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403封情书,是我一生所能给你最好的爱
日期:2018-05-09 08:16:02 作者:闵瑶 来源:拾文化 阅读:

403封情书,是我一生所能给你最好的爱

  每日8点,文化早餐   ▵ 点击  拾文化  关注 / 置顶公众号

  情感  | 新知  |  文化  |  生活  |  抟物馆

  年少时曾读过一句话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来自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其中的一字一句

  都承载了对妻子的一番深情

  读完之后我才发现

  正如同古人常道“见字如面”一般

  原来时间可用文字度量

  寥寥纸墨之间竟可见其深沉如海的思念

   

  汤文祥与黄申源

  同志你好,这是我的祝福和慰问”

  现年都已八十岁的汤文祥与黄申源老人

  结婚已经超过52年

  相识以来两人做过的最浪漫的事

  便是在相隔两地岁月里写了403封情书

  回忆他们最初相遇的场景时,汤老说道:

  “他头一回见我那羞涩一笑,一辈子难忘。”

  他们在1963年的长沙相遇

  说起来到也奇怪

  一直反感家人安排相亲的汤文祥

  竟对哥哥单位放映电影姑娘黄申源一见钟情

  回家后,汤文祥小心翼翼的拿起了一支笔

  缓缓的写道:

  “初次给您写信,叫您姐同意吗?

  叫妹亲切点,但您年纪比我大

  不同意下次就改过来……”

  这是汤文祥的第一封信写于1963年1月24日

  很快,心仪的姑娘黄申源回信了,她在信里说:

  “不要喊姐妹,喊同志。”

  收到回信的汤文祥欣喜若狂

  像是收到最高领导指示一般

  从此在信中开始唤“姐姐”黄申源为同志

  就像是没有“宝宝”“宝贝”等昵称的年代一样

  “同志”两个字承载了

  两个人之间所有的爱恋与深情

  互相以“同志”称呼彼此半年后

  汤文祥鼓起了勇气

  一笔一划写在情书里,跟黄申源求婚了:

  “我想征求您的意见,可不可以和我结婚,

  什么时候结婚合适,由您来定。”

  不久后,黄申源回复了:

  “你刚刚毕业,业务工作需要一段时间熟悉

  我们结婚的事情可以推迟一点。”

  因为是姐弟

  所以在当年黄申源拒绝了他的求婚

  但在好的恋情从来不怕等待

  就在汤文祥毕业三年后两人结婚了

  并且这一结就是五十二年

  从1963年到1972年在横跨九年的时间里

  两位老人共写了403封情书后才得以终身相守

  在当时看这400多封泛黄的情书是他们的爱情

  在如今看这400多封泛黄的情书

  是他们互相交错的人生

  那个年代他们之间没有直白的“我爱你

  只有每一封信开头

  简单平实的一句:

  “同志你好,这是我的祝福和慰问。”

  然而这跨越五十二年的爱情

  就是起源于汤文祥老人亲手写下的“同志你好”

   

  夏桂兰和王震

  我们的爱情应该比年轻时还要好

  《朗读者》播出后,有人问:家是什么?

  有人回答

  家就是60年前写情书的那个帅小伙

  和60年后时刻牵挂着他的那个老太

  家就是夏桂兰和王震

  家就是他们共同写下的《跨越 60 年的情书》

  60年前21岁的王震与17岁的夏桂兰相识

  他们第一封情书写在笔记本扉页上

  60年后夏桂兰给老伴儿回了一封情书

  在跨越60年的情书中

  夏桂兰回忆了和老伴儿的点点滴滴

  字里行间满是初恋甜蜜

  虽然感动无数网友的是他们

  共同写下的《跨越 60 年的情书》

  但其实在夫妻年轻时分开的 6 年多时间里

  他们前前后后一共写了 300 多封情书

  在那个自由恋爱还不是很流行的年代

  这两人是怎么认识的呢

  其实两人是多年的邻居

  " 我们两家门牌号就隔了几个,还在一个居委会。"

  但是因为——

  “我(王震 )14 岁就参军了,甚少回家"

  所以两个人并不相识

  幸好离开的人总有回家的时刻

  因此1955 年回到家乡的王震

  结识了身为邻居的夏桂兰

  两人相识后迅速陷入热恋

  一年后便结婚

  但婚后不久王震就被调往外地工作

  从此长达 6 多年的分居

  夫妻俩只能靠写信来交流

  最终王震辗转到了南京后才终于安定下来

  历经百般挫折后终于相守的两人

  相亲相爱的度过了一生

  前段时间两位老人举办了钻石

  纪念两个人长达六十年的爱情

  人们常说 " 七年之痒 "

  两位老人却一起走过了大半个世纪

  谈及婚姻的时候,夏桂兰笑笑说:

  " 这辈子,他给我写的信,

  送给我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我最重视

  珍贵的宝贝。" 

   

  侯立新与刘爱莲

  “你我有缘 ,不计贫寒

  前一段时间一封老人手写情书走红网络

  引来众多网友围观很多人为之感动流泪

  并称这才是“最长情告白。”

  这封信用涓涓小楷写道:

  “你幼年生活苦难,捡菜拾柴充饥御寒。

  你青年脱离贫寒,努力学习事事争先。

  回首五十年,有多少喜悦,多少磨难……

  你我有缘,不计贫寒”

  这封信是郑州一位叫侯立新的老人

  在妻子刘爱莲70岁大寿那天写下的

  时间距今已经过5年

  他们的女儿无意间发现了这封情书

  感动之余便分享在了网络上

  侯立新回想起1962年

  两人结婚的场景时,忍不住落泪:

  “我们没有新房、没有婚宴,甚至没有鞭炮

  家当也只有两床旧铺盖

  而床只是一张别人不用了的乒乓球案”

  与很多人幻想的,爱情是浪漫的截然相反的是——

  对于侯立新与刘爱莲来说

  爱情是相当赤贫和拮据

  婚后的17年里两人收入加起来还不到80元

  养活3个孩子照看两位老人时常捉襟见肘

  但神奇的是

  结婚53年,两人几乎没吵过架

  即便偶尔因为一些小事斗嘴

  也是床头吵架床尾和

  如今不管两人去哪里也是出双入对恩爱如初

  也许是受了他们影响3个孩子婚姻都很美满

  侯立新与刘爱莲说:

  “夫妻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包容

  不要只看对方不好。”

   

  唐俊文与刘贤瑞

  “我像孤儿一样,没有你我该怎么办”

  2月13日刘贤瑞因重病转入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科

  儿女们怕父亲唐俊文担心暂时瞒着他

  可唐俊文担忧自己的妻子刘贤瑞的身体

  找遍了眉山市人民医院的每个病房

  才终于在病房里见到了老伴

  见到了老伴之后,唐俊文老人害怕老伴“再次丢失”

  于是在病房里写下了一封500多字的情书

  回顾了两人相亲相爱的一生:

  “在六十多年的岁月里,你像蜡烛一样照亮了我,

  牺牲了自己,我拖累你,我很愧疚,更是伤心……”

  在写这封情书的时候

  唐俊文老人已经满九十岁高龄

  但是他仍旧对躺在病床上的老伴说:

  情人节忘了买花了,我要给你写一封信。”

  在病床前唐俊文老人带着老伴

  一起回顾了他们相爱的一生:

  六十多年前经人介绍

  唐俊文和老伴认识结婚

  “当时我们俩见面后,彼此都很满意。”

  但是当时唐俊文出生贫寒

  经济拮据因此结婚办的很简陋

  唐俊文什么都没有甚至连新衣服都买不起

  但是她还是毅然决然的穿着衣裳就嫁给了他

  婚后两人共同养育了六个子女

  唐俊文老人说每天早上

  老伴都会给他煮两个鸡蛋

  “我问她吃了没有,她都是说吃过了

  实际上她都没吃。”

  子女们说有什么好东西母亲都会先让父亲吃

  “她要么不吃,要么吃点父亲吃剩下的。”

  唐俊文老人说自己的生活全是老伴照料

  “她不准我自己乱走,怕我被绊倒。”

  子女们说长这么大

  父亲从来没有独自去过菜市场买菜

  谈起这些过往,唐俊文老人有些自责:

  “我觉得我很自私,没有更好地爱你。

  在我给你更好的爱之前,请你不要离开我”

   

  曹越华与王德懿

  亲爱的,给我一个答复吧”

  2015年住在重庆的95岁的抗战老兵曹越华

  与老伴王德懿庆祝金婚70周年

  两位携手相伴70年的伉俪情深感动了所有人

  让人感动之余更觉得悲壮的是71年前

  处在抗战前线的曹越华写给王德懿求婚信

  他对爱人王德懿说“在尸首遍陈的战场

  天天我都会梦见您的倩影,给我一个答复吧!”

  为什么这封信发自于缅甸呢

  因为1942年到1944年

  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的曹越华

  为保卫滇缅公路

  加入中国远征军

  进入缅甸与日寇作战

  可以说当时的他连明天

  是否能活着都无法确定

  但他的心里却时刻牵挂着他的爱人

  幸运的是,曹越华最终平安回国

  与爱人携手七十余载

  在七十年后,在两人金婚的婚礼

  曹越华重新朗读了这封来自七十年前的情书:

  “亲爱的,给我一个答复吧,

  您深情的目光辉映着我曾经苍白青春

  我将回报你最倾心的微笑

  任何风浪都无法剥落的温柔。”

  而在这场婚礼上老伴和所有的宾客

  听了这封信之后都感动的泣不成声

  当年的尸横遍野似乎仍在眼前

  所幸的是战火没有阻隔他们的爱恋

  战火平息之后七十年的相守

  大概就是王德懿给曹越华的最好的答复

   

  舒德芳与张奎光

  “年轻的时候你给我写信,

  年老的时候我给你写诗”

  6月8日成都建设路91岁的成都老人舒德芳说:

  “别看我现在这样,年轻时,

  我可是个悲观厌世的人。”

  对于年幼失去双亲

  在祖母的抚养下长大的舒德芳而言

  整个世界在她出生的时候就是一片灰暗

  可就在15岁那年

  还在成都上高一的她“巧遇”复旦大学生张奎光后

  舒德芳的生活开始变得多姿多彩

  与舒德芳相识之后张奎光返校

  紧接着便是一封接一封的书信寄送给舒德芳

  事无巨细

  当时的舒德芳特别厌烦他,因为:

  “他这个人,像火一样热情。”

  原以为性格封闭的自己不会喜欢上热情的张奎光

  却没想到熟悉了他的热情之后

  竟然觉得没有他“唠叨”的生活倍感寂寞

  于是1943年张奎光大学毕业两人结了婚

  但因家中变故张奎光没了工作

  “当时,我觉得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但他很乐观

  还宽慰我,让我觉得很有安全感。”

  舒德芳说,“他就是那样一个充满活力的人

  他的身上,总是发着光,照亮了我的生活。”

  1993年,正值金婚,已经67岁的舒德芳,

  穿上了白纱

  和穿着西装礼服的张奎光补拍了婚纱照

  舒德芳老人说

  “年轻的时候你给我写信,

  年老的时候我给你写诗”

  于是,舒德芳在《追梦》里写道:

  “六十六年鸳鸯梦,无时无刻不思君。”

  即便是张奎光已经离开了人世

  但是仅凭思念他也能够活在人世间

  关于最美的爱情究竟是什么模样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标准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是我们对爱情最美好向往

  爱情是什么?我不懂

  但我觉得可能就是这个样子

  可能是

  周恩来给邓颖超写信

  写:“望你珍摄,吻你万千!”

  邓颖超回信给他

  写:“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可能是

  邵平如给美棠写信

  写:“在遇到她以前,他不怕死,不惧远行

  也不曾忧虑悠长岁月

  现在却从未如此真切地思虑起将来。”

  可能是杨绛为钱钟书写下:

  “我们一生坎坷,到暮年才有一个安静住处

  但是老病相催,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可能是王小波为李银河写下五线谱情书,写:

  “我现在不坏了,我有了良心

  我的良心就是你。真的。”

  可能是冯亦代在黄宗英的用药卡片上写情书,写:

  “亲亲我的小宝贝,吻你亲你抱你抚爱你,

  今天还要继续重读你的来信

  因为那里洋溢着你对我的爱。”

  有人说,人这一生其实很短

  彼此相遇、相知、相爱、相守

  直到头发花白时,回想起来也就一瞬间

  人生这么短,原本应该浪费在爱的人身

  但因为有了网络,有了手机

  人们似乎不再关注爱情

  但仍旧希望每个人都能

  拥有世间真挚缠绵感情

  可以一起白头,可以相守一生

  可以相约来生再来牵彼此手

  就像木心的《从前慢》一样: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End .

  ▿ more ▿ 更多文章点击直达

  · 从巫山云雨到流丹浃席,中国人到底多隐晦?

  · 《后来的我们》| 这一次,终于学会好好和过去说“再见”

  ·  本文因太过尴尬没有标题

  要不要  赞  和  分享到票圈   ?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403封情书,是我一生所能给你最好的爱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