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的姐姐今年查出患有癌症,因为病情还在初期,医生建议她尽快做手术。
于是朋友的家人好友连忙赶去医院,为她的姐姐打理事物,并照顾她。
在所有人都愁眉不展,忧心忡忡的时候,却始终不见朋友姐姐的女儿。
在朋友和他姐夫着急忙慌收拾好衣物和生活用品准备走后,姐姐的女儿才从自己的房间走了出来。
她姐姐生病的事情虽然没有瞒着孩子,但是夫妻两人都认为不要让孩子参与进来最好。
所以也没有人开口叫孩子陪着去医院。正当大家拿着东西走出门时,姐夫的女儿赶了出来。
朋友还心想:孩子都这么大了,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也可以陪着姐姐啊,毕竟是自己的母亲,看样子孩子也挺担心的。
但是朋友姐姐的女儿却开口问道:“你们都去医院了,谁给我做饭呢?”
听到这句话,朋友说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姐姐从小有多宠这个孩子,朋友都是看在眼里的。
朋友的姐夫抱着东西,想说话又说不出的样子,最后他告诉孩子让他叫几天外卖吧,无奈的走了。
去了医院后,已经住院的姐姐微笑着问姐夫:“朵朵呢?没来吗?”
姐夫摇了摇头,姐姐又说道:“嗯,千万别来,小孩子来了也没用,她自己能照顾好自己就好了。”
02
朋友姐姐的女儿20岁了,其实她去了医院确实也帮不到什么。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谁给她做饭这个问题,不免让人心寒。
“妈妈,我的衣服脏了,你帮我洗洗。”
慢慢地,儿子上学了:
“妈妈,明天我们去郊游,你帮我收拾好要带的行李。”
后来,儿子交女朋友了:
再后来,儿子长大了:
“妈,市中心的房价又在飙升……如果再不行动,或许以后我和女友连一间栖息的小屋都没有。”
这次,母亲淡淡地看了儿子一眼,没有说话。在尴尬的沉默里,儿子气嘟嘟地放下了碗筷,甩门而去。
如今,儿子已经25岁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需要呵护的女友,还有两位日益老去的父母。
但是儿子依然没有成熟,没有离开父母的羽翼,也不肯放下啃老的惰性,独自去承担一个成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一直以来,我习惯了听你这样吩咐,总以为,对你的每一点好,你自会记得。
可是如今,我却发现,我用整个生命去对待的儿子, 变成了一个羽翼退化、意志严重消磨、不懂珍惜的社会弃儿。
在文章最后,这位母亲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今,我却不知道“我的母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03
曾经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国外的小哥讲述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与中国有什么不同。
他从小就需要做家务,母亲每次做好饭后,他们都需要和母亲说谢谢。
并且,感谢的话语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口头禅,递一下遥控都会脱口而出谢谢。
在他18岁成人之后,他就需要搬出去住了,如果经济条件达不到,就寄宿在父母家中,还需要交房租。
父母决不会因为心软而不收孩子房租的,因为这样只会助长孩子的懒惰。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