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其实是件很私人的事儿,不太适宜分享。毕竟,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个千哈姆雷特,没办法做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犹记当年,我读托尼.莫里森,被她意识流的行文和奇异的语感震到,很是喜欢,博客里大夸了一通。
当时我的女领导看到后,也找了她的书来看,看了之后却很失望,说:不过如此嘛,没看出什么好来。
这女领导是我很敬重的一个读书人,书读得够多,品味也够好。被她这么一说,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挺自卑:这么看来我读书品味不行喽?理解能力不足喽?
直到后来,我与另一个资深读书人在交流时对托尼产生了共鸣,才意识到,当年我与女领导对这本书感受的不同,源于我们性格不同。
她理性,不易被情感浓度高的行文撩拨。我感性,容易被丰沛的情感打动。
从此后,我在阅读方面就收获了一往无前的自信,自己喜欢什么就读什么,感应到什么就叙述什么。
以下内容,如果你缺乏共鸣,那是因为你我都是独立的个体。毕竟这世界上,只有一个你,也只有一个我啊。
金庸、梁羽生都是硬骨文人,古典文学底子深厚,写武侠正史野史并驾齐驱,典故诗句信手拈来。故事讲得千里布线,首尾相呼,最爱讲千秋大义和家国情仇。
这两人让我选一个,我还是更偏爱梁羽生,因为他笔下的女侠们一个个都太帅了啊!
《萍踪侠影录》里飞花扑蝶的女侠云蕾,《白发魔女传》里一夜白头的魔女练霓裳、《冰川天女传》里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女桂冰蛾,《云海玉弓缘》里单挑武林第一高手的妖女厉胜男……至今记忆犹深。
米雪饰演《萍踪侠影录》云蕾
古龙是浪子,人格比较边缘化。所以他笔下人物也大多是边缘人,有着落落寡欢的气质,一骑绝尘的孤独,习惯把热心与柔肠藏在骄傲冷漠的面具下。
年少时不是很能懂古龙的好,长大后共情能力大大提升,越来越偏爱他笔下的人物,有想去重读一遍的冲动。不过他的小说只有一半可看,另一半过于应付。估计这个贪杯的酒鬼,光惦记着拿稿费换醇酒美人了。
古龙与美人们
据说温瑞安这人很有意思,出门随身必带两个他称之为“师弟”的保镖,就连开会都在边上坐着,寸步不离左右。像是真正的武林中人,不肯随着时代逝去,哈哈。
言情小说看得更多了。
琼瑶不喜欢,爱得要死要活的不合我胃口。席绢的千篇一律,多看几本就腻味儿。张小娴也不喜欢,太过温吞。岑凯伦和梁凤仪将就。
最爱的还是亦舒师太。《流金岁月》、《人淡如菊》、《我的前半生》、《喜宝》、《圆舞》……买了她的二十册精选,经常时不时地去重温一下。
有一点比较吊诡,笔下写尽千种情爱的亦舒,某一日揭开自己最黑暗的秘密,竟然一生从未真正爱上什么人。
挑着读名著
我的阅读体验里,很少世界名著。因为从小逆反心理重,你越有名,我越不看。
十七八岁刚接触外国文学的时候,看的是左拉的《妇女乐园》、《小酒店》、《娜娜》。其实那是名著之外的另一种精彩,文学成就一样很高,只是大众普及度不高。左拉那种不枝不蔓、娓娓道来的叙述风格很迷人。
因为性格偏男孩子气,我不但读完了儒勒.凡尔纳探险系列的所有小说(男生几乎没有不喜欢看的吧),还啃完了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战争与回忆》这样的大部头。
它们虽是虚构小说,但引用的战争史实都是真实可靠的,所以看起来不枯燥,又能很好地了解二战历史,看完以后可以当故事讲。
这两部小说后来都拍成了电影。家里有喜欢军事的男孩子可以去看看。
我一直到二十来岁读到《飘》,很喜欢,才开始亲近名著,但都是挑着看的,至今仍有许多没碰过。
就读译林的版本好了
简.奥斯汀当然做第一人推荐,她的小说可以当言情小说读,有那么点“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味道,不过比席绢可高级多了,起码对白俏皮幽默,可以训练一下自己的撩汉技能。
奥斯汀的小说都好读,《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曼斯菲尔德庄园》……
很多人说生了女儿一定要送她一本《简.爱》,我倒觉得不如送她一本《小妇人》。你想教给一个女孩的所有人生道理基本都在其中了。
俄国作家的作品很晚才开始读,托尔斯泰接近宗教感的悲悯确实是要到了一定年龄才可以读得出个中味道的。
契诃夫我也很喜欢,可以先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是精华啊。《万卡》每看一次都会哭一次,可以推荐给小少年看。
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我个人很喜欢,文笔实在太优美了。想要学习写作技巧什么的,可以去买来一读。
我曾经不知好歹地去读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读了快有两个月,读完抑郁了差不多有一个月。每天包带上下班,公车上翻几页,就把头扭向车窗外默默掉眼泪。
这本书中最阴暗的章节应当属对人性的剖析与探讨,整个社会大气压对人本质的清洗与换骨。
这类的书,慎看,但是看了以后,你会更客观清醒地看待人性,你会懂得什么叫群体的暴政。以及,学会自省。这是很珍贵的。
同类型的书,还可以去看看奥威尔的《1984》,看完你就会知道,什么叫荒诞的现实。
雨果的作品推荐《九三年》。这本书讲法国大革命的,我拿起就舍不得放下,一口气读完。什么叫大师,这就是。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已经读过三遍了,至今再拿起书仍然会心神荡漾。他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也是不可错过的经典。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虽然名震列国,但我更喜欢他的《九故事》。在这部短篇小说集里,你能看到一个大师的赤子之心。
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我也读得很受震动,这类属于深陷自我的写作,让你照见自己,看到同类,得着安慰。
海明威相比他的文字,我更喜欢他的为人,哈哈。他是不折不扣的硬汉,做开颅手术居然不打麻药。
他也很热爱上战场,有胆识、有威望也有军事知识,二战时,他在军队里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小分队。本来,作为战地记者是不能带枪的,但他的小分队带着你能想到的所有武器。
盟军解放巴黎时,海明威的小分队从另一条路进入巴黎,经过一场战斗后,占领了城中主要目标,并顺便从德国人手中解放了里兹饭店。因为,酒店的酒窖里有好东西——酒。
除了《老人与海》外,我更爱看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其中《最后一片净土》很喜欢,硬汉难得的柔软。
人生之书
三十来岁的时候,我很迷黑塞,曾想过把他写的书全买来,当成人生之书收藏,因为可以随时解惑与静心。
世俗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冲突与和解是黑塞的思考母题。他会以一个寓言式的故事,讨论人性、魔性与神性。文中充满了思辨的力量,能发人自省。从前每每感觉灵魂上栲时,便会去读他的书。就感觉字字句句如珍珠,散发温暖珍贵的光泽。
黑塞的书基本每本都好读。《在轮下》、《荒原狼》、《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盖特露德》、《悉达多》、《玻璃球游戏》……可以从这个顺序去读。
近年来,我的人生之书变成了加缪。
他的《局外人》,读得我元神出窍。如果一定让我选一本人生中最爱的书,那只能是它了。
读得震憾的,还有他的《鼠疫》。《西西弗斯》是哲学语境下的作品,不太好读,需要费心力。但读进去了,对理解加缪的作品和思想很有好处。
最近我在读一套三本的《加缪手记》,就是他日常随手写下的句子、思想、灵感的合集,别人在他死后整理出版的。
这里呈现的是一个最真实的加缪,对他感兴趣的人,会读得大呼过瘾,对他没兴趣的人会觉得不知所云。
不过看了这套书,我决定以后随手写的句子随手撕,否则以后死翘翘了还要被人看透内心世界,太难堪了。
解压之书
想缓解压力的时候,我就看推理小说。曾经捧一本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下班路上读得不肯抬头结果去撞树。
我不太喜欢为推理而推理,所以阿加莎的系列不吸引我。松本清张也不喜欢,太细碎缜密,做半天的前戏,出一个假装的高潮。
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参差不齐,《白夜行》写得很好,但是真的很暗黑,慎读。《嫌疑人X的献身》、《恶意》也不错,后来很多作品都是为写而写,不太好看了。
康奈利的哈里博斯系列,布洛克的马修系列,侦探都颓颓的,丧丧的,把破案的故事夹在他们的人生里去叙事,要比纯推理迷人。
康奈利更喜欢,推荐《诗人》、《血型拼图》、《黑色回声》、《最后的郊狼》。故事好看,推理引人入胜,氛围迷人,惟一美中不足是结局往往太好莱坞。
劳伦斯.布洛克被我排在康奈利之后,推荐《八百万种死法》、《行过死荫之地》、《繁花将尽》。
同是硬汉的钱德勒,《漫长的告别》我也很心水,是侦探小说中的高贵之作。
凯恩的《邮差总按两遍铃》,一开始不太能看得进去,看到后来拍大腿,真是极简派至尊。他是纯硬汉,不掺水的。
世上的盐
想要给生活加点盐提鲜的时候,可以来读读舒国治的晃游系列。《理想的下午》、《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记》、《门外汉的京都》。舒哥有旧式文人风骨,性情却是少年型的,很对我胃口。
日本有个老顽童叫妹尾河童,他出过一系列“窥视”书。《窥视印度》、《窥视日本》……
这人原来是个舞台设计师,会画画,所以出门旅行,看到感兴趣的东西经常用透视图笔法画下来。
我喜欢他因为他是个“好奇宝宝”,真是太好玩了。吃宵夜,会一口气试吃二十几种泡面,吃腌萝卜,就会吃遍整个日本不同地区的腌萝卜。
曾经有人打趣我:碰到这样的男人你肯不肯嫁?我一连声地说:嫁嫁嫁。
不过河童先生实在太花心了,家里有老婆,还要到处拈花惹草,出去跟女孩约会,会跟老婆报备,夜宿人家里,也会来说明。做他的老婆,心得多大呀~~~~
推荐《河童旅行素描本》、《河童杂记本》、加上面两本窥视系列。算是精华了。
对他的家庭生活感兴趣的,可以去看《河童家庭大不同》,他老婆写的,看完后你会叹为观止,世界果然是多元的。
私人收藏
好玩的随笔作家还有个E.B.怀特,除了给孩子们写过一本最著名的《夏洛的网》以外,他还写过《重游缅湖》、《这就是纽约》、《人各有异》,文笔风趣幽默,值得收藏。
台湾女作家丘彦明,以前是《联合文学》总编辑,后来移民去了荷兰,每日写作、绘画、养花种菜,小日子过得特别悠哉游哉。
她写的随笔集我也很喜欢看。推荐《《浮生悠悠:荷兰田园散记》、《荷兰牧歌:家住圣·安哈塔村》、《人情之美》。
国内的李娟也是个宝贝,梁文道称她的作品为本世纪最后的散文。她凭本能和灵性写作,场景真实、人物生动、语言鲜活,本人也是个性情中人。
她的散文语感质朴,却常有灵性的火花一现,让你窥见生命本质的爱与自由。推荐《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冬牧场》等。
梅.萨藤是美国诗人,也写随笔。我是从她的《独居日记》开始迷上她的。梅是隐居爱好者,热爱园艺,着迷精神世界的探索,她的文字有思辩的力量,剖析起自己也毫不客气。我每每心浮气躁的时候,就会去读她的书,很能静心。
她好像一共就出了四本书,当年都卖绝版了,现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理想国“出了新版。一套共有《独居日记》、《过去的痛》、《梦里晴空》、《海边小屋》四本。
梅.萨藤
经常有人要我推荐书单,的确有很多人想读书爱读书,但书籍浩如烟海,若无一贯以来的阅读积累,的确不知道从何读起。今以私人口味,列下这么一份书单,希望从中找到你们所爱。如果你们喜欢,下次接着再推荐。心目中的好书真的有很多哦!
二
有一场闺友盛夏光年派对等你来
7月28号
了解相关事项
有意向参加聚会的童鞋可扫码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