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谢您每天传递正能量!
导读:
为什么能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为什么你会变的不敢与别人沟通?为什么你什么道理都懂了而又总是做不到?为什么你会产生自卑感?这一系列的问题,也是广大朋友们最关注的问题,通过今天的分析,也许你能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如果能够正确的运用心理暗示,你就能够很快的改变自己,能为你想要的自己
有一项关于人类非语言沟通的研究非常具有启迪意义,这项研究以老鼠这一很少和人类有意识一起生活的动物为研究对象在此研究中,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每个学生都拿到5只老鼠一个T型迷宫和一个看似简单的任务T型迷宫一边是白色,另一边是灰色,每只老鼠的任务就是学习如何跑到T型迷宫的一边,只有这时候才能得到食物奖励学生们的任务就是每天给这些老鼠10次机会去学习,这些学生还需要有目的地记录老鼠任何可能取得的进步
在些看似是在对老鼠做的实验,而实际上这些学生才是真正的实验对象学生们被告知,通过细心喂养,就可能培养出迷宫天才和迷宫傻子两种老鼠品种一半学生被告示他们手里的老鼠是迷宫探险家中的天才老鼠,另一半学生被告知手里的老鼠无论怎么喂养也不会有方向感(实际上,这些老鼠没有区别,实验的目的是发现实验预期是否对其结果有偏见性)
实验后,那些认为老鼠聪明的学生,其实验效果明显好于那些认为老鼠愚蠢的学生学生们试图去公平对待,但实际上做不到,他们不自觉地在其预期的基础上传递信号,老鼠进而在信号指引下做出反应这就是因为在学生们认为实验还没开始的时候,其实实验就已经开始了,也就是说在告诉他们每组喂养的老鼠不一样的时候,这就是给他们传递了不同的心理暗示
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得出一些结论: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我们都在向其他人传递着预期,并且他们通常也能够对这些预期做出反应比如,你跟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说,你再捣蛋就要受到皮肉之苦,但是这个孩子最多会坚持半天就又会继续捣蛋因为你给他传递的潜意识是:捣蛋和皮肉之苦,在他听到你这句话之后,他能想像到的画面是他捣蛋的画面,和你对他进行打骂的画面那么,如果你给这个捣蛋的孩子说:我听你的老师夸你说,你在上学的时候从不调皮捣蛋,你们老师说的应该是真的吧!当孩子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脑子中想象到的画面是老师夸他的画面,当他想要捣蛋的时候,他就在潜意识里呈现出老师夸他的画面因为人在接受信息传递的时候,会把接受到的信息在大脑里做出画面处理,也就是呈现出一些具体的画面我相信当你看到上面两个对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的时候,脑子里肯定也闪过一些画面这就是潜意识!
那么再说自卑,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呢?那就要提到另一个心理学词语:心理暗示我们尽量用一些简单易懂的文字和事例来描述什么是心理暗示解释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举例,假如你小的时候你的父母让你从厨房把一个盘子端到餐桌上,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将盘子掉到了地上,摔的粉碎在这个时候你的父母听到声音马上走过来,不同的父母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正在阅读的你想象一下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或类似的情况,同时想一下你的父母会怎么处理这件事?一般情况下做父母的会有三种处理方式:
1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干什么事都干不好,这么小的一个盘子走几步路都会摔碎
2顺手就是一巴掌或者一脚,嘴里还骂道:你咋这么笨呢?
3没扎着脚吧,碎了就碎了,下次注意点就是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如你呢!
如果你经常得到的是第一种结果,那么你在形成自己的性格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或多或少的有些自卑的,因为第一种结果传递是你不小心干不好这些负面的的信息,对你形成的心理暗示也是这样,你在以后做事的过程中,无形的就会受到这些心理暗示的影响,因为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你也觉得自己是个不小心的人,什么事都做不好这也就是很多人描述的,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形成为原因
如果你经常得到的是第二种结果,那么你在形成自己性格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有暴力倾向或极端思想的情况因为当你没有把事情做好的时候,受到的是身体和心理上双重的否定
如果你经常得到的是第三种结果,那么你会形成一种开朗自信宽容的性格盘特征,因为受到的都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上面我们也谈到一个词:预期预期就是希望得到的一种期望当你的心理预期是积极的时候,你就应该用积极的方法和语言来传递信息; 当你的心理预期是消极的时候,那么你传递的信息往往就会是消极的;这就是潜藏在人大脑中的潜意识暗示的力量,你从来看不到这种力量,甚至不用心都感 知不到,但它却在时时刻刻影响着你
因此,一旦你长期接受一些消极悲观的心理暗示,你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而且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你就必须给自己灌输积极的心理暗示,并让这些心理暗示进入到你的潜意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