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们去二号报告厅听作文课,在教室外排队时,同学们都按耐不住自己的兴奋,一个个手舞足蹈。去报告厅的路上,我们的步伐越来越快,快要跑起来了,真想快点走到。走进报告厅,我看见屏幕上的题目《第三只眼睛》,心想第三只眼睛到底是什么呢?
刘老师和王润做了个小游戏,刘老师从桌子里拿出一个黑色的塑料袋,又拿出一个毛巾,将王润的眼睛蒙了起来。同学们坐直了身体,目光聚焦在他们身上。老师拿出手机,放在王润面前:“你猜猜我手里拿的是什么?”这王润怎么可能知道,老师到底要干什么?大家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王润支支吾吾也说不出话来。刘老师睁大眼睛看着大家说:“这,就要靠第三只眼睛了。”只见她打开手机音量,“叮铃铃,叮铃铃……”“哈哈哈……”同学们大笑起来,王润立刻答道:“手机!”老师笑了笑说:“如果是MP3、收音机呢?”老师又把手机递给王润摸了摸,他更加确定自己的答案了。老师总结道:“所以耳朵也可以是我们的‘眼睛’。”同学们赞同的点点头。
接着,我们做起了第二个游戏,刘老师像刚才那样做好了游戏准备,她拿出一个矿泉水瓶,里面只有半瓶水,问道:“你猜猜看现在我手里拿的又是什么?”那位同学摇摇头:“不知道。”“你为什么不知道?”老师追问道。“看不见也摸不着。”王润说。然后,老师把矿泉水瓶递给他,只见他双手摸了摸瓶子后,不假思索的答道:“一个瓶子。”“一个什么瓶子?”老师挑起眉毛问道。“一个塑料瓶子。”王润用手捏了捏说。老师又神秘的笑了笑说:“这次,我不是要你说这是什么,而是让你猜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该怎么办呢?”“尝一尝。”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拧开盖子,“咕咚”一声,喝了一口。我想应该是矿泉水吧!大家翘首以待,可谁知竟然是盐水,“哈哈哈……”笑声充满了整个报告厅。
紧接着,我们做第三个游戏,老师又叫上来一位同学,她来到正中央,双手捏着衣角,不停的揉搓着。老师像上两次一样做好准备,拿出一个瓶子,问“你知道我拿的是什么吗?”那位同学摇摇头说:“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呢?”老师追问道。“看不见。”那位同学直截了当地答道。“看不见,所以不知道。”老师挑了挑眉毛笑了笑。把那个瓶子递给了那位同学,问道:“你要尝吗?”没想到他直接就喝了一口。“你敢尝吗?”可惜,还未说出口,那位同学已经喝到了。老师一脸吃惊问道:“是什么?”“白酒。”啊?居然是白酒,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仿佛能看见他皱着眉头,抿着嘴,一脸痛苦的样子。老师又拿出一个瓶子,里面黑乎乎的,是可乐?是酱油?这次,他吸取教训,慢慢地打开盖子闻了闻。“是醋!”对,看来用鼻子嗅,也可以帮助我们观察事物。
原来第三只眼睛,它可以是耳朵!可以是手!可以是嘴巴!也可以是鼻子!这节课不仅趣味横生,还收获颇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