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她以身试验,研发出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可万万没想到,43年后会
日期:2018-07-25 10:15:57 作者:周刊作者团 来源:悦读文摘 阅读:

她以身试验,研发出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可万万没想到,43年后会

  作者 | 朗博

  来源 | 世界华人周刊( wcweekly)

  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她以身试疫苗。在中国被扣上“肝炎大国”的脏帽子时,也正是她,历经千难万阻改变了这一切。如果她健在,会想象到中国的疫苗,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吗?

  —社长

  今天,我们不要忘记个人

  她为了疫苗的安全,就像神农氏一样,不惜以身试验

  她曾誓言有生之年一定要让中国摘掉“肝炎大国”这顶脏帽子。

  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的誓言实现了。

  她就是中国的“乙肝疫苗之母”:陶其敏

  陶其敏,1931年10月生于江苏苏州。

  她的家族经营苏州最大的一家丝绸厂,这给她创造良好生活学习环境。她得以进入当时苏州著名的振华女中读书。

  1951年,陶其敏考取了山东医学院前身是新四军的白求恩医学院

  在学校学习时,白求恩就是她事业终生的楷模:学医一定要把群众健康放在首位。

  1956年,她被分配到了北京人民医院内科工作(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在医院,她从头学起生物制品研究化学分析,经过8年,她成了生化研究室主任检验科主任。

  当时北京人民医院乙肝疫苗研究团队(右三陶其敏)

  当时中国大地肝炎肆虐,每年都有大量人因为肝病而死亡。

  特别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的乙肝感染人数迅速爆发

  那时医疗条件落后,在农村经常出现共用一个针头的现象,有时又不消毒,加上那时也正是我国新生儿的快速增长期,所以肝炎病毒蔓延很快。

  陶其敏心里着急,却无能为力,因为当时国内医学界对乙肝病毒的了解几乎是空白

  直到1972年,国际上出现一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这时,中国医学界才知道肝炎中还有乙肝这一分类

  当时的中国非常封闭,陶其敏根本搞不到乙肝病毒的任何资料,这可怎么办呢?

  幸亏有一个姓“米”的洋大夫

  这就是德国人汉斯·米勒,他于1939年来到延安,成为反法西斯的战士,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贡献。解放后,热爱中国的他,加入了中国籍

  到了1972年,他已经是北京医学院副院长他的妻子中村京子是日本人,夫妻俩借回日本探亲的机会,了解当时国际上的乙肝病毒检测诊断技术

  回到中国的米院长召集几家医院的医生开会,问谁愿意研究乙肝?

  年轻的陶其敏毫不犹豫地说:“我来吧!”

  研究乙肝,就要找出乙肝病毒。

  1973年,米院长用尽各种关系,将陶其敏送往日本学习血凝法检测技术。陶其敏也不负重望,很快学成归来。

  汉斯·米勒和他的妻子中村京子

  但她回国以后却遇到一个大问题,从日本带回来的检测板不多,很快用完了,一个巨大困难摆在她的面前。

  于是她就开始制造自己的乙肝检测试剂盒。

  当时,国内没有的葡聚糖,她就找替代品。产品不达标,她就选择多种标号,用不同速度层析。

  经过4个月不分昼夜实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她终于制成了带有表面抗原的敏感血球。

  中国第一套自行研制乙肝检测终于诞生了。

  10月,陶其敏带着试剂盒出席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西太平洋肝炎实验室工作会议

  肝病研究所研发的HBeAg Ab EIA试剂盒

  日本著名肝病专家西冈教授进行鉴定试剂性能稳定效果非常好。西冈把陶其敏的检测板交给各国代表传看,他说:“我们用三年搞出来的东西,你们在没有设备情况下,三个多月就搞出来了,真了不起!”

  而会场其他8个国家的代表也是目瞪口呆,他们没有研制出来东西,却被陶其敏在简陋到什么都缺的条件下研发出来了。

  乙肝病毒检测技术很快就在全国推广开,陶其敏做了抽样调查发现中国澳抗阳性的人数竟然有1.2亿,占了全世界患者1/3。

  这么多同胞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她心情沉重,深感责任重大

  她扬言立志:有生之年一定要让中国摘掉“肝炎大国”这顶脏帽子。

  乙型肝炎疫苗研制和北京医学院肝病研究所建立的三位创始人:米勒教授、陶其敏教授、冯百芳教授

  陶其敏开始研制乙肝疫苗,但是做了无数次的尝试都失败了。

  直到1975年,陶其敏在美国《科学杂志看到一篇论文,美国科研人员从对大猩猩的试验中得到启发

  她一下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后来她回忆说:“当时我看到这篇论文立即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不就是离心吗?好像是3000转,我用试管最底下的那一层,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全是表面抗原,没有病毒的大颗粒。这个纯的表面抗原应该就可用来制作疫苗了!当时所有人都高兴坏了。”

  1975年7月1 日,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在诞生了!

  米勒教授和陶其敏教授在进行超离

  根据国际惯例,研制出的乙肝疫苗首先要在大猩猩身上进行检验。

  但是当时联系不到大猩猩,陶其敏心焦如焚:“大家当时着急呀,都想知道这支疫苗到底有没有用。而且患者又增长非常快。”

  于是,她就把自己当成检验的大猩猩。

  她回到家告诉两个年幼孩子:“妈妈要打一种针,可能会得病,你们暂时离我远点。”

  在实验室,她让同事给自己注射了乙肝疫苗。

  1975年8月29日,陶其敏(左一)在自己身上实验肝炎疫苗

  注射疫苗后,她每天都测量体温,一个星期就要查一次血.....三个月过去了,抗体却出现了,她研制的乙肝病毒疫苗成功了!

  1975年7月1日,中国的第一支代号为7571的乙肝疫苗诞生了!

  陶其敏把自己的血源疫苗的技术和工艺无偿提供给了科研机构,开始推广。

  1978年,中国成立肝病研究室,陶其敏担任主任,在研究建立肝炎检测方法、检测试剂等方面均取得建树

  后来“华北制药厂”和科研机构合作,成功研制出由中华仓鼠卵巢(CHO)细胞表达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并于1992年批量生产

  2013年,中国出现了“乙肝疫苗婴儿死亡”,引起社会公众恐慌人们对乙肝疫苗质量开始质疑。

  一些乙肝疫苗大厂家停产,而华北制药的“乙肝疫苗”质量是国内最好的,没有出现问题,成为国内部分省市防疫部门的指定产品。

  上世纪80年代,幼儿接种乙肝疫苗

  退休以后的陶其敏仍坚持出诊。

  她每天坐着公交车到医院,带上两瓶牛奶、两份面包,当作早餐午餐,过着简朴劳累的生活。

  她说:“我会在医疗第一线,除非有一天我治不动了,那就拉倒。”

  在她看来,这辈子只干一件事情:就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

  1993年,国际病毒学会议上,与发现乙型病毒表面抗原获诺贝尔奖的Blurmberg教授合影

  古有神农氏尝百草,今有陶其敏试疫苗,说她是中国的药神恐怕没有什么不妥

  面对同样的疫苗,她在自己身上做实验,把别人的健康看得比自己的安全还重!

  而今天有些厂家竟然不顾千百万人的健康!

  面对同样的疫苗,她研制疫苗没有挣一分钱。

  而今天某些疫苗生产厂家利润达到了91.59%,挣得是盆满钵满!

  陶其敏教授询问病人状况

  当眼里只有金钱,而没有病人时候,那么疫苗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人心的问题!

  只可惜,中国的这位乙肝疫苗之母2017年11月15日去世了,享年86岁。

  一代大师光照人间

  但愿她的光辉也能照在疫苗生产厂家的身上!

  本文经世界华人周刊(微信号:wcweekly)授权转载。《世界华人周刊》致力于从世界发现中国,提供有广度知识,有温度立场和有深度思想。转载请联系(ID:wcweekly)授权。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夏天喝对茶,比人参还养人

  缓解咽炎,调节三高

  全家人都可以喝

  山崖之巅的奇世好茶

  ▼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看更多走心文章

  ?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她以身试验,研发出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可万万没想到,43年后会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