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节
——
“桃儿红,杏儿黄。粽子香,包五粮。
剥个粽子裹上糖,划完龙舟浴兰汤,
这天,额头画“王”,腰挂香囊,
在路上奔奔跳跳地唱,歌谣绕梁。
—— 端午节。
小孩的欢乐太多,就不说了,
来看看大人们在忙什么?
起床包粽子
——
鸡叫三遍,晨曦初透,
他们浸泡箬(ruo)叶、淘洗糯米、
剁瘦肉、加佐料,蒸细绳……
就该叫醒小孩,一起包粽子了!
大人手把手地教,小孩笨手笨脚地学:
先把箬叶卷成漏斗形状,
再用勺填满参入碎肉的糯米,
压实,封口,缠线,打结之后,
裹完糯米,粽子就堆成了小山,
然后粽子入锅,火一加大,
吃粽子,插艾草,拔菖蒲
——
等上一时半刻,
香喷喷、软糯糯的粽子就上桌了。
这时,大人小孩围拢过来,
解绳,剥粽,上糖,插筷,
粽子在糖碗里滚一圈,就裹一层甜!
然后就下嘴,大口小口,细细品味,
就在嘴里绵绵地泛开了,
满满的都是幸福的味道!
小孩来到郊野,帮忙拔艾草和菖蒲。
插在门窗上可驱蚊、辟邪。
这天,家家户户飘粽香,也飘艾香!
艾草和菖蒲都是中草药,
能提神祛病,通窍驱邪,
正所谓“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在这个热辣的夏天,
额头画王,手绕彩线,腰缠香包
——
把艾草菖蒲插在房子四周后,
有了这个“老虎”纹样的加持,
今年夏天,疾病就不敢近身,
称“王”之后,姥姥又把搓好的五色线
而母亲,也把装着药草的香包
佩在小孩腰上,用线缠好,
如此一来,瘟疫疾病只要一见到小孩
就只能远远躲开了。
装扮一会,又到了正午,
吃过正餐,饮过雄黄酒,小憩一会,
清河里,与群龙一会
——
等太阳稍稍西斜,
大人小孩全翘首以待“赛龙舟”。
只见铜锣声剑气,
村里的老者请龙,祭龙,
待仪式都妥帖,就只欠号令下达了。
祭祀人燃香,朝拜,在河边抛粽子;
拿浆的“龙爪”的人,跃跃欲试……
俄尔,水面上还飘来阵阵号子歌,
热闹的氛围膨胀到快爆炸了。
一声令下,数十条游龙齐头并进,
顿时,只闻鼓鸣喧天,呼生四起,
敲鼓的棒子又急又重地落下;
数百只龙抓(划桨人)向后推水……
浴兰汤,饮凉茶
——
观赏了河里的龙舟赛,
又来看空中的风筝;
就要回家一起沐浴兰汤了。
《楚辞·九歌》说,“浴兰汤会沭芳”,
端午时节,沐浴兰汤抑菌祛病,
所以,端午节的午后,
母亲会用菖蒲、玉兰、艾草等中草药煮水,
给游玩一阵回来的孩子洗澡,
这样做,不仅抑菌祛毒,
还能增强体质,
沐浴了一身香后,也就静下来了,
大人小孩围坐茶桌前,
等父亲拿出新采的草药泡茶。
三杯过后,两袖习习清风生,
午后的太阳也从热辣转为清凉了。
仲夏,端午
——
又是一年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再次品尝儿童时的粽子味道,
赛龙舟的河流依旧悠远,
鼓声还在响,划桨人还在奋进;
雄黄酒香还在袅袅升腾……
再有艾草,菖蒲,和凉茶,
都是熟悉的味道,
这个仲夏、这个端午,
带给我们的是节日的喜悦,
也是家国记忆潜滋暗长后的重逢!
· 今日互动 ·
---
今天端午节,准备了哪些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