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的逻辑学最早缘起于亚里士多德,也就是古希腊最光辉的三段论(syllogism)。说起来似乎又是形而上学所用的推理式,但三段论在生活中确实有着伟大用途。
即便是吵架,你也得有个三板斧,以理服人。为什么城西老王的儿子总是半夜回家,你不能光说他是混蛋却给不出依据,说不定是夜班呢?如若不然,你的喋喋不休只显得像是强词夺理。
令人欣慰的是,作为中国人,老祖宗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财富。所以我们有着自己的勾股定理,所以孔丘在两千年前就开过咨询公司,而且整整有三千个咨询顾问。逻辑学也自然有着源头,我们常说老子是哲学家,那么墨子就是我们的逻辑学家鼻祖。
那么,且来看看,这位两千年前的逻辑学大师,是如何诠释吵架的艺术?
一个问题
樊登解答:
在墨子理论当中还有一块,经常被我们现代人忽略的,就是逻辑学。梁启超先生所讲的论理学,是怎么样去论理,怎么样把这事说明白。
比如说墨子谈“知”,他认为一个人获得知识来自三个层面,一个叫闻、一个叫说、一个叫亲。什么叫闻?就是学习,就是有人教给你,这是我们常见的获取知识的方法。说其实就是演绎法,就是推论、推理,你根据你所获得的知识,去推演出来的新的知识,这个叫作演绎法。亲呢,就是归纳法。就是你亲身去体验,感受到了事情之后,你总结出来的一些规律。
所以,墨子他把归纳法和演绎法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提出来了。墨子说:“夫辩也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乃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
墨子把辩论这件事情细分到了每一个概念,他提出名、实、举、辞、意、说、故这些概念。这些概念,今天翻译过来都是西方逻辑体系里一个一个的名词。
你比如说,咱们说“故”。这里边有一个很著名的词,在《墨经》里曾经提到过,说:“故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体也,若有端,大故,有之必然,若见之成见也。”这是什么呢?大家学过充分必要条件,学过必要条件、充分条件。
一个小故,就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东西。就是一个必要条件。 然后大故,有之必然,这就是一个充分条件。
所以墨子在那时就已经开始研究逻辑学,因为他发现和别人辩论起来,如果没有逻辑作依据的话,根本说不清楚。因此甚至发明出了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最后的结论。
比如说: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
结论——苏格拉底一定会死
这个就是古希腊最光辉的三段论。我们知道逻辑的推论是这样来的。而在墨子的文章当中充满着我们所说的宗、因、喻,这样的三段论的结构。
比如说大前提——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这是大前提,就大家认为全天下需要有这样一个秩序。
那么小前提是什么呢?然则天欲其生而恶其死,欲其富而恶其贫,欲其治而恶其乱。你看,天希望我们大家过上好日子,这是小前提。
所以结论是什么?此我所以知天之欲义而恶不义也。这就是我为什么能够知道天是希望我们大家有秩序、讲义,而不是不义的。
这种推论的过程就是标准的三段论的方式。因为墨子本身就是一个研究自然科学很厉害的人,他的论述当中不但包括逻辑学,还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几何学、物理学、经济学,这些在《墨经》中都有出现。
上述内容摘自
点击下图,试听本书
▼ ▼ ▼ ▼ ▼ ▼ ▼ ▼ ▼你的道歉为什么没有用?
*本文版权归【樊登读书】所有,欢迎转发,如需转载,可在后台发送“转载”,联系授权。
▼ 点击【阅读原文】,《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学派》解读7天免费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