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为学之道 贵在有恒有勤
日期:2022-01-03 20:56:16 作者:书香 来源:书香推荐 阅读:

为学之道 贵在有恒有勤

  学习活动是人类将自身知识经验代代相传的唯一途径,我们除了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勤奋还要有恒心。

  《三字经》上说:“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宋代苏洵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到了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后来成了大学 问家。苏洵年纪已大时,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

  苏洵发奋读书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奋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房里读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中午时,夫人收拾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旁边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家。

  虽然苏洵二十七才努力读书,但是如果苏洵不勤奋,不刻苦,不专心,没恒心。苏洵也不会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牛顿勤奋好学

  牛顿小时候不是“神童”、“天才”、也没有非凡的智力。牛顿童年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很不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但他的兴趣却是广泛的,游戏的本领也比一般儿童高。平时他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意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他精心制作的一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

  有时,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上升的力升入空中。发光的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尽管如此,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歧视。

  当时,封建社会的英国等级制度很严重,中小学里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刺激,愤怒极了。他想,我俩都是学生,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经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

  所以“为学之道,贵在有恒有勤 。”大家都知道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顺风船可驶,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恒心”是两个必不可少的。如果把孩子比作展翅高飞的雄鹰,那么那么“勤奋”是左翼,“恒心”就是右翼。在学习上只有脚踏实地的努力,有毅力有恒心的刻苦学习。对待知识要勤于思考,做到融会贯通。那样才会让双翼共振,那时你必能展翅高飞。

  韩愈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来自于业精于勤荒于嬉.所以唯有“勤奋”和“恒心”才能让你做一只雄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为学之道 贵在有恒有勤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