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号角很快就会吹响,我今天在做什么?我的心到底在为谁忙?
——《当号角响起时》读后感
《当号角响起时》这个书名挺好,听起来敞亮,又有基督徒较为熟悉的对主再来的盼望。之前好像在哪里听说过,但从来没有打算读,实际上这两年读书速度有所下降,读书兴趣也在减少。当有一天牧者送给我这本书时,我一听说是小说就有点想打退堂鼓,因为阅读功底太薄,读小说对我太挑战。
有一天,本来想翻开看一眼,没想到一口气翻了几十页,场景、人物看着都很熟悉,平实的叙述而已,代入感和画面感却很强。断断续续读完,没有做到“贼不走空”——抄笔记,感觉没啥可摘抄的。可是,小说就像自己的记忆般,一幕幕在脑子里播放,画面清晰地好像自己当时就在现场。里面的人物,无论出场时间长短,也都好像曾经在哪里见过,甚至好像是熟悉的亲朋好友,当然在书里也常常看到了自己。
1、如果我是当事人之一,我会怎么样?其实潜台词是,我会做得更好吗?我不敢回答,作为旁观者会很容易看清楚是非对错,可是作为当事人,我不知道。
2、如果现在号角吹响,主再来了,我准备好了吗?在天堂门口,天父会怎么对我?是说“忠心良善的孩子,欢迎你回家!”还是“孩子,你怎么会那么傻,浪费那么多光阴,本来你有冠冕,可惜被你丢弃了。”还是其他更多?我有点不敢想更多可能。
3、如果号角很快就会吹响,我今天在做什么?我的心到底在为谁忙?
每次想起书中的撒母耳老先生,都会想起最近两年听到的一个词——为父的心,或者像一些牧者呼吁的,我们的时代需要圣徒保罗那样为父的心。
我同意译后记说的,结尾处有点太快,转弯太大。一开始我觉得是瑕不掩瑜,后来越来越觉得,这样的结尾其实挺好,足够了。这里引用《阿爸的孩子》这本书最后一句作为读《当号角吹响时》的最大收获:
你的身份:在主基督里阿爸的孩子。
下文书摘更精彩
《当号角响起时》,弗兰辛·瑞福尔著。书中针对本书内容所附的媒体评论如下:“我们需要意识到,当大多数教会领袖被邀成为属灵导师时,他们真实的属灵体验是何等贫乏,这的确是令人痛心疾首的不争事实。”精彩书摘
✞(玛珀尔)她酷爱做饭,这对她而言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上帝对她的一种呼召。
✞(撒母耳心想)难道非得让上帝亲自吹响号角才能让大家正视现实吗?
✞(撒母耳的妻子)艾比深蓝色的眼睛炯炯有神,不施粉黛,衣着也很简单,但举手投足透着一种优雅从容的韵味。(她对年轻的牧师一家说)“请坐。千万不要客气,把这里当自己的家吧。”
✞保罗开始流泪。“撒母耳,我伤害了你,给你带来巨大痛苦,对不起。其实我根本没有权利请求你的饶恕。”撒母耳也开始流泪,泪水淌过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但他流出的是感恩之泪、喜乐之泪。“保罗,我很早以前就原谅你了。艾比也是。就在她离世那天,她还交待我,让我好好为你祷告。”
✞老人的眼神中充满了同情。“我为你和他祷告吧。愿上帝加给你更大的力量,也愿上帝亲自震醒他。”说着,老人脱下草帽,放下土锹,站到尤妮丝跟前,然后闭上眼睛,开始为她祷告。他的祷告亲切而有力,尤妮丝只是不住地流泪。老人临走的时候,说了一句:“竭力进入祂所赐的安息。”
✞哦,上帝啊,我多么希望你再次吹响号角!让世人都听见,连耳聋的人都听见,好使他们知道你是一位圣洁、公义、权能、威严的上帝,好使他们存敬畏的心,转离恶行,回转向你。
✞撒母耳低头迫切祷告,他已经为保罗和教会祷告了很多年,经常能感受到灵里的争战。但这几天却觉得争战格外大,令他身心劳顿,力不能胜。他甚至暗自希望,停止这样的祷告侍奉,让上帝快快收回自己的灵魂,进入那美好的安息中。但他也知道,上帝已经数算过自己在世的日子,时候未到,他在地上的使命就没有终止。
✞(撒母耳)主啊,我老了,但既然你让我去争战,求你让我穿上你所赐的全备军装,靠着圣灵,多方祷告祈求,并警醒不倦……泪水流过他的脸庞。
✞(撒母耳对史蒂芬说)你并不需要念什么神学学位才算合格的带领人。使徒保罗以织帐篷为业。小组过半的成员都是你在工作场所接触认识的人。对于大使命而言,上帝知道这不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情,这些年祂都装备你,好让你栽培其他的门徒,共同完成上帝的托付。
(书摘摘自《当号角响起时》一书。)
更多阅读
✟ 你沉默不语,我在祈祷中迷失✟ 组诗 | 要么沉默,要么祷告✟ 我们无能为力但绝非无所作为✟ 如何温柔以对这个暴戾不公的世代?☝ 由于苹果手机赞赏功能关停,持苹果手机的家人也可通过支付宝账号转账赞赏:13601359330.
阅读约瑟的家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