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中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不再保留计划生育的有关内容。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02民法典草案的这个改动,背后蕴含一个深刻现实:让人们敢生愿生“二娃”,已经箭在弦上了。
要知道,近年来,中国的人口总和生育率连续低于1.5,而在2015年更是降到了1.05。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人都不愿意生孩子了
这张照片,折射出中国目前一个相当大的危机: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
这个问题,体现在个体层面上,是“独子养老”的赡养危机:一对夫妇,或将面临着赡养4个老人的巨大压力。
虽然上面这张“恐怖的全家福”图片最后被辟谣了,但这个一家八口只一个年轻人的寓言,却难免勾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忧虑。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体现在国家层面上,是养老金政策的难以持续。2014年,我国养老金已出现收不抵支,此后四年,亏空规模更是大幅扩大。
正如法国社会学家孔德所言: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命运。面对新生人口增长缓慢的情况,我们有必要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和妥善调整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带来的冲击。
03有人或许会问,前两年咱们不是已经放开二胎了吗?为啥现在还要进一步鼓励生育?
亲,你知道吗,从这几年的数据看,放开二胎对刺激生育的效果,比预期要差很多。
有人或许还会问:鼓励生育之后,中国会不会发生人口爆炸式增长,导致人满为患,进入“马尔萨斯陷阱”?
小编认为,这个顾虑大可不必。
一方面,一般说来,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最好的“避孕药”。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社会保障的完善、生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养娃成本的增加,都市人的生育意愿都大大降低了。
这不仅在中国如此,在世界各国,也是普遍规律了。你看,出生率低国家几乎都是发达经济体,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法国等。
另一方面,如果说以前人口多是负担,那么,在全球化时代,人口多却成了一个宝贝。以前,人口多必然造成边际效用递减,现在,庞大的人口规模参与到全球化产业链中去,意味着一种重要的竞争力:丰富的劳动力,廉价的用工成本。
要知道,正是在强大人口优势的支撑下,中国才能迅速崛起,成为闻名世界的世界工厂。
因此,不用担心放开生育会人口失控,这基本是不可能的,相反,可能更需要担心,即使转向后,国人依然不愿生,又该怎么办?
04好在,国家已经看到这一点,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采取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措施。
这一次,风向真的变了!
君不见,人民日报已经发出啦“为国生娃”的呼吁。前不久《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鼓励大家多生娃”。
君不见,辽宁已出台文件表示,将在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四大方面,加强对生育二孩家庭政策奖励。
不仅仅是辽宁,全国其他各地也是动作频频:天津提出增加二孩职工家庭30天生育津贴;湖北宜昌落实住院分娩基本生育免费服务;湖北仙桃全面实施基本生育免费服务,生育二孩可获1200元补助………
这些政策,一定意义上,可以减轻生养子女负担,让更多有生育意愿的人,将心动转化为行动!
当然,要让都市年轻人敢于生“二孩”,最重要的恐怕是要让房价稳下来。否则,面对一路狂飙的房价,无数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即使有意愿多生孩子,恐怕也有心无力了。
说到底,让年轻夫妻买得起房,不用被房贷压一辈子;去医院不用排队一整天;不用为孩子上学鞠躬尽瘁;幼儿园可以放心.....这才是让他们生“二孩”最好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