹,中间是代表双性恋的紫色条纹。
若喜欢我们,望星标
音乐/Greg Laswell - And Then You
配图/《双》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