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我们常会祝福亲友:愿你明年好运连连。
运气这东西看似缥缈,怎么才能让它经常眷顾我们呢?今天书单君和大家分享的书,就与此有关——《成功与运气》。
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是通俗经济学的鼻祖,他的畅销书《牛奶可乐经济学》是一本“离经叛道”的经济学入门读物,而《成功与运气》则是本另类的“成功学”书籍:它不像我们以往听说的那些“爱拼就会赢”的成功理论,相反,它专门拆台高大上的励志成功故事……
有种成功经验叫运气
它讲的是一个身患绝症的高中化学老师,利用书本上的化学知识,制毒,贩毒,最终成为一代毒枭的故事。
剧情看似很邪很小众,但播出后却火得一塌糊涂,成为史上评分最高的电视神剧,主演克兰斯顿更是一炮而红,凭借该剧四次斩获艾美奖。
如果总结成功的原因,我们可以对《绝命毒师》和克兰斯顿尽情夸赞:什么制作方眼光独到、剧本精彩绝伦、主演才华横溢……一切显得那么地水到渠成。
2005年,《绝命毒师》的剧本被多个电视台拒绝,几乎要“胎死腹中”;
2008年,好莱坞编剧大罢工,这使得该剧制作人有了大把时间对《绝命毒师》精心雕琢;
男一号的候选人,本来是约翰·库萨克或马修·布罗德里克,没想到俩人先后拒绝出演。不得已,电影公司才同意把宝压在克兰斯顿身上。而当时,他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配角演员。
也就是说,要不是有电视台眼光独到选中了该剧,要不是正赶上好莱坞编剧百年不遇的大罢工,要不是两位名角拒绝出演,我们能不能看到《绝命毒师》、克兰斯顿能不能一炮而红都未可知。
就连《绝命毒师》的导演都坦承,隔壁剧组更努力,可他也不知道为啥是自己这部剧火了。
你看,有种成功经验,就叫运气。
作者弗兰克说:
如果你认为精英们之所以成功,就全是因为他们的天赋和努力,外加在人生重要关头做出了理性的正确选择,那也不对。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运气,而且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
不过,尽管是那么飘忽不定,弗兰克却还是发现了运气的3条特性,为我们掌控运气提供了帮助。
让你敬畏运气的三条规律
规律一:运气可以放大
美国企业的研究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公司里出生在6月和7月的CEO数量,比平均值要低1/3。而他们进一步发现,这竟不是偶然!
我们都知道学校开学在9月,夏天出生的孩子会和比他们大几个月的孩子一同入学。这就造成了劣势,因为出生晚,他们在发育各方面不及其他孩子成熟,就很容易处在被领导的地位。
经年岁累积,差距逐渐拉大,最终就导致了6月和7月份出生的CEO数量较少。
可见,在事物发展的历时过程中同样存在“蝴蝶效应”:早期看似微不足道的随机事件,都会导致若干年后发展结果的重大差异。
规律二:运气可以叠加
这方面的典型要数比尔·盖茨了。他的成功,当然有天赋有努力,但更是仰仗了一连串的好运:
他出生在1995年,这意味青年时代正能赶上个人电脑的第一波浪潮;
他家境很好,正好进入全美唯一一所允许学生无限制访问的计算机终端的私立学校;
退学后,正好赶上了IBM需要个人电脑操作系统;
而IBM本想从别的公司买系统,很偶然地没谈成;
盖茨的公司去收购别人的系统,恰好碰到对方不懂行,低价顺畅地购入;
盖茨运气之好,就好比连抛20次硬币,全是正面。这概率实在太小太小,但叠在一起,就成了惊人的好运!
规律三:竞争越激烈,运气越重要
这一条,需要大家特别重视。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僧多粥少的高竞争时代,获得成功的方法绝不是比别人更努力就行。
有这样一个段子,讲热门大公司的HR是怎么挑选简历的。因为简历太多,看不过来,他们就用了个极其任性的方法——几百份简历放在一起,然后抛向天空,最后,只看落在桌子上的那些。
虽然有点夸张,可在竞争激烈、选手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落在桌子上”的运气,可能就是最终的胜负手。
你看,世界上有成千上万个优秀的男高音,可一旦评论家和观众选出最优秀的几位,其他人的机会窗口就关闭了。
这就造成了,少数男高音每年能拿到天价的唱片合约,而和他们差不多同样优秀的人,却只能待在小学课堂上做音乐老师,一生默默无闻。
你能说评选的过程没有运气的成分吗?出生年代,出道顺序,和评论家的关系等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决定最终的结果。
正是运气的这些规律,导致了这个时代一个普遍且可怕的景象——赢者通吃。
水平相当的两个人,运气上的差距若为5%,最终的收入差距可能达到500%;同一类型的产品,综合实力的差距若为5%,差的那方很可能直接被淘汰。
我们常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固然没错。但现实是,有准备的头脑太多,而机遇却太少了。
如何修炼“好运”气质?
面对机遇,我们能否有办法把握?弗兰克给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回答:主要看气质。
他举了个例子——
苹果公司前副总裁福斯特,曾是iPhone和iPad操作系统的总设计师,乔布斯的长期门生。他在苹果时,赶上了销量飞速增长的黄金期,个人也因此一举成名,做到了副总裁的位置,运气不可谓不好。
依此势头,他很有可能取得更大成绩。然而,2012年10月,他却被免职了。
苹果公司给出的原因是,“为了保护公司的协作文化”。具体的细节我们不得而知,但在媒体的报道中,福斯特常被冠以“野心勃勃”之名;在同事眼里,他“常把团队的成功归为己有,而将错误推给别人……”
总结福斯特身上的气质,我们可以提取这样几个关键词:抬高自己、看轻他人、膨胀、无礼……对他来说,成功是因为他努力,他才华横溢,跟运气有半毛钱关系。
然而,弗兰克说,忽略运气的作用,人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正是运气为成功者布下的陷阱。
他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假设有A、B两位成功人士,接受记者采访。他们所有的问题的回答都一样,除了最后一个问题——“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A的回答是,“我的成功不是凭空来的,我们努力工作,团队有营销高手,合伙人对市场判断特别准……”之类的,强调的是能力。
的回答是,“我们很努力,但也很幸运。如果不是投资人碰巧出现,我的研究没有任何希望……”,强调的是运气。
然后,他问旁观者:你更愿意和谁做朋友?结果,希望和B做朋友的人,远超于A。
弗兰克说,真正的聪明人懂得常怀感恩之心,而这是修炼“好运”气质的关键:
修炼“好运”气质最好的办法就是,你要愿承认自己的成功中有运气的因素,不要把所有的功劳都归于自己。一个承认运气的人,自然也不会去抢别人的功劳,那么合作者就会信任他,也就吸引来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在这个时代,运气的作用很少被提及,感恩更是。我们更多强调的是勤奋和方法论,似乎努力决定一切。可事情的真相是,天赋和努力决定着成功的下限,而成功的上限则由运气决定。
这样说,并不是要我们放弃努力。为了获得好运,我们可以跑到运气密度大的地方,比如干事业就去一线城市,找对象就多参加交际活动,来提升成功的概率。
但除此之外,或许我们还应该重视感恩的力量。弗兰克说感恩是修炼“好运”气质的方法。但它又何尝不是一项应该值得反复温习的人生态度。
两年前,书单君从体制内跳出来创业,那时的状态就是两眼一抹黑,很多事情要从零开始。我自认天赋平平,努力程度相比很多牛人更是相形见绌,书单能做到现在,肯定与“好运”眷顾分不开。
回想起创业之路,最令我感触的,不是艰辛,而是一路以来遇到的贵人们,这其中,有家人,有同事,有朋友,有合作伙伴,更有一路陪伴不断支持我们的“书米”。
我相信,正是那些看见或看不见的善意,帮书单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我感恩这一切。
2017年快要接近尾声了,我相信“书米”们也一定有要感恩的人。因为这一年获得的成绩,除了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也一定离不开家人的支持,离不开朋友的帮助,离不开上司的提携……
当我们回首这一年时,不妨想一想该感谢哪些贵人,和他们分享你的收获和喜悦。
懂得感恩与回馈的人,2018也会走得更好吧!
--我是求贤若渴的分割线--
最近,书单完成了新一轮融资,我们也决定在本周从广州搬去北京,为了更好地发展,也为了与优秀的你相遇。如果你也想找一个有理想追求,但更脚踏实地的团队一起做些事情,不妨看看我们的招聘。
点击下图
即可查看书单最新职位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