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年如粥,文火慢熬
日期:2018-07-22 07:35:04 来源:诗词天地 阅读:

中年如粥,文火慢熬

  有首诗这样说:

  人生好比粥一锅,煎熬滚煮耐琢磨。

  宜疾宜徐看火候酸甜苦辣自张罗。

  有人说,中年如粥,温润平淡;中年似药,苦口利病;中年若汤,幽远醇厚。归根结底,人到中年,生活百味,无不得自一个“熬”字。

  中年如粥,火候到了,滋味就有了。

  熬,是笑到最后的智慧

  拿破仑曾说,沙场胜利往往取决于最后五分钟。

  两军交战,最后五分钟往往是双方最胶着的时候,也是最较劲的时候,更是决定胜负走向的时候。哪只军队咬牙熬过去了,谁就能笑到最后,谁能搏命一击,谁就能赢取胜利。

  沙场的“最后五分钟”堪比“黎明前的黑夜”,谁熬过了这道分水岭,谁就能迎接旭日朝阳;谁在“临门一脚”收了兵、缴了械,谁就会深陷死黑沉寂。

  人到中年,面对人生逆境事业险阻,生活的危机,一定要熬住。人生从不怕熬,要熬出智慧,熬出功力,熬出精粹,熬出境界

  我们都知道,熬一锅好粥,前三十分钟必须先要大火煮沸,熬得住,就笑到最后,熬不住,就出局。

  熬,是稳定平和心态

  西汉名臣韩安国曾经历过漫长牢狱之灾。他才华横溢,初入狱时受狱卒欺凌,心有不甘

  他曾反问狱卒“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狱卒却说“那我就一泡尿浇灭它”,韩安国的反抗引来了狱卒变本加厉地嘲笑

  可当他在狱中“熬”得久了,傲气已消磨殆尽。但是真到了官复原职的一天,曾欺凌他的狱卒惶恐谢罪,他却只付之一笑,并不在意。

  数年后,这个脱胎换骨的韩安国,凭着外柔内刚的性情步步为营,最终稳居高位,得以善终。

  林语堂说:“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精髓。”

  ldquo;熬”是出发与成功的中间点,好茶需要慢慢泡才有味,好酒要慢慢酿才香醇,生米要慢慢烹煮才会变熟。

  一时春风得意,一时折戟沉沙,都是世间常态

  阅遍世事的人都清楚,许多事情,一眼是看不到头的。只有不急不躁,气定神闲的人,才会是“熬”得住的人。

  人在“熬”的过程中,涵养了一份平和与宁静的心态;有了这份心态,才更能支持我们熬住过后的人生。

  熬,是历久弥坚意志

  作家莫言曾说,回老家侄子们交谈,他们竟然不明白“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含义,因为他们从没有弯腰割过麦子

  刘震云说,他姥姥割麦比别人快,诀窍就是弯下腰不直起来,直腰次数越多腰越疼。

  正如《生活与人生》中所说:

  干活原本技巧,能忍自然效率高。

  人生态度千万种,一个熬字万事销。

  这个“熬”字很传神。人生如马拉松,很多要靠熬,建筑人生,靠的就是坚定的意志。

  煮粥的后三十分钟,往往都是文火慢煮,食物香味才一点一点从锅盖下溜出来,米粒才会愈加软糯。

  人生的“小火熬煮”中,最能磨练个人的意志。

  一锅好粥,需要慢慢地熬,才能熬出最浓的滋味;人生如粥,同样需要在时间的文火上慢慢地熬,才会熬出各种不同味道

  熬,不是逆来顺受的活着;熬,更不是对命运的妥协。

  熬,是身处大火中的能量积蓄;熬,是身处文火中的生命升华

  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年如粥,文火慢熬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