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谁都想要,
文/婉兮 图/千图网
1
拼多多上市了。
但质疑声明显多过祝福声,“一个假货横行山寨产品泛滥的平台,凭什么能够上市?真是把脸都丢到国外了!”
拼多多的营销策略无疑是在为山寨产品提供保护伞,对那些辛辛苦苦搞研发提质量的企业来说,简直是助纣为虐。
不过也有人说:拼多多的假货里,藏着最真实的中国。
据说,在拼多多的3亿多用户中,57%来自三线城市以下的小城镇,以及广大的农村。
拼多多的发迹,其实正建立在底层民众对“物美价廉”的强烈期盼之上。
但今天,我们先不论是非。我们只谈谈,农村为什么会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
其实这种状况早有端倪。10年前,拼多多尚未问世,可乡村集市便充斥着牌子模糊的电磁炉电饭锅,小商店里,也多的是投机取巧的“康帅傅、大渍、立百”等等。
不瞒你说,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新手机,其实就是在镇上的数码小店里购买的。
是个山寨手机。
到手时欢呼雀跃,但进了大学校园,却被同学的诺基亚晃瞎双眼。再仔细观察,才发现身边使用类似手机的同学也不算太少。
当然,它们的主人都是和我背景相似的大学生:从农村一路奋斗出来,背负着整个家庭甚至家族的希望。
好东西谁都想要,可生活却常常逼着人退而求其次。
2
我建议小两口去省城的婚纱市场选购,但弟妹摇头:“挺贵的吧。”
“要不然就租一条好了?”
“还是买吧,结婚是个大事情。”但她坚持己见,“租一天也要百十块,还不如买划算。拼多多上也就一百多。”
一百多块钱的婚纱?我怀着不可思议的心情点开拼多多商城,果然,琳琅满目的白纱呈现在了屏幕上,价钱确实在一百上下。
哑然失笑,不由想起近来流传的段子:某东像高级商场,某宝像批发市场,某多多像乡镇集市。
集市上的商品质量低劣,但能满足大部分底层民众的基本需求,从衣食住行到锅碗瓢盆,乃至吃喝玩乐。
品质属于更高层次的追求,对小叔和弟妹这样的乡村小夫妻来说,还太遥远,也太奢侈。
比起好不好,或许他们更在乎有没有。
中国太大,你不知道的事情太多。
婚礼当天,我陪着婆婆婶婶一些女眷摘菜倒茶。听到最多的,竟然也是关于拼多多的讨论。
四婶讲起前几天“拼”的一块钱的小电扇,表嫂则吐槽:“有人让我下个天猫,可那里头的东西真的太贵了!”
我想告诉她们,拼多多上假货太多。想想还是忍住了,因为忽然想到一个典故:
晋朝时候,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朝臣把情况报告给司马衷,请求皇上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但司马衷却不解说:“没有粮食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3
我在关于拼多多的某篇热文下,看到了这样一条评论:
这位读者生活在农村,丈夫在工地上干活,夫妻俩辛辛苦苦地工作,靠微薄的收入赡养父母,供儿子上大学。
经济自然是不宽裕的,只能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尽量选择低价商品。所以老人家用着的,就是一百块钱的山寨手机。
“100来元钱给爸爸买个手机,他生病了可以通知我。再花100来元给妈妈买个手机,妈妈在山上长时间没回家,爸爸才能找到妈妈,不用在家担心……”
这句话可能代表了大部分拼多多用户的心态:用最少的钱买东西,先满足了目前需求再说。至于质量,暂时不在考虑范围内。
对生活来说,高大上的品牌犹如锦上添花?可许多人的消费层次,却都还停留在雪中求炭的初级层次。
其实我爸现在使用的,也是不知名厂家生产的杂牌智能机。他用了两年,靠微信和视频打发了许多无聊时光。
我看不惯,总想给他换个好点的手机,可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用不着用不着,四百块买的我也用得很开心。”
他们太容易知足,因为受过太多苦,也因为没见识享受过真正的好东西。
4
鲁迅写过一段话,很扎心。
“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那个少女因为偶像被黑而悲伤流泪时,有个孩子正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母亲痛打,原因是他丢失了五块钱的地铁票……
大街上人来人往,有人用京东、有人用淘宝、有人用拼多多。他们各自的悲伤和欢乐,其实也像手机里的各种app一样,看似相差不大,实则互不相通。
购买山寨产品和购买印度药一样,其实都是在正版难以企及的情况下,不得不另辟蹊径满足需求。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给拼多多洗白。卖假货怎样都说不通,但或许能借着这一阵风,探索出一条能够真正方便穷人的电商之路。
别再嘲笑那些买山寨货的人了,你没穷过,你不会懂。
-作者-
婉兮,十点读书签约作者。90后,不偏激不毒舌,有温度有力量。 微博 @婉兮的文字铺,个人公众号:婉兮清扬(ID:zmwx322)。新书《那些打不败你的,终将让你更强大》正在热销中。
婉兮作品
你犯的不是穷病,而是懒癌!
如果薛宝钗进了宫,能活到第几集?
《红楼梦》中的简爱:我贫穷,但并不卑微
村里有个潘金莲
家暴6年后,她自愿跟着人贩走
杜飞,一位万里挑一的凤凰男
陈伟霆:北漂港星“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