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个英雄》观后感100字
日期:2022-02-05 08:50: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一个英雄》观后感100字

  《一个英雄》是一部由阿斯哈·法哈蒂执导,阿米尔·扎迪迪 / 莫森·坦纳班德 / 弗里施特·萨德尔·奥拉法耶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英雄》观后感(一):.

  这个档次的伦理片,主角依然是道德困境中无法自拔的伊朗人。题材不够新但娓娓道来的叙事以及起承转合都十分精准,演员调度也厉害,这片里小男孩又是个大杀器。法哈蒂的《伊朗道德困境百科全书》感觉又因此片多了一卷。到了后面,才意识到最开始的才是最单纯的影像,而我们已经无从想起,意识模糊了。多处新媒介的介入。在法哈蒂这里,真相的表达是一种口吃。说点题外话,法哈蒂真的是最可以拍大陆题材的人。

  《一个英雄》观后感(二):千创百孔的英雄

  伊朗的电影在亚洲电影市场里面占有别具一格的地位,很大一方面来自于导演阿斯哈·法哈蒂,他是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的常客,多次获奖。这部影片也获得了2021年戛纳评审团大奖。伊朗是一个伊斯兰的国家,然而如同阿斯哈获得柏林金熊奖的《一次别离》一样,摆脱了政治,宗教和阶层的局限,把目光投向了伊朗普通社会人群的生活,讲的故事非常世俗化,细腻而日常。 本片的拍摄手法朴实,故事剧情单线条发展,没有很复杂的结构。然而,阐述人性的复杂非常真实,描写的所谓的“英雄”决不是高、大、上的,他的人性也是千疮百孔,充满着纠结和矛盾。然而,他的英雄之处在于,最后从各种矛盾的心态中选择真诚面对,剧情是在这个“英雄”重新走入监狱结束,但同时也表达了他的人性,在这次遭遇中得到了升华,从一个普通的人成为了一个道德层面上的英雄。 从这部影片我们也一窥到了伊朗目前的现实生活,正常而普通。

  《一个英雄》观后感(三):法哈蒂的英雄观

  在"人尽皆知"后,阿斯哈法哈蒂又回到了拿手的刻画小人物道德困境的老路上。看似是又一部"一次别离",我觉得倒是比一次别离有所进步。 一次别离是男女主角无可奈何道德困境中内心挣扎,套路是给负责任的角色加道德保险,要么残疾要么贫困,让观众恨不起来。在这个角度看,一个英雄和一次别离很类似,那个该挺身而出作证的人,作证就是送命。有了这层保险似乎也该同情理解。 一个英雄超越一次别离的地方出现了人物升华,一次别离中主人公陷入事务中,而一个英雄主人公陷在选择中,最后通过自我牺牲完成人格救赎。 另外此片是个反英雄电影,有点类似东木的不可饶恕。却不是英雄变狗熊再逆袭的套路,而是克服了利益诱惑,又放弃荣誉成就他人。法哈蒂直击的核心是草根英雄条件到底是内裤外穿,具备超能力小宇宙爆发还是认清现实,牺牲自我成就更高意义的价值。这也是一个英雄超越一次别离尝试。 加入社交媒体宣传和最后反转给此片带来些时代印记,拍人性挣扎才是法哈蒂的价值所在。最后监狱门内外的调度才会有意义。 在我看过的四部法哈蒂长片中可以排到第二,排在一次别离之后。

  《一个英雄》观后感(四):寻常题材下的突围

  确实不错,阿斯哈法哈蒂拍的极有耐心,故事虽然现实通俗平常但不流俗,不敢想象国内导演拍会拍成什么样,这么克制冷静这么伊朗,在冷静中自然爆发着力量,很好的社会议题电影,是自《一次别离》以来法哈蒂最好的电影!剧本实在太扎实太厉害了,作为一个创作者,每看到一个时间节点的时候都自然去想要是我写会怎么发展剧情,要是中国现实题材去处理该怎么发展,该怎么去写下一场戏,然而,很多次的猜测或是过火,或是偏颇,或是煽情。尽管法哈蒂的处理很典型的个人化,也许很伊朗式的以小见大,但这种平衡的功力是很厉害的。一遍看下来,整个故事也许有六到八个转折,越往后故事的情节逐渐失控,但人物并没有失控,故事仍在小的范围内发展生长,这样的反转很剧情,不过并不影响人物的自洽。肉眼可想中国导演会怎么拍,莫名又生敬意,更难得的是法哈蒂始终关注的是人的尊严,他把人的尊严和道德观放在最艰难的环境中去考量,去磨砺,去厮杀。这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卡扎玛佐夫兄弟》等名篇中去淬炼人性是一样的,具有深度和极强的人文关怀。不过,前者关注的更偏向社会议题,而后者更集中于人性,都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

  《一个英雄》观后感(五):我们无人可以信任

  伊朗法哈蒂导演的《一个英雄》,虽然是伊朗背景,但不仅是伊朗故事,也非特定情境之下的叙事。这是所有社会的问题:我们无人可以信任。个人之间、民众对管理者、个人对慈善机构、慈善机构对个人、媒体对个人、个人对媒体、机构对个人,个人对机构、底层对高层、阶层之间、夫妻亲人之间,信任别人者将独自承担灾难的结果。这又是个令人绝望的人类社会的现状。加之社交媒体对信息的传播和扩大,加剧了不信任的程度和维度。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很无能为力。所以,一个被合作伙伴骗了的普通人,被判入狱10年,女友捡到一袋金币想还了担保人的债务赎他出来,结果他们选择了还给失主并想凭此获得监狱的肯定。他们还了金币,也如愿得到了荣誉和释放,甚至工作许诺。但实际上一切并不简单,失主可疑地人间蒸发了,人们说他是监狱为了掩盖其他事件的罪恶而制造出的一个英雄,担保人也决心不放过他,慈善机构以他之名筹到的款转手给了别人,女朋友家人与他反目,社交媒体说他是骗子……。唯一一直stand by him 的只有女友和有语言障碍的儿子。最后他不得不回到监狱继续服刑。这个叙事看似很简单,其实包含了各个层面的社会现实,可见导演的功力不凡。主演演技也不凡。这个社会尽管如此绝望,但导演安排女友和儿子坚定地信任着自己爱的人的目的应该是埋下希望和呼唤吧。

  《一个英雄》观后感(六):一個英雄(2021,قهرمان)

  1、阿斯哈法哈蒂拿出秤,再次衡量起道德與利益的衝突。電影核心是一老生常譚的問題,也就是社會或政治上目的正義與手段正義之間的關係,或者根本一點講,是一個人的動物性生存衝動與人性覺醒的關係。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余繼登典故紀聞:「是故君子舍生取義,小人舍生為利,所為相反。」

  2、男主角的職業很重要,暗示他粉飾與美化自己的作為——他是一名廣告或宣傳標語的書畫匠。而現在的情況是,男主角需要一筆資金解脫牢獄之災;其女友需要名人光環的加持來獲得兄長對其婚姻的首肯;家人需要一則有面子的事跡來粉飾族人入獄的難堪事;典獄長需要一則報導來掩蓋獄中醜聞;慈善機構需要募款的理由;報社需要新聞;社會需要一項價值,一種信仰,一名典範,或者片名:一個英雄(2021,قهرمان)。這天上掉下的一筆錢,考驗的不僅是男主角,也是整個社會。歐陽修的縱囚論中,批判了唐太宗大赦死囚又要求死囚回獄服刑的那種「上下交相賊」的情況,而電影中所有人都不能置身事外——誰不是私心自用,以「上帝之名」來詮釋、利用了這個「大赦」的機會呢?

  3、本來嘛,路不拾遺,便無風波;可是一場舉世譽之又舉世非之的震撼教育之後,在命運砥礪之下,人的性格才可能深沉。因此,男主角最後醒悟,從「小人」變為「大人」,站出來維護孩子,而非利用孩子,還是值得慶幸的,也可以說導演阿斯哈法哈蒂為人類保留了最後一點善的可能性。

  《一个英雄》观后感(七):很值得一看的伦理片

  《一个英雄》一部很值得一看的伦理,电影关注的是底层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和道德问题。男主拉希姆在监禁假释期间拾金不昧,却在事件的整个过程中陷入道德困境无法自拔的,最终在艰难的环境中男主体现了人的尊严和道德观。影片以小见大,通过暴露的社会问题中反映人性,不偏颇,不煽情,不过火,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充满浓郁的人文关怀。《一个英雄》获得第7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和评审团大奖,以及第79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个英雄》观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