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15分钟名人
日期:2022-01-19 14:58:01 作者:和菜头 来源:槽边往事 阅读:

15分钟名人

  艺术家安迪·沃霍有一句名言: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说这话的时候是在1968年,现在看来这句名言已经应验而且相当准确。

  我越来越频密地遇见一种异常情形:一般来说,《槽边往事》的读者留言只是为了针对文章内容和我进行互动。但是总是有读者发表一些匪夷所思的言论,当我在回复中表示疑问或者是质疑时,他们并不急于解释,而是高高兴兴地宣布:和菜头终于回复我了。

  微信公众号文章可以留言,但是并不直接显示出来。需要作者进行精选操作,留言才能让所有读者看见。而且即便作者做了精选,也未必一定会回复,像我这样每条精选留言都做出回复的作者并不常见。因此,留言区相当于变成了一种稀有资源,一种微型媒体,被精选一次相当于自己的文章在报章上刊载一次,自己面对电视机镜头说了几句话---安迪·沃霍是对的,人们渴望成名,渴望关注,渴望那15分钟,哪怕就15分钟。

  但是安迪·沃霍这句话并不是针对人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化,而是强调技术手段和媒体形式会为所有人提供成名15分钟的机会,以及所有人都会以影像形式成为媒体的一部分。我看过一张漫画,非常精准且生动地抓住了这种时代特色:一艘类似铁达尼号这样的邮轮在海面上扬起45°倾角正在下沉,海面上飘满了人,所有人手里举着手机,以沉没的船只为背景正在直播。

  我以前以为这是一种嘲讽,但是昨天我看到了一起非常极端的案例:一名山东日照东港的妇科医生,在手术期间直播手术和病患。而女性病患在麻醉情况下,对于自己正在被拍摄且在网络直播完全不知情。匪夷所思的邪恶,匪夷所思的愚蠢,匪夷所思的败坏,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真实发生了。涉事医生已经被逮捕,那么,他是会为了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呢,还是欣喜若狂地面对采访镜头高喊:我终于上电视了!

  这是一个直播平台内容审核水平的问题么?这是一个医院不允许手机进入手术室的问题么?这是一个职业者和客户之间的权力关系问题么?这是一个职业者的职业道德问题么?我想会有很多这种关于细节的讨论,最后会出现许多新的法律法规,甚至可能禁止所有存在服务对象的职业者参与直播,以此保护服务对象的私隐。

  但是我认为事实是安迪·沃霍预言成真,整体的趋势是所有人都会逐渐媒体化,每个人或主动或被动地成名15分钟。区别无非是自己做了主播,还是自己成为其他主播的拍摄对象或者是背景板。就像是“大衣哥”躲在自己家里,也阻拦不了主播们蜂拥而至,比过去停满转播车更为简单。个人不单是媒体的一部分,个人影像更成为人们的消费对象。电视媒体当年有这样的趋势,但是做得还不够极致,如今人人有了手机,全世界都有视频平台,趋势终于变成了现实,安迪·沃霍的世界降临了。

  与此同时,我也观察到与之完全相反的一种情况:如果我精选了什么留言,如果我做出了什么回复,如果很多读者关注到了这次互动,那么留言人很可能会删除自己的发言,因为他们对新消息提醒感到恐慌,对如此之多的关注感到紧张。也就是说,今天依然有许多人羞涩、内向,并不想要成为15分钟名人。如果可能,他们更愿意安安静静待着,更希望我是单纯回复而非精选---不是所有人都进入了安迪·沃霍的世界,也不是所有人都想进入安迪·沃霍的世界,他们并不想自己异化成为媒体的一部分,他们依然想做自己。

  因此我认为,真正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障和尊重这种个人意愿?因为流行,因为大趋势如此,所有人都必须成为媒体的消费对象,这带有明显的强制色彩。一个读者在《槽边往事》可以通过删除留言的方式,立即终止自己被关注,终止自己的“出名”,删除之后也不能追溯到自己。但是,所有暴露在手机摄像头前的人呢?他们有没有权利不入镜,不出名,不成为影像资料?目前他们没有选择,但事情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有人愿意欢天喜地进入安迪·沃霍的世界,也有人只想躲远一点,理想的情况是大家各安其位,彼此之间没有任何交涉。但是现实情况是技术手段强烈地支持其中一方,在违背另外一方意愿的同时,为平台和主播创造利润,那么这种单边支持和掠夺其实已经差别不大。这不是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共享单车当年占据城市的所有街道,侵占了行人的利益,但是现在所有共享单车公司把单车都停放在黄线框内。相互容忍,相互尊重大家才都能活过,不是这样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15分钟名人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