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次。
十四岁半的儿子开始不再被动的挨吵,而是开始在家里发出他的声音,内容且不管,但他用和我对等的声音分贝证明了他自我意识的觉醒,证明了他独立运动的第一枪已经打响。
当看到情绪激动的他冲我吼的时候,我一时没有呴住自己,摔了凳子。他吼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再是当年那个挨吵后只知道抽鼻涕抹眼泪的小孩子了,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反抗,来证明他在这个家的存在。我没呴住自己并不是我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差,而是我一时没有适应他的长大,不能这么轻易地“认输”。
其实,在此之前,我一直害怕他不够爷们、没有血性,男孩子就得有男孩子的性格,不能唯唯诺诺、娘娘呗呗,他敢于跟我吵架说明他不是这样的孩子,我应该高兴才是。他用这种方式证明了他正走在我希望他成为的那种人的路上,我最担心的就是他没有自己的主意,没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见解,对别人的话惟命是从,一辈子只活在别人的影子里,如今看来,我的担心多余了。
我之所以摔凳子,当然不全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与不适应他的长大,我还没有老,在家里的“权威”不能如此不堪一击,我也得捍卫我的位置。如果家里没有一个中心和主心骨,岂不是乱了套,儿子迟早会接替我,但不是现在。他还不足以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这个家的方向,至少现在不能,我又不是空气,岂肯如果轻易的就“举手投降”。想成为这个家的“一把手”,他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时间更长久的检验。
但这件事也给我敲响了警钟,要想维持过去我在家里“说一不二”的位置,我需要比过去更加努力了,过去的时候,这个位置天然地落在我的头上,现在我有了竞争者,要想保住位置得用成绩与威望说话,得有让人心服口服的东西,不管是精神还是成就得有过人之处,否则不足以服众。虽说老猴王被新猴王取代是历史规律,但每一次猴王的更替都是建立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的基础上,一个要争、一个要保,哪里有什么和平的交接?
儿子想要取代我的位置,必须要有比我更透彻的对人生的理解与把控,要有绝对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岂是在家里吼两嗓子就能解决的事?才刚刚四十一岁的我,显然不会这么轻易的交班,未来的路还很长,“较量”才刚刚开始,但冲锋号已经吹响,我的压力来了……
韩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儿子当然也不必不如父亲,否则一辈不如一辈岂不是走了下坡路,我当然非常期待儿子能战胜我、打败我,但绝对不是靠发脾气,而是用男人的方式来证明自己不比我差,我也会在这种较量中暗自发力,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只有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才能实现“上阵父子兵”良好发展态势。
儿子长大了,我很高兴,他是我的作品,也是他自己的作品,在他小的时候我努力用自己的想法去影响和塑造他,而如今他开始自己动手塑造自己,并努力的剔除我对他如此强势的影响,虽然他没有清晰的意识到,但这种潜意识已经开始在自主地成长。
三年前,当儿子上初中的时候,我就发现他不能再用小孩子来看待了,要有一个全新的眼光与发展的思路来认识和启发他,所以我开始写我从初中开始的十年时光,名字就叫《我的九十年代我的十几岁》,已经写了五六万字,目的还不是为了通过读懂自己的青春期来读懂儿子。我的自主意识其实比儿子来的还要早一些,为了摆脱父母的影响发出自己的声音,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但实践证明,最了解自己的还是自己,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的还是自己,自己内心的声音对人生之路的选择非常重要,儿子现在自我意识的觉醒不是我期待已久的吗?很好!
不管是个体、国家还是这个宇宙,都有一个发育、成长、衰老的过程,儿子要成长,我又不甘衰老,所以,有好戏看了!
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在前方等着他,并期待在这条路上的相遇与“交手”,想跟我较量,来吧!你首先得跟我一个重量级,我这四十年也不是吃干饭过来的,我现在更没有消极放纵自己,还在成长的路上不屈不挠地跋涉。
我有积累,而你没有,你在成长,我也在进步,所以,儿子,挑战老爹的路上你任重而道远哟!撒丫子跑吧!!!否则你没有机会,如果连你老爹也战胜不了,你如何去挑战这个世界!连家门都出不去,你又有什么资本谈“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