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话
今天,看理想在豆瓣时间上线的第一档音频节目——《白先勇细说红楼梦》137集节目正式完结了。
从去年3月到今天,不知道这近11个月的时间,有多少人和我们一起走过?
最后一集《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伴随着白老师那句有点伤感的“红楼一梦作到今天,是醒的时候了”,和看理想音频节目标志性的扫弦尾音,结束了。
现在似乎越来越难得用“赤子之心”这样的词来形容一个人了,但我想,把它用在白先勇身上并不为过。
我至今记得第一次和白老师共进晚餐,因为刚参加完活动,白老师有点疲惫,不经意间话题到了《红楼梦》,我分明看到白老师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声音也兴奋了许多。
关于《红楼梦》,白老师在各种场合、课堂已经讲了几十年,但每次一提起,依然是整个人都焕发的状态。
真如编辑所说,白先勇是八十岁的贾宝玉,提起红楼,总如赤子般动情。
今天,与你分享《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最后一期节目的节选,白先勇总结为什么《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
《红楼梦》为什么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
讲述 | 白先勇
为什么我们要看《红楼梦》?它是中国文学最伟大的小说,它内容丰富、文字绚丽,可能也是中国文学作品的第一吧。
当然我们也有了不起的杜诗、《楚辞》、《诗经》,但那要把整本《诗经》、整本《楚辞》和《杜诗全集》才能跟《红楼梦》比。
如果我们把十八世纪横地拉来看,至少我念过的西方小说,在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以前,没有一部比得上《红楼梦》。
那么它的伟大在哪里?
1.
视野(vision)之宽阔
它比同时的文学作品,要深刻得多,尤其是他的小说技巧,在那个时候也是空前的。虽然它继承了《三国》、《水浒》、《金瓶》,但它远远超过前面这些作品。
它的小说技巧,当中的人物刻画更是了不得。这么多人物,没有两个是相同的,即使个性、样貌很相似,如晴雯和黛玉,但晴雯就是晴雯,黛玉就是黛玉,两个人有时又会合起来。
人物塑造(characterization)非常丰富,对话也精彩,每个人的讲话有他自己的身分语气,完全是个人化的,从最高辈分的贾母、贾政到下面的平儿、莺儿,甚至金钏儿、玉钏儿、小红这些小丫头都有自己的个性。
(左起)贾政、贾母、贾赫
例:《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第40集
鸳鸯的场景并不太多,她本来是所谓的扁平人物(flat character)、次要人物,因为小说里不能都是圆形人物(round character),主角太多打得一团了,不行!
可是在某个时段,给它一个场景(scene),突然间这个扁平人物,一下子就长起来了,好像变大了,变高了。
鸳鸯如此,以后的晴雯之死也是如此,这戏剧性的一幕(dramatic scene)发生以后,不能不对鸳鸯另眼相看。
丫鬟也是人,何况是很得老太太倚重的丫鬟,她为了保住尊严而做出自我要求和反抗,当然有她与众不同的地方。
曹雪芹在这个地方,让她充分发挥了她的个性。”
2.
文字之丰富华丽
他结合了各种不同的文体,诗词歌赋能够这样合为一体,很不容易。我们现在来看,这种手法还是非常现代的。
例:《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第63集
“《红楼梦》有儒释道三种思想在里面,用各种具体的方式,人物、故事、情节、诗词等显示出来。
芳官唱的这段:“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眼向云霞。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也就是点到了道家浮生若梦的主题。
后来芳官被贾府赶出去,到水月庵当小尼姑,最后还被卖掉。所以唱这个等于唱了她自己,原来是黄粱一梦,这首曲其实也点到她自己的命运。”
3.
观点(point of view)的运用
观点随时转换,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是刘姥姥的看法,黛玉进大观园是黛玉的看法,贾政领了一批清客游大观园,又是另一种看法。
灵活运用每个人的观点来写大观园。
如果客观地描写大观园,写不清的。非要用刘姥姥的眼睛,所以刘姥姥进大观园,变成一个经典之作。
用她的观点进入大观园时,我们也变成刘姥姥了,看见大观园就好像看到Disneyland 一样这么新鲜。
如果不是用刘姥姥来写,换一个人来写,大观园就写得不那么活了。刘姥姥进去之后,我们听到一阵阵笑声从大观园里洋溢出来,所以他的point of view 用得极好。
4.
草蛇灰线,伏笔千里
像一红一绿的汗巾子到了最后,一下子又合在一起了,这两条汗巾子很早就埋伏好了。
像宝玉赠给黛玉的旧手帕,有一次黛玉无意间看到,泪珠就掉在手帕上了,到最后,黛玉一扔,火焰烧起来,发挥了它的功用。这几块手帕也是,老早已经埋伏好了。
还有一开始的时候,焦大把那贾珍这一些不争气的后辈都骂了一顿,到了最后抄家,他又出来了。
这伏笔很要紧的,这样前后对照起来,力量就出来了。
例:《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第8集
“《红楼梦》的语言是白话文跟文言文相间的,用得非常恰当。当然它也不是随便写的,用重彩下笔写王熙凤,用重彩下笔写贾府的气派。
这个时候写得这样繁华,最后对照贾府衰败、王熙凤死时的凄惨,一盛一衰,这就是我们的主题。”
5.
神话架构跟写实架构
太虚幻境跟大观园互相对照,有非常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太虚幻境的十二支《红楼梦》曲子,也是大观园十二金钗的命运。整个架构非常恢宏。
例:《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第14集
“那个太虚幻境里,春花永远不会谢,仙子永远不会老,因为时间是停顿的,无穷无尽没有时间,停顿在永远的春天。
大观园不同,大观园有春夏秋冬,时间是移动的,时间会毁灭一切,最后必定是崩溃的命运。
所以宝玉他们的童年在这里,只有很短暂的几年,他的仙境是暂时的,他们慢慢长大,到了时候,“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百花不管多么鲜艳,都挨不过秋天。
秋后百花淍零,晴雯死了,黛玉死了,迎春嫁了死了,探春远嫁,惜春当尼姑去了,大观园,散掉了。
这个时候是写大观园的开始,刘姥姥那一回写大观园的极盛,到了最后大观园荒凉的时候,宝玉再回来,那时黛玉已经死了,他经过潇湘馆,听到里面有鬼哭。
这三个阶段写大观园,写得非常好,大观园的盛衰,也就是宁国府、荣国府的盛衰,也就是人生春夏秋冬的过程。”
6.
哲学思想
他能以这样动人的故事、这么鲜明的人物,把我们中国三种哲学,儒家、道家、佛家,表现得这样生动。他不是在写哲学论文,而是以小说的方式,把中国人三种哲学思想生动表现出来了。
我们常常讲,中国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儒家,要奋斗、奋发地念书,然后求功名等等。
到了中年,大概受了一些打击,有所超脱了,那时候是道家。
到了晚年,真正悟道了,这时是佛家。
以前有名的文人大概都是如此。王维、苏东坡、汤显祖,他们的历程大概都是如此。
他能以这么动人的故事,把这三种哲学源流说得如此动人,真不简单,而且他不偏不倚,不是劝大家出家。看到最后宝玉在那片白茫茫的雪地上,都有一种超脱、解脱的感受。
可能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有所失,因为宝玉出家了,有点哀伤。但是再转过来就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那种超脱的境界,使得人生有所了悟,又高了一层。
所以,这本书不仅是小说,它是我们中国文化到十八世纪的一个结晶、一个总结。
《红楼梦》写尽乾隆的盛世,把十八世纪的贵族生活写尽了,讲穿的、吃的、用的,也写尽了我们中国人的人情世故,就像一本百科全书,但也暗伏中国文化「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那崩溃的十九世纪。
我想,读了《红楼梦》的人跟没有读《红楼梦》的人是有所区别,看了《红楼梦》,对中国的人情世故,有多一层了解。
可能同学们现在年纪轻,头一次看这个小说,有些地方有一些隔,没有一下抓住。大家每过十年再看一次,你会越来越有体会。
它是本天书,要完全了解它,实在不容易。这当中可能要自己经过一些人生的沧桑,才真正能了解它。
最后,这是甘肃张掖的一座古寺的对联。张掖是一个很有文化的古城,那里留有西夏文化。这一幅对联写着:
曹雪芹他是以大悲之心来看人间事,所以他这本书非常宽容。
「天地同流」这么大的宇宙,「眼底群生皆赤子」他看到的都是赤子,没有嗔贪痴爱的一些。「古今一梦,人间几度续黄粱」,我们作了多少次的黄粱梦?
至于我们这一门课的黄粱梦,也该醒来了,红楼一梦作到今天,是醒的时候了。
感谢白老师
在八十岁的高龄和我们一起做了这场“梦”
这个梦事关他心中的“天下第一书”
事关中国的传统文化
事关小说写作最佳典范
事关,不只是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在这段长长的、瑰丽的、充满着无常的旅途中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音频课
八十岁的白先勇
遇见三百岁的曹雪芹
两位小说家跨越时空
心灵相印
“曹雪芹是我的‘师父’,《红楼梦》是我的文学圣经、我写作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导读是白先勇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东亚系主要授课之一,分中英文两种课程,持续二十多年。2014年,白先勇受邀回母校台湾大学开设《红楼梦》导读通识课。
“看理想”推出《白先勇细说红楼梦》音频课,以白先勇在台湾大学《红楼梦》三学期授课原始音频为底本,经过看理想团队后期精修、制作而成,配以课堂名词、诗词注释,在豆瓣时间独家播出。
订阅、收听方法
“听理想”系列节目已开通在微信公号收听的功能,具体使用方法请看下方说明。
【订阅&收听方法说明】
1.如果你 想在“看理想”微信公众号购买、收听:
扫码下方二维码or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进入“看理想”公众号,点击菜单栏“视频音频”-“杨照史记百讲”即可收听。
2.如果你 想在豆瓣APP购买、收听:
打开豆瓣APP,搜索“杨照”,点击搜索结果“古今:杨照史记百讲”,即可购买、收听。
3.如果你 已在豆瓣APP购买,想在“看理想”微信公号收听:
搜索、进入微信公众号“豆瓣时间”,点击菜单栏“我的时间”-“绑定豆瓣”,完成账号同步,即可在看理想微信公号中收听已购买的节目。
商业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lwx@imaginist.com.cn
转载:微信后台回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