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中秋时节,笔者陪邯郸资深记者李成书到地处山西中部阳泉、晋中、太原三市之间的山中盆地寿阳采访。第一次到项目部采访(确切说是学采访),收获颇丰。
一路采撷。
看我一路用相机乱“咔哒”,李总编告诉我“新闻照片四大要素:用光、取景、构图、人物表情。”
我们部长说喝酒难受,李总编顺口就来“六十不劝酒,七十不劝饭,八十不留宿。”
谈论沿途的农作物时,司机张师傅说“夏收是从南往北,秋收是从北往南。”——跟气候有关系。
给一瑞士朋友发短信时,一个英语单词“准确的”——excat拼成了excit,李总编拿出随身的英语小册子,又从手机上查,然后又打电话问他儿子,终于证实自己错了时,他非常懊悔,一直念叨“咱本身做文字工作,如果写错字那就是不可原谅的。外国朋友还不看咱笑话吗?”是啊!在记者眼里,文字是神圣不可亵渎的,为人为文都要严谨。我崇拜了文字,崇拜了尊重文字的人。
五十多岁的部长采访时有条不紊。从项目经理、支部书记、安全经理到技术主管、施工队长,从科学管理到施工工艺,“悉以咨之”。晚上都七点了还在详谈。从漫无头绪到胸有成竹,“人和才有战斗力”——采访稿件的题目确定,思路清晰。众人拍案叫绝。
晚上和总编、部长“斗地主”,司机张师傅帮我,我只管拿牌。平日除了跳棋,对于扑克的玩法我几乎一窍不通,也不敢凑热闹。在没有帮手的情况下,我做“地主”,底牌是两张王一张2,高兴得我手舞足蹈,当然赢了。
俗话说“会来不会来,全在拿好牌。”以后我也敢玩牌了,嘻嘻…
泳仔: 工作感悟
——谨致以在工作上支持和关心过我的人
内向而逐步开朗,从沿海到内地,五加七,十二个年头,每当我通过努力得到任何人的一声赞誉,包括着从搬运工-仓务员-仓务副主管,还是从仓务主管-采购兼总务副主管,也不论是从总务转到人力资源;每当我反复思考一个工作难题,直到认为已穷尽一切规章可能没有漏洞为止,包括着事务处理和特事特办;每当我不断提醒自己要严谨、再严谨,绝对不能出错,包括着亲人朋友的帮忙;每当我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而得到尊重和认同时;每当我仔细做好每一份报表,力求从文件格式到报表数据都很完美时,我都在质疑自己做工作做得是否太过紧张,是否对自己或自己的工作伙伴产生影响,是否因自己的紧张而给同行太多压力,是否有人拖你后腿,让你止无前途。
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答案,但紧张依旧,工作依旧,并且因面临的事情越来越多,所处理的事务越来越有影响,越来越复杂,而越来越加重了紧张。
曾经有朋友,也有上层多个处室这样对说我:“我们不停地告诉你,工作不要干得太累,顺其自然,有谁又能看见你的好,又有谁能看见你的努力,生活有什么乐趣?自寻苦恼?”
我不知怎样回答。
近期,一次偶尔的机会,在工作之余,老同学聚会,大家闲聊,谈到各自的工作、生活状态,我基本无言可答。他们和我一样,喜欢各自的工作,习惯于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喜欢有智慧、有思想的工作伙伴,喜欢用创新的思维看问题和解决问题,享受伙伴间思想火花碰撞的感觉,并满足于工作带给他们的成就,而我,沉浸于苦思之中。
原来不止我一个,有一群这样的人,有一个这样的阶层。我为之释然。
由此生发出很多的感慨。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工作,做搬运、做科员、从事专职工作、做高官,成功都是不容易的,但更多的应该是包容和理解,给予和支持,赞誉和精神力量,倘若没有这些,当之不存在,给人心灵创伤无可估量。工作中无论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承受了许多别人没有承受的压力,绞尽心扉,历尽艰幸,为企业,为组织,为得到认同。慕然回首,一片茫然。可能,一个人越成功,其承受的压力也一定越多,一个不成功的人,未必他就没有努力,未必就惊受不起更多考验。
因此,敬佩所有成功的人,但敬佩的是通过真正个人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人;敬重所有工作努力的人,而非不劳而获的人。
一如继往,尊重我的工作和生活,尊重他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