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有这么一句话: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治服己心的,强如取城。
(1)
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人得了一个紫砂壶,宝贝一样地放在床头,但一天晚上不小心将紫砂壶盖打翻在地。
惊醒后,那人大怒,壶盖没了,留着壶有什么用?于是抓起壶人到窗外。
天亮,发现壶盖掉在棉鞋上,完好无损。那人一气之下把壶盖踩得粉碎。没想到出门时,看见昨晚扔出窗外的茶壶,完好挂在树枝上……
古希腊哲学家马克·奥勒利乌斯曾说:愤怒和悲哀一样,也是一种软弱。
试想,如果那人能克制心中的怒火,等一等,缓一缓,静下心来看一看,或者就算感觉非常遗憾,但仍把壶收起来,结果会不会很不一样?
毫无疑问,老天给了他两次机会,都没有把紫砂壶损坏,他的一脚愤怒却彻底毁了自己的心头所爱。
冲动是魔鬼,盛怒之下,往往会让人做出冲动的事,事后又让人后悔莫及。
(2)
2)发怒会使肝气郁结
研究发现,人在发怒时心跳加速,大量的血液涌向心脏,会出现心律不齐、心肌缺血、胸闷、心慌甚至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另外,人在发怒后,最先伤的就是肝脏!所谓“气大伤肝”,如果经常生气发怒,就会出现肝病、甚至是肝硬化。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专家约翰·巴尔福特,曾对118名参试大学生进行的25年追踪调查。
调查发现,经常发怒的参与者,50岁前死亡的比率高达20%。相比之下,心态平和的参与者50岁之前死亡几率仅为5%。
由此可见,经常生气、发怒是会折寿的。而想要健康长寿,就一定要修炼平和的内心。
生气、发怒,就是这三毒里面的“嗔”。一个爱生气、易发怒的人,永远也不会快乐。
峨眉山上有一座灵隐寺,寺里有一尊弥勒佛,其对联云:“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生气之事,不妨付之一笑;难容之人,不妨敬他三分。
(3)
愤怒真的有必要吗?值得吗?
孔子有位学生,和客人就一年有三季还是四季的问题争论不休,求孔子帮忙。
孔子看了客人一眼,说:“一年有三季。”学生理亏,待客人走后,不解地问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为什么说三季。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跟他讲四季讲到晚上都讲不通。”
夏虫不可语冰,对于讲不通道理的人,无需争辩,让他们赢就是了。
1)感觉要发飙时,深呼吸,晚三分钟再说话;
2)暂时离开/不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4)坚持禅修,打坐,修炼自己的内心。
中国学者梁实秋曾说:“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太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宜。”
盛怒之下的人就像一匹疯马,恶的本性会完全显露出来,但最后伤害最深的还是自己。
因为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克制心中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