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女儿看《哪吒—魔童降世》,电影中反派角色申公豹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偏见是一座大山”,“偏见”不仅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是在无形中影响着一个人。哪吒从出生开始就背负着“魔丸”“妖怪”的偏见,除了李静夫妇,没有人看到他其实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他只是想有个朋友玩耍而已,他只是想得到百姓们的认同,申公豹虽为反派,但是又何尝不是“偏见”的受害者,元始天尊膝下最勤勉,缺因为是豹子修炼成人,始终不被师傅看好,龙族本是战功赫赫,缺因为偏见,被困在海底龙宫永世不得翻身,才和申公豹策划了偷天换柱盗取灵珠的阴谋,原本正义善良的敖丙因为偏见,为了龙族的大业,不得不狠心埋掉陈塘关,每个看似可恨的人物背后又隐约透漏出可悲,不是每个人都能太乙真人的豁达与乐观和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所以很多世人都会被“偏见”影响。
在我们的班级里面,是否也有那么一两个“可恨又可悲”的人物呢?当我们下课后在办公室愤愤的抱怨“某某某上课又捣乱”“某某作业又没教”“某某真的没救了”“某某真的太讨厌”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是生来就是这么让人讨厌吗?还是我们在接触的过程中因为孩子某些不规范的行为不知不觉中给他贴上了某些“标签”,这个某某正如电影中的哪吒一样出现了不被理解的叛逆心理,疏远了我们的距离,我脑子中又想到了之前我的一个学生因为其他老师的误解哭着对我说“他们就是不信任我,他们如果觉得我是这样的人,那我就做这样的好了”字字扎心。
我非常赞同李靖的做法,他告诉哪吒“其实你的真实身份是灵珠,你的使命是斩妖除魔”一个善意的谎言,让哪吒在画中修炼两年,我们也可以做现实中的“李靖”,有时候一些善意谎言可能真的可以帮助一些“哪吒”们重回正途,真爱能战胜一切,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