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邓小平何以成为邓小平
日期:2018-10-04 06:12:19 作者:国手張 来源:博雅亭 阅读:

邓小平何以成为邓小平

  邓小平何以成为邓小平

  连岳 博雅亭

  邓小平传(权威精装版)

  作者:[英] 理查德·伊文思(Richard Evans)著,田山译

  当当

  中国今日的影响力财富人们生活水准巨大提升,邓小平是主要塑造者,他的价值观,他的方法论,甚至他的个性,都还在继续起作用,将来起的作用可能更大,毕竟,在改革开放那一年出生的人,都已经40岁。

  邓小平的出现,首先,是个意外,就像伟大的创新,像进化的变异一样

  1918年,或1919年,四川广安的小地主文明有事去了重庆,此时,他的儿子邓希贤(即以后的邓小平)14岁。读过几年私塾的邓文明,在随意间,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广告,重庆将开设一所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培训完成孩子送往法国,他写信建议自己大儿子到这所学校学习

  《邓小平传》的作者,理查德·伊文思,一位英国政治家,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对邓小平感兴趣,1984年至1988年担任英国驻华大使,他对邓文明的石破天惊之举,也无头绪,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意味着,邓小平只要去了法国,邓文明可能将再也见不到他的长子事实就是如此。

  邓文明的决定,纯粹是个意外,他的价值体系知识来源原本不可能做出这种决定,他的大儿子,大概率将在广安继承他的土地,成为一名地主。

  1920年9月,16岁的邓小平从重庆启程经过一个多月的航程,10月19日抵达法国马赛。遗憾的是,这个由民间改革家发动的留学活动经费出现困难,在此后5年里,邓小平四处打工养活自己,也在这段时间,他的个性形成

  理查德·伊文思观察到,刚到法国时,邓小平的一张照片中,姿态拘谨,面无表情,而在雷诺汽车档案上的照片,他已经是神情坚毅目光炯炯、嘴角微微上翘的年轻人。小小年纪变得坚强自信,理查德·伊文思认为,这是因为在那个没人同情陌生国度,这个倒霉中国青年,不得不靠自己智慧努力活下来。

  在此后的人生中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邓小平都有极大兴趣,这与他的留法经历关系,他一直强调,世界不能忽略中国,中国也不能自绝于国际社会,如果中国不向世界学习,就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

  用一句话形容邓小平,他是一个终生学习者,而且学习能力超强,终生领先

  他是一个业务上的全才,建立根据地、抗战、解放战争、修建成渝铁路、从党务到经济,再到外交,让他做什么,他都做得好。他的学习能力,主要不是通过书本,他甚至反感文章,他自己的讲话也无华朴实言简意赅,他是通过实践学习,他喜欢处理具体事情,当问题出现时,他不是等待和观望,而是立即采取行动

  当发现事情出错时,他会毫无犹豫承认并纠正。

  这体现在他对大跃进态度转变上。1958年,他还很热心支持这种群众运动,认为“我们想要多少谷物,就可以有多少。”到了1962年,在事实面前,他开始反思,并认为运动太多,此路不通,在一次讲话中,他引用老搭档刘伯承的一句话:“白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不隐瞒观点强硬、做了再说,再加上与毛泽东的观点出现分歧,导致他失去了权力

  邓小平脾气不好,但是他在危机中不失态,自控力强,包括1933年,他在瑞金受到批判新婚一年的妻子立即离开他,并嫁给他的批判者,这么重大的挫折,也没有打击他,他等到了机会东山再起

  但在1966年,在遭到猛烈批判,并被毛责令做自我检讨时,他屈服了,情绪失控他的朋友敌人,都听得出,他故意选用对方批判他的语言,他放弃了,他正式否定了自己在过去几年当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同时,他也给了他的敌人攻击借口。他亲手毁掉自己身为总书记的一切权威。

  他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在北京软禁两年之后,流放江西三年。在这段时间内,他阅读了大量著作,在此后的讲话中,他对中国与外国历史见解精辟,这是以前的讲话所没有的。

  1971年9月13日,林彪外逃坠亡,邓小平等到了复出的机会,1973年2月,他离开江西回京,成为副总理出众才能使他迅速稳定局势,1974年,他出使联合国发表演讲,获得毛的高度认可。70岁的他,在纽约曼哈顿闹市区待了4天,世界上最繁华地区,一定给了他巨大的刺激

  他还有一个关卡要过,才能最终施展他为中国带来现代化的才能。

  1976年,毛再次失去对邓小平的信任,像10年前一样,他要求邓做自我批评。邓吸取了10年前教训拒绝羞辱性的自我批评,他知道,如果亲口否定自己3年以来的任何作为,在毛去世后的政治斗争中,非败不可。

  他留在了赛场。并在毛去世后掌控局面。为中国带来了改革开放。

  1992年,88岁的他,意识到改革出现了停滞与危机,用尽余力,最后一推,2月21日,发表视察南方的讲话,28日,讲话的部分内容就以文件形式大量下发到各级党组织。此后的中国,围绕着经济建设,几无偏离,成就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发展奇迹

  从16岁到88岁,他始终是个学习者,是个善于发现事物本质的人,是个不惧怕失败的行动派,是个不隐瞒观点的真实者,也是极有忍耐力的长期竞争者。中国并不会必然出现一位这样的政治家,他出现了,并且改变了中国。这是中国的幸运

  越有能耐的人,往往越谦虚,这是终极学习者才能达到的境界,这位为中国带来繁华的改革者、创新者和实干家,在1984年10月,说过这样的话:“在经济问题上,我是个外行,也讲了一些话,都是从政治角度讲的。比如说,中国的经济开放政策,这是我提出来的,但是如何搞开放,一些细节,一些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我就懂得不多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邓小平何以成为邓小平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