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没人逼你,你还愿意结婚吗?》一文的留言让我有些惊讶,我才知道原来如果没有外在限制条件,很多人是不想恋爱结婚的,那么,这种排斥,由何而来?
有人是因为被逼迫相亲和结婚,所以生出了逆反心理。
记得以前在行咨询,也有人向我表示,不想恋爱、不想结婚,只想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个人好好地度过一生。
而很多人是不愿意尝试的,怕付出,怕受伤。
当然,这都有道理。
2
我一直觉得,心理学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的基础学科,心理学包括众多分支,可以不用全都学习,但对于心理学本身,应该先要入门,再选择有兴趣的分支深入学习。在这里,我首先推荐一本书:
这本书非常浅显,陈述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不枯燥,不教条,看后,会对自我、学习、情感等有个概括性的认知,尤其是在学习方面,很多人不明白学习力和心理学相关,所以费了很大力气却可能适得其反。如果明白了自己的大脑构造、学习的机制、智力的组成,也就是关于知识的“元知识”,往往会豁然开朗。
在情感相关的部分,也指出了与情感相关的心理构成和历程,人对于情感的需求,可以说是贯穿终生的,情感的丰沛度,决定了幸福指数。恋爱、结婚,这都是写在基因里的东西,只不过随着人类的进化、科技的发展,人身上的动物性一面(繁衍)渐渐地让步于情感本身(纯爱、相守),所以按说,社会越发达,人的情感应该是趋于另一面的纯粹才是。
所以,原本应该是自然而然的情感,为什么会被压抑从而做出相反的选择呢?
3
4月22日,《西部世界》第二季将要上映。
如果你还没看过《西部世界》第一季且有兴趣,推荐你看看这部神剧。脑洞极大,刷新三观。
未来,现实世界非常有可能出现《西部世界》中的复制人——他们的性别、外型、心智、技能都可以进行定制,完全根据客户的需要来进行,而且可以设置成对人类没有攻击性。那么,一个复制人可以完成家中一切事务的处理,从清洁到看护,甚至包括情感陪伴,《黑镜》中有一集就是类似的故事。
在那个时代,人类与复制人有可能共存在一个世界,不管是身体的照顾和情感的投射,大批量生产后价格应该也不会太贵,考虑到请月嫂、陪护等高额费用,而和人类打交道还需要高昂的沟通成本,那么,就算一个机器人10万美金,很多家庭也愿意配备,在那个时候,的确情感的走向会有更开放的可能性。
然而那是未来,目前还没有实现。
就当代来说,人类的主要选择对象,还是人类本身。
4
这个外界,包括自己的原生家庭、亲朋好友、同事、甚至是不相干的路人、媒体。
由于信息发达,而美满的故事传播不如不幸的故事快,所以我们触目所及,以各种悲剧居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会让人产生恋爱、婚姻和生育都非常可怕的刻板印象,从而影响到自己的选择。
诚然,这样的事情的确每天都在发生,然而在另一面,也有很多美好的故事,同样在发生。
有一个留言很让人开心:
尾戒的故事我没保留以前的留言,大概情况是这样:
我曾经写过以前部门同事的故事,说我送过她一个定制的尾戒,里面有同心圆、蝴蝶图案和她的名字,表达我的祝福,那个尾戒的意思是招桃花,她戴上尾戒以后,很快就遇到了自己的先生,然后就结婚、生孩子。
我在公号里有放入尾戒的图样(输入关键词“尾戒”),然后到网上找人定制就好。留言的女孩,就是这样做的,然后在戴着尾戒去香港时,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从留言看,生了个女儿。
这个不能说是迷信,可以理解为心理暗示,如我之前提到过的水晶球一个道理。(感觉我应该卖桃花手链水晶球等啊……)
我看过很多婚姻悲剧,也看过很多幸福家庭,我的决定,是独立自主的,和这些悲剧喜剧都没关系,我一直相信爱情,也不排斥婚姻,只不过因为我有其他的追求,所以暂时不希望被情感干扰。
5
人类的爱情,对于某些人来说是渺小的,因为他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对于更多人来说,爱情非常重要,在茫茫尘世间,找到一个相契的人,相依同行,生活可以更丰富精彩。
爱是人类的根本需求,自古以来就被讴歌推崇,情感有生命周期和复杂性,的确,就算是步入婚姻,生儿育女,也面临着很大的变数。今天下午去看了电影《湮灭》,在情感的处理上就很好,两个相爱的人,一方出轨,一方知道但不愿意道破,心存自毁的心理参加了自杀队伍,最后,也没能活着出来,而心怀愧疚的妻子,为了了解真相,不惜犯险。
韩剧《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我还没看,准备忙完以后再补课,据说是特别甜的恋爱剧,看了让人有恋爱的冲动,我倒觉得,拒绝爱情的人可以看看这样的剧,甜美的爱情并不是只存在于偶像剧里,它也可以出现在真实的生活中,如果遇到喜欢的人,就会明白那种感觉。
人生不过是匆匆一程,过程中的体验,不管是甜蜜还是悲伤,都是人生中的宝贵体验,勇敢爱,勇敢分,只要认为值得,不管水里火里,不管到了最后是什么结局,那种刻骨铭心的经历,都是值得的。而如果因为害怕,就封锁住自己的渴望,看上去是平安的一生,但也是平庸平淡的,不要说平平淡淡才是真,那指的是,经历过沧海桑田后才配拥有的心境。
E•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说:
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
生育,不应该只是出于对繁衍生息的要求,孩子,更应该是爱的结晶。
生育的确会有很多痛苦,但这种痛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涅磐。
我以前也一直以为生孩子必须要到医院,直到今天看到一篇非常棒的文章:《在家生宝宝,我的身体不想被左右》,作者非常勇敢,在做足了相应的准备后,选择在家里生下两个孩子,而且,在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吸取了第一次生产的教训,所以她认为,第二次简直完美。
在文中,作者说:“可大部分人在买车买房时看的资料,都会比生孩子的前期准备做得更多更细致。”这其实说的就是知识储备。
恋爱、结婚、生育都需要知识储备,明白风险是必要的,但不要被风险吓到。
我不属于那类劝婚、劝生的人,我所希望的,只是更多的人能够有独立思考、自由意志,通过好好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拥有更美好、更自由的生活。
“自由不仅包括我靠什么生活,而且也包括我怎样生活,不仅包括我做自由的事,而且也包括我自由地做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