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来自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其中的一字一句
读完之后我才发现
正如同古人常道“见字如面”一般
壹
汤文祥与黄申源
现年都已八十岁的汤文祥与黄申源老人
结婚已经超过52年
相识以来两人做过的最浪漫的事
他们在1963年的长沙相遇
说起来到也奇怪
回家后,汤文祥小心翼翼的拿起了一支笔
缓缓的写道:
“初次给您写信,叫您姐同意吗?
不同意下次就改过来……”
这是汤文祥的第一封信写于1963年1月24日
很快,心仪的姑娘黄申源回信了,她在信里说:
“不要喊姐妹,喊同志。”
收到回信的汤文祥欣喜若狂
“同志”两个字承载了
互相以“同志”称呼彼此半年后
汤文祥鼓起了勇气
一笔一划写在情书里,跟黄申源求婚了:
“我想征求您的意见,可不可以和我结婚,
不久后,黄申源回复了:
我们结婚的事情可以推迟一点。”
因为是姐弟恋
所以在当年黄申源拒绝了他的求婚
就在汤文祥毕业三年后两人结婚了
并且这一结就是五十二年
从1963年到1972年在横跨九年的时间里
在如今看这400多封泛黄的情书
是他们互相交错的人生
只有每一封信开头
“同志你好,这是我的祝福和慰问。”
然而这跨越五十二年的爱情
就是起源于汤文祥老人亲手写下的“同志你好”
贰
夏桂兰和王震
《朗读者》播出后,有人问:家是什么?
有人回答:
家就是60年前写情书的那个帅小伙
家就是夏桂兰和王震
家就是他们共同写下的《跨越 60 年的情书》
60年前21岁的王震与17岁的夏桂兰相识
他们第一封情书写在笔记本扉页上
60年后夏桂兰给老伴儿回了一封情书
在跨越60年的情书中
夏桂兰回忆了和老伴儿的点点滴滴
共同写下的《跨越 60 年的情书》
他们前前后后一共写了 300 多封情书
这两人是怎么认识的呢
其实两人是多年的邻居
" 我们两家门牌号就隔了几个,还在一个居委会。"
但是因为——
“我(王震 )14 岁就参军了,甚少回家"
所以两个人并不相识
幸好离开的人总有回家的时刻
因此1955 年回到家乡的王震
结识了身为邻居的夏桂兰
两人相识后迅速陷入热恋
一年后便结婚
但婚后不久王震就被调往外地工作
从此长达 6 多年的分居
夫妻俩只能靠写信来交流
最终王震辗转到了南京后才终于安定下来
历经百般挫折后终于相守的两人
前段时间两位老人举办了钻石婚
纪念两个人长达六十年的爱情
人们常说 " 七年之痒 "
两位老人却一起走过了大半个世纪
" 这辈子,他给我写的信,
最珍贵的宝贝。"
叁
侯立新与刘爱莲
“你我有缘 ,不计贫寒”
引来众多网友围观很多人为之感动流泪
并称这才是“最长情告白。”
这封信用涓涓小楷写道:
“你幼年生活苦难,捡菜拾柴充饥御寒。
你我有缘,不计贫寒”
这封信是郑州一位叫侯立新的老人
在妻子刘爱莲70岁大寿那天写下的
时间距今已经过5年
他们的女儿无意间发现了这封情书
感动之余便分享在了网络上
侯立新回想起1962年
两人结婚的场景时,忍不住落泪:
家当也只有两床旧铺盖
而床只是一张别人不用了的乒乓球案”
与很多人幻想的,爱情是浪漫的截然相反的是——
对于侯立新与刘爱莲来说
爱情是相当赤贫和拮据的
婚后的17年里两人收入加起来还不到80元
但神奇的是
结婚53年,两人几乎没吵过架
即便偶尔因为一些小事斗嘴
也是床头吵架床尾和
如今不管两人去哪里也是出双入对恩爱如初
侯立新与刘爱莲说:
肆
唐俊文与刘贤瑞
“我像孤儿一样,没有你我该怎么办”
2月13日刘贤瑞因重病转入
找遍了眉山市人民医院的每个病房
才终于在病房里见到了老伴
见到了老伴之后,唐俊文老人害怕老伴“再次丢失”
于是在病房里写下了一封500多字的情书
回顾了两人相亲相爱的一生:
“在六十多年的岁月里,你像蜡烛一样照亮了我,
在写这封情书的时候
唐俊文老人已经满九十岁高龄了
但是他仍旧对躺在病床上的老伴说:
“情人节忘了买花了,我要给你写一封信。”
在病床前唐俊文老人带着老伴
一起回顾了他们相爱的一生:
六十多年前经人介绍
唐俊文和老伴认识结婚
“当时我们俩见面后,彼此都很满意。”
但是当时唐俊文出生贫寒
唐俊文什么都没有甚至连新衣服都买不起
婚后两人共同养育了六个子女
唐俊文老人说每天早上
老伴都会给他煮两个鸡蛋
“我问她吃了没有,她都是说吃过了
实际上她都没吃。”
子女们说有什么好东西母亲都会先让父亲吃
“她要么不吃,要么吃点父亲吃剩下的。”
唐俊文老人说自己的生活全是老伴照料
“她不准我自己乱走,怕我被绊倒。”
子女们说长这么大
父亲从来没有独自去过菜市场买菜
谈起这些过往,唐俊文老人有些自责:
“我觉得我很自私,没有更好地爱你。
在我给你更好的爱之前,请你不要离开我”
伍
曹越华与王德懿
2015年住在重庆的95岁的抗战老兵曹越华
与老伴王德懿庆祝金婚70周年
处在抗战前线的曹越华写给王德懿求婚信
为什么这封信发自于缅甸呢
因为1942年到1944年
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的曹越华
为保卫滇缅公路
加入中国远征军
进入缅甸与日寇作战
可以说当时的他连明天
是否能活着都无法确定
但他的心里却时刻牵挂着他的爱人
幸运的是,曹越华最终平安回国
与爱人携手七十余载
在七十年后,在两人金婚的婚礼上
曹越华重新朗读了这封来自七十年前的情书:
“亲爱的,给我一个答复吧,
而在这场婚礼上老伴和所有的宾客
听了这封信之后都感动的泣不成声
当年的尸横遍野似乎仍在眼前
所幸的是战火没有阻隔他们的爱恋
战火平息之后七十年的相守
大概就是王德懿给曹越华的最好的答复
陆
舒德芳与张奎光
“年轻的时候你给我写信,
年老的时候我给你写诗”
6月8日成都建设路91岁的成都老人舒德芳说:
“别看我现在这样,年轻时,
我可是个悲观厌世的人。”
在祖母的抚养下长大的舒德芳而言
整个世界在她出生的时候就是一片灰暗
可就在15岁那年
舒德芳的生活开始变得多姿多彩
与舒德芳相识之后张奎光返校
紧接着便是一封接一封的书信寄送给舒德芳
当时的舒德芳特别厌烦他,因为:
“他这个人,像火一样热情。”
却没想到熟悉了他的热情之后
于是1943年张奎光大学毕业两人结了婚
但因家中变故张奎光没了工作
还宽慰我,让我觉得很有安全感。”
舒德芳说,“他就是那样一个充满活力的人
他的身上,总是发着光,照亮了我的生活。”
1993年,正值金婚,已经67岁的舒德芳,
穿上了白纱
舒德芳老人说
“年轻的时候你给我写信,
年老的时候我给你写诗”
于是,舒德芳在《追梦》里写道:
“六十六年鸳鸯梦,无时无刻不思君。”
即便是张奎光已经离开了人世
但是仅凭思念他也能够活在人世间
关于最美的爱情究竟是什么模样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爱情是什么?我不懂
可能是
周恩来给邓颖超写信
写:“望你珍摄,吻你万千!”
邓颖超回信给他
写:“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可能是
邵平如给美棠写信
写:“在遇到她以前,他不怕死,不惧远行
现在却从未如此真切地思虑起将来。”
可能是杨绛为钱钟书写下:
但是老病相催,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可能是王小波为李银河写下五线谱情书,写:
“我现在不坏了,我有了良心。
我的良心就是你。真的。”
可能是冯亦代在黄宗英的用药卡片上写情书,写:
“亲亲我的小宝贝,吻你亲你抱你抚爱你,
今天还要继续重读你的来信,
因为那里洋溢着你对我的爱。”
有人说,人这一生其实很短
彼此相遇、相知、相爱、相守
直到头发花白时,回想起来也就一瞬间
但因为有了网络,有了手机
人们似乎不再关注爱情
但仍旧希望每个人都能
可以一起白头,可以相守一生
可以相约来生再来牵彼此手
就像木心的《从前慢》一样: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End .
▿ more ▿ 更多文章点击直达
· 从巫山云雨到流丹浃席,中国人到底多隐晦?
· 《后来的我们》| 这一次,终于学会好好和过去说“再见”
要不要 赞 和 分享到票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