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道德与和谐
和谐有三种:一种是人与自我的和谐,一种是人与自然或者说人与存在之间的和谐,另一种是指人与社会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里所说的和谐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即人与社会的和谐。
和谐是存在的方向,也是人类社会的愿景。
和谐是道德的社会实现;和谐是实现了的社会道德。
和谐不是具有相同观点或者相同利益的人彼此纠集起来,而是各种不同观点和各种不同利益的人相互团结起来。
自私自利是道德最大的敌人,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大的障碍。社会中很多不和谐的音符都是从自私自利中衍生出来的,比如很多时候我们彼此观念很不同,而事实上这些观念的不同并不是真正的思想上的不同,而只是利益的不同。头脑总是受到肠胃的牵制,思想总是受到利益的驱使。人性在利益面前总是最脆弱的,就像动物的兽性在食物面前表现得最充分一样。利益对于想战胜它的人和不想战胜它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因此自私自利是人性和道德最凶恶的敌人。人什么时候战胜了私利,人就真正战胜了兽性,人就真正实现了自己。
科技引领进步,道德营造和谐。
人只有在战胜了私利之后才可以标榜人的高贵与尊严,否则只能是自我嘲讽。
道德是私欲的围堤。私欲如果不用道德去围筑,那是十分危险的。
(4)道德与知识
道德是一种知识;道德是一种明晰了的知识。
道德是关于人自身以及人的社会性的一种知识。
道德的成分中既包含伦理,也包含理性。没有哪一种真正的美德仅仅只是一种纯粹的美德而不表现为一种知识。
道德是感情化了的理性。
道德的残缺往往根植于理性的欠缺。
有知不一定有德,但无德必无知。
无德是无知结的果。
道德是知识的产品,无知只能产生卑劣、愚昧与邪恶,而这些都属于不道德的范畴。
无知是人类一种最无耻的行径。
无知是人类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
无知是第一恶棍。
过分的善良是一种愚蠢。
道德是明确了的善良。
最高的道德总是要求我们听从人性和真理的声音而不是其它任何声音。
知识不仅是美德的摇篮,而且也是美德的保姆。
德性的萌动是纯真的,但需要理性的呵护。
美德需要用知识去浇灌。
自我、爱与理性都是美德最温柔的呵护者。
道德与童年时期形成的气质具有很大的关系,但谁也无法否认,后天的知识能够培育和加深美德。
知识是人的钥匙。
知识能够克服人的一切,甚至能够克服人本身。
道德是一种知道怎样抉择的知识。一个人如果到了二十岁还没有选定自己的路,那才是一件真正不道德的行为。
道德是明确了的抉择。知道自己在哪一条路上具有潜力,知道自己发展这一潜力需要哪些方面的素质,这是一种很宝贵的道德。
知道怎样扩展自己,知道怎样限制自己,这都是生活中的道德。
道德既是一种明确了的善良,同时又是一种明确了的抉择。
(5)道德与才能
高尚的道德与卓越的才智在很多时候只是同一颗头脑的两个方面。
厚德载才。一方面,道德能提升我们的格局,而格局是才能的视野,它能让我们看到个人之外的一些东西,换言之,能让我们看到更大的、社会的益而非个人的、自私的利,一旦将这种益挖掘出来那就是大才;另一方面,真正的才能是奉献而非获取,而奉献正是道德的内核之一。
真正的才能是道德的社会实现而非私利的成功获取。
才能的欠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但道德的残缺却不能用才能去遮掩。
道德不仅支撑着人的灵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决定了一个人的才能。
没有德性的才能对于私欲来说可能是一双翅膀,但对于社会来说则是一个肿瘤。
没有道德支撑的才能只是私利的工具,只有道德承载的才能才是社会的福音。
硕鼠谈不上才能。
攫取不是才能,奉献才是。
没有思想的灵魂是没有内核的灵魂,没有道德的灵魂则只是灵魂的空壳。
道德是人生的核,没有德性的人生必然是分裂和破碎的。
一种没有德性的才智对于自己和社会来说都是危险的。
道德即智慧。道德是心灵的一种能力,德高之人往往兼具卓越的能力,而才秀之人往往兼具非凡的美德。
道德是能力的养料,失德的人生是无法壮实起来的。
没有道德的才能就是一枚没有受精的寡蛋。
才能配上道德,犹如卵受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