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挥毫笔墨于平尺之间——读王希燕《闲文偶记》
日期:2022-06-17 18:30:03 作者:张勇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挥毫笔墨于平尺之间——读王希燕《闲文偶记》

  “飞沉皆适性,酣咏自怡情”, 初识王希燕,这一句不由自主地从脑海中腾地跳跃出来,一下子挥之不去;现在读其《闲文偶书》,更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印象。

  王希燕《闲文偶书》分三个篇章:随心作文、人来人往与醉墨浅舞。随心作文来源于二月河先生,被作者置于扉页醒目位置,2001年秋二月河先生赠字王希燕女士,劝勉之意殷殷,作文要听从自己的内心,不可言不由衷,一句话道出了文章的真意。

  卞之琳的惜墨如金是出了名的,《断章》就是其不朽的代表作,纵观一生其创作的诗行不超过5000行,被誉之为诗坛的琢玉者。读王希燕《闲文偶书》,印象如《断章》,其人物志系列,与其说是著书立说,倒不如说是身边事、凡俗事和日常事等等之类,初看平淡至极,细品才有味道,这人生滋味,怎三言两语所能言尽?

  从1994年做《躬耕》编辑算起,到《南阳月鉴》《鞠红一叶》,屈指算来有28年的编辑工作,这些文字更多是从一个编辑的视角来审视人生、文学和现实生活,这也给研究南阳作家群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视角,不能不说是“材料偶得之”。从文字中,我们隐隐看到南阳作家群的领军人物乔典运、二月河、周同宾、殷德杰、秦俊……灿若河汉,辉耀在文学的星空,光彩夺目。最重要的是,作者秉笔实录,从与他们的交往细节着眼,如实记录下一个个难得的历史瞬间,见证他们的写作经历,为人为文,种种往事,涌上心头;用笔细腻,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走近人物的生活,再现一个个的栩栩如生的生活片段,点点滴滴汇聚起来,描摹出一个时代真实的面影。

  作者不擅长写作大时代,也不善于以文学的笔墨虚构生活,她着墨于身边事、身边人,形之于笔墨,挥毫于性情,涵泳于心间,摹画出了这个大时代生活浪潮中一个个平凡的人生,一个个普通的琐事。虽然是一个个片段,但又不失为一扇观察人性的窗口,通过这扇窗,我们足以窥见一个弥足珍惜的伟大灵魂和博大宽广的胸怀。之所以称其“人物志系列”,据不完全统计,《闲文偶书》涉及到的人物多达100多位,一文一人,像极了春秋笔法,用墨极少,却能见微知著,做到了神似;一人一传,类似史记,甘愿为普通人立传,从一两岁的婴儿到耄耋之年的老者,各个神态各异,惟妙惟肖。这就是我谓之的“挥毫笔墨于平尺之间”,展现普通人的风流。

  所长即所短,这恰恰成全了王希燕,如果愿意,闲淡时光,可以读一读《闲文偶书》,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找回属于自己的世界。

  字数:979

  书号:ISBN:978-7-89425-671-3 出版发行:黄河数字出版社

  版次:2022年3月第一版 定价:39.8元

  张勇,男,河南新野,文学硕士,文学评论家。中国新文学学会姚雪垠研究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创办《黄河会》《草庐文学》等刊物10余种,著有《与法同行》等作品集。曾参与编纂《南阳历史文化大辞典》《文化卧龙》《赢在中国》《大国律师》《向公正致敬》《英雄赞歌》等系列丛书20余部。作品多发表于《中华读书报》《新华书目报》《中国地名》《文学报》《文艺报》《诗刊》《安徽文学》《江苏作家》《青年文学家》《躬耕》《六盘山》《宁夏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昌吉学院学报》《科技创业月刊》《商情》《山东商报》《半岛都市报》《贵阳晚报》《来宾日报》《北海日报》《湖南日报》等刊物。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挥毫笔墨于平尺之间——读王希燕《闲文偶记》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