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 是 陪 你 的 第 4 9 4 个 夜 晚 」
X:
见信如面。
首先我得赞扬你,通过你的来信,你能够勇敢地剖析自己,写出自己的自卑和自负,写出自己内心的阴暗面,这是需要勇气的,你很棒。
读了你的信,我不禁想起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青春期的年轻人太多叛逆?
我看过一些心理学的书,书里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各不相同,但都有他们的道理,而在我的认知里,青春期的叛逆,于挣脱与迷失有关。
来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青春期,童年时每天无忧无虑,对家长说的话言听计从,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中,这样的人生会持续十几年。
而后突然在某个阶段,这种当初类似信仰的活法就会崩塌,几乎是在一瞬间,你突然发现有了烦恼,家长的话也有些烦人,世界根本不是什么童话。
于是,我们想要挣脱掉这种曾经的想法,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足够有担当的大人了。
但在这个阶段,却有一个事实被我们忽略了,那就是:我们其实根本还不知道该去往何方,完全没有什么未来可言,没有形成稳定的三观。
叛逆的我们,不懂得理解,没办法宽容,我们根本没有学过这些东西,唯一会的,就是小时候想要玩具时的大哭大闹,所以,我们只能愤怒。
以对抗的形式来获取外界的关注,也要求别人不要再想以前一样看待自己,自己早就不是一个小屁孩了。
想要挣脱以往幼稚单纯的自己,想要快速长大,独当一面,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迷失在何去何从这个问题里,就只剩下了和这个世界拧着来。
曾经有句话说,成长是一瞬间的事情。
但这个瞬间,可不是真的某件事突然的打击让人顿悟,也不是莫名按部就班突然就觉得长大,而是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蛰伏期,有诱因,之后突然有了缺口,化茧成蝶。
X,你认知到了自己的自负与自卑,也知晓自己极度缺乏安全感,这些都是好的意识,但恕我直言,你欠缺的,是一个成长的出口。
第一,我们需要同理心。
在信中你说,你可以关爱流浪动物,可以施舍路边的乞丐,可以对陌生人宽容,但你就是做不到对家人同样的理解。
你用近乎完美的标准去看待家人,看不惯女人抽烟喝酒爆粗口,看不惯他们的缺点,想让他们改,觉得这是为他们好。
自己也关上心门,一旦有人靠近就首先远离,别人的过分亲密和对你提出要求,都会觉得不安和害怕。
你善于理解和宽容陌生人,是你体谅这个世界的难处,但你严苛要求亲密的人,又不想让别人和你过分亲近,其实就是少了这份成长中的同理心。
既然你不希望别人对你太过要求和亲密,又为什么要对你的家人有那么多完美主义的的要求呢?
所谓同理心,就是你在做很多事情时,如果别人不理解不愿意,首先不是埋怨,而是想想,如果这件事放在自己的身上,你又是什么想法和态度?
既然你自己没有办法做到,又为什么非要要求别人去做呢?
这其中隐含着的一个真相是:你渴望通过改变别人,尤其是改变亲近的人,来达到一种自我认同,摆脱内心的自卑。
你没有办法自己改变,那么就希望通过改变别人,来认定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对的。
很多人喜欢谈初心这件事,甚至将它当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一旦有了改变,马上就会论定自己变坏了,别人也会说你变了。
但在我看来,在成长的过程中,初心这件事,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或者说,不是绝对正确。
在你的信中,你说因为你学会改变,交了一些朋友,大家都夸赞你情商高,但你认为这违背了最初的自己,是装出来的笑容和举止,是从书上学来的,不是自己天生具备的,认定它并非是原本的自己。
你说,你想要做回做出的那个自己。
但我却觉得,那要看那个最初的自己,是否真的适应现在你的生活。
在我看来,初心这件事,也是要与时俱进的。
曾经我们不谙世事,设立下一些目标和原点,但这并非是生死契约,而是出发时的设想,随着我们的成长变化,很多事情自然也会发生改变,我们会调整行进路线,调整生活姿态,那么初心自然也会进行调整和递进。
只要不是违背良心和善意去做一些恶事,无论你做出怎样的改变,其实都不是一件错事,反倒是你成长变化的一部分。
你从书上学到了知识和社交技能,你运用到自己的生活里,这应该是你的成长,哪怕它不曾属于原本的你,但却是现在的你,到了以后再回望,那就是现阶段你的一部分。
没有必要觉得因为你变了,就盲目去否定,书上学到的就不是自己的吗?那你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算不算自己的呢?
你其实并非是在否定那些技能,你只是在否定此刻成长变化的自己,否定你也可以通过努力变得更好的途径。
X,我阅读你的信时有一个明显的体会是,虽然你剖析了自己的想法,也反复阐明了自己对待周遭人事的态度,但我还是觉得,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还是太过简单和粗暴了。
曾经我们都觉得这个世界不是对的就是错的,不是黑的就是白的,是是非非彰显地格外明显,只要我们学会判断好了对错,那么活着就很容易。
对的背面不一定是错,错的反义也不一定就是对,好人不一定一生平安,坏人不一定坏得那么可恶。
我们有大部分时间,都活在这样的灰色地带里。
暂时分不出对错,理不出头绪,得不到结论,只能继续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曾经我们想要挣脱生活的束缚,如今却想尽办法脱离这种混沌。
这个灰色地带,分为了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和如何看待自己。
与世界而言,你要知道,许多事情自有他们运行的规律,很多事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无谓的挣扎到最后可能一身伤,总要在第一时间搞清楚为什么,却只能让自己越来越困惑。
与自己而言,你的自卑自负,你对亲人的排斥,你内心的黑暗面,你还没有构建的同理心和其他认知,也并非是对错那么简单,它们其实都只是游离于你的成长之中,不是是非定论,只是过程。
X,你说你要做一个绝对阳光的人,不想要黑暗面,这种想法我可以理解。
但这个世界本身没有绝对阳光的人,人人都会有自己的黑暗面,其实我们更要警惕许多绝对的事情,因为那本身可能并不真实,但如果认定了这种绝对,就会有失望。
所以,X,我想对你说的是,在人生的过程当中,不是非要论出一个对错的,面对旁人,面对自己,也不是简单的对错那么容易。
更加关键的是,你觉得这样不好不合适,那你要怎么去认知它,接纳它,或者改变它。
你的问题,不仅是认知上把它们放在了对立面,而且还没有学会接纳和改变,所以难免就会在许多时候怀疑自我,怀疑这个世界。
而我前面所说的成长的缺口,就是你要有一种力量,不是用来判断对错,而是用来验证对错。
想要验证,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去排斥,而是拥抱它。
学会真正接纳你的自负自卑,不要将它们放在你的对立面,去直面它,之后你才能真正学会改变。
这么远那么近
2018年8月
————————————
有货活动预告
有好几种方式:
9.9元团:仿佛不要钱。
断货王专区:满99就减15,上不封顶。
具体活动细则,请转至今晚二条查看。
END
· 你 或 许 会 喜 欢 ·
你几岁?存款几位数?
亲妈是社交达人
▼
不 懂 你 的,为 你 哀 愁 。明 白 你 的 ,叹 此 生 值 得 一 游
♫ / Ave Maria —— Dan Gibson
请多分享和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