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小龙急着和我一起敲定培训方案。因为爱人在外地出差,四岁的儿子没有人照顾,小龙就把孩子带到了办公室。
自己玩儿了一会儿带来的玩具,可能觉得无聊,儿子就跑过来用手摸摸鼠标,捅捅键盘,小龙正在全神贯注地工作,无疑会很不喜欢。但他并没有高声训斥,而是双手握住儿子的双肩,沉下气息,低声地说道:
“对不起,儿子,爸爸现在急着和伯伯一起完成一项工作,不能陪你一起玩儿,你先自己再玩儿一会,好吗?”
后来,儿子又有几次过来打扰小龙的工作,都被他“低声下气”地一劝,就走开了。
这使我想起了,有的父母在与孩子做类似沟通中,尤其是在着急的时候,常常都用“高嗓门”的方式来沟通,最后的结果也常常是一种:以双方的精疲力尽而告终。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低声交谈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谈话方式。
在谈话过程中,声音的分贝越低,越可以让人心情愉悦,越能起到说服人的作用。心理学中将其称之为“低声效应”。
从心理学和物理学角度来说,小龙选用“低声”的方式,更容易和孩子沟通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比如,孩子在哭闹的时侯,父母如若高声训斥,孩子哭闹的就会越来越严重;而父母如若冷静下来,用理智的方式来对待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很快地平静下来。
低声谈话的方式更容易引起孩子的重视。
小龙低声和孩子沟通,就能够给孩子一个心理上的暗示:我们现在的谈话很重要,一定要郑重对待。
这样一来,孩子的注意力便会集中在谈话的内容上,能够得到很好的沟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