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ONYSUSE, the modern day embodiment of greek god of wine, frenzy, disorder and theater.
CHIC原醉关注原创作者 | 欣晔,施旸
我们之前就聊到,有一个世界级难题叫,“老板总是变来变去”。比如,上个礼拜刚刚谈好的项目方向,这个礼拜开会就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指示;已经努力了一个多月的某个项目,突然叫停,全部资源转去别的项目,诸如此类。
每个职场人士都很害怕这种180度转弯的变化,毕竟一腔努力付诸东流,职业前途又不明朗一些。但是细分起来看,老板的“善变”其实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老板的指示看起来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但是往往停留在“途径”的层面,而对于生意的诉求,在一段时间内,其实是保持一致的。比如说你下辖品牌的旺季活动,开始说的是做一个单品类买赠的活动,后来改成和兄弟单位另外一个品类一起做满减。对于项目具体执行角色的你来说,的确操盘方向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是对于老板来说,他想知道的一直是:如何能最好的抓住旺季时期,最大化销售结果。
第二种,随着时间的推进,有了更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以将原来的判断全盘推倒。更深层的原因是,由于商业环境的变化,彼时的决策,已经不适合当下的环境,马上转变,是符合现下境况最大利益的决定。举个例子,比如老板下发一个项目,为了满足一类市场需求,决定开发某产品填补市场需求,多分得一杯羹;然而突然有一天,老板告诉你,这个项目不用做了,你第一时间非常吃惊,但是经过事后探究了解到,原来是老板近期和几个大的经销商开展了会谈,这些重要的商业伙伴都不看好这个产品,如果勉强推进,可能大投入小产出,得不偿失。
第三种比较例外,就是老板没有想清楚或者老板真的很傻逼。面对这种情况呢,哎,摊手,其实老板没有想清楚还是有得救的,但是老板如果真傻逼就比较糟糕了。但是作为野心勃勃的我们,擅长从各种情境中获取成长的养分呀,而且大概率下,老板还是比我们要厉害一点点的,所以我们最好不要轻易给老板扣上傻逼的帽子,这样会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受害者心态。比较建议我们首先假设老板没有问题,或者只是暂时的没有想清楚,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去进行管理和厘清。
讲完老板变来变去的情况,下面就该聊聊怎么办啦。
--------------
面对这种世界难题,坐以待毙是我们很不提倡。即便难,我们也可以找到几个缝隙,撬开这个大问题。要管理“老板总是变来变去的”,我们有两个大方向的努力:第一是在思维层面尽可能的跟上老板,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判断和努力和老板越来越接近;第二是在信息层面上尽可能的和老板一致,这样可以尽早的对变化进行预判和准备。下面就来具体聊聊哈。
1. 打开天线,接收更多信息
很多同学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具体表现就是喜欢和自己熟悉的人打交道,在项目上也多半只和相关职能的一些人互动。
但是当我们跳出日常具体的项目工作,再来看这个问题,就会发现:任何一个项目都不是孤立的。项目A的进展,可能影响项目B的资源配置。所以对于自己手上的项目,显性的相关人是项目成员,隐性的相关人其实范围要广的多。
同学们可能会问了,那每个公司同时进行的项目那么多,我怎么知道该和谁收集信息呀?其实当我们明白项目之间都是互相关联的道理之后,进入实操层面可以用广撒网的策略。平时和合作部门的人多聊一聊,不管是不是项目上的,也不管这个人看起来是不是和自己的项目有相关性。
分享一些实用的句式哈。比如遇到合作部门的同事,不是项目成员,可以在聊工作的时候讲一讲,最近的项目进展是XX,前段时间刚过了里程碑XX,下一步的走向是XX,其中可以着重讲一下,和(对方部门)有XX的互动。
大多数情况下,人都喜欢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看法,也愿意主动提点建议。抛开别人的建议当下是不是能应用不谈,至少对于多方位的收集信息,增进自己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帮助的。有时候一些变动的蛛丝马迹,就是从多重信息的分析中发现的。
2. 和老板高频互动,高效管理过程
其实很多时候老板变方向,并不是他的想法突然变了,而是他之前布置了一项具体的工作,但迟迟没有见到进度,然后老板又有了新的想法,就接着布置了。
在这里我们想重点聊一下过程管理这件事。很多时候同学们会觉得,项目到了一定的里程碑或者特定时间点,再和老板汇报,这种时候一般自己都取得了一点小成果,讲起来也比较正面,心理也不会有太多障碍。如果在还没有明显成果的时候就要和老板汇报,一般多少都会有点犹豫。
其实站在老板的角度来理解这件事,老板在布置了一项工作以后,最希望看到的是直接的成果,如果成果没有那么快,次之就要看到进度,也就是最新的进展是什么。如果迟迟不汇报进度,轻则老板觉得过程不可控,会主动进行干预,重则老板事情太多,直接忘掉这个项目了。
咱们原来也反复讲过啦,老板的支持和重视,对于一个项目的成败,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要用各种方式去在老板面前刷存在感。对于要管理“老板总是变来变去的”这件事,我们更需要多和老板汇报进度,增强老板对已有方向的确定感,不会隔了两天不记得,就起了新的想法。对汇报的频次来说,可以遵循“少食多餐”的原理,不需要每次都大动干戈的准备资料,正经八百的演示出来,我们更可以每天,或者每两天,就花上五分钟、十分钟的零碎时间,跟老板大致说一下现在的进况,自己下一步的行动。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最大程度让老板和自己的工作保持同样的认知。虽然老板不会参与自己做的每一项具体事物,但是在老板心中,你的每一个进展都是在掌控中的,也是老板认可的。“熟悉就是影响力”,老板对你做事情的进展很熟悉,就越会认可你的下一步举动,从而避免突然有新想法换方向啦。
一和二是分别从外部信息获取、和内部信息分享来让自己和老板的信息尽可能一致。在信息层面一致之上,则是思维层面和老板的统一。信息的一致,本质上是破除信息不对称的壁垒,而思维的一致,则是破除商业思考维度的壁垒。
前面讲到,老板的诉求,在一段时间内,往往是保持一致的。那么我们在接到老板下发任务的时候,在思考how层面、怎么做之前,就应该多花一些时间思考why、老板为什么要这么做。
比如前面讲到,销售旺季不同促销手段的运用,其实都是为了达成最大化销售业绩的目标。再往高一个维度来看,其实一个品牌无论是做新媒体的沟通,或者在电视上打了一波广告,或者户外投了一排广告牌,或者微信KOL植入软文,都是为了增强品牌的知晓度和美誉度,并且促进产品的购买转化和消费。怀抱着这个大的目的,在操刀具体项目的时候,对于未来方向的预判,就会更容易准确一些。
--------------
经过我们漏斗式精耕细作的管理之后,还是有一些情况免不了需要应对变化。下面就再聊聊面对变化的正确打开方式哈。
在专业HR衡量一个人的学习力的时候,其中一个细分维度就是对变化的适应力,所以变化本身是一个常态。更重要的是,老板通常需要对商业环境的变化有杀伐决断的果决,所以有的时候变化会看起来尤为无情一些。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是变化的受害者,往往也只是因为自己对于手中的项目投入了很多精力,但却由于变化,而没有了产出。所以归根结底,是一个投入产出问题。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意识到,在变化的决定作出之刻,就是我们需要发生转变之时。不解、不舍、不爽、任何负面情绪,都只会拖后我们的行为,快速地调整心态和行动,就是面对变化的最佳打开方式。另一方面,转变会有一定沉没成本,但付出的心力和经验的积累并不会随着方向的调整而随风消逝。
宝宝们,变化是永恒的,面对变化的机警才能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Chic最新动态】
1. Chic写手团——如果你认同妖孽价值观,也能写出这样有意思的妖孽干货文,快加入我们的写手行列吧,撩汉、职场、电影、人物、书评、时尚均可。还有800元小黑钱可捞!推荐朋友也行哦。有意者请在后台回复“投稿”。
2.MBTI识人术——了解自己,才能找准最棒的工作、最好的职场伙伴,产生最大的价值,点击阅读原文,享受快准狠的职场性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