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比球
文/赵元波
每年元旦,我们学校都要举行文体艺术节,师生共同联欢。
文体艺术节期间,最受师生欢迎的项目就是打乒乓球,老师喜欢玩,学生也喜欢玩。比赛期间,高手云集,争夺激烈,特别是冠亚军决赛的那一场,吸引了全校师生前来观站,场面空前。
今年,真的是巧了,老班和明明同时拿了教师组和学生组的冠军。结果一宣布,班上就有人撺掇,让老班和明明来它一场,看看究竟谁是全校真正的冠军。
论球技,老班和明明都不分伯仲。不过在一些细节上,各有所长。老班打球稳重,稳打稳扎,轻易不会失分;明明打球,进攻凌厉,速战速决。
班长当起了裁判,哨声一吹,比赛正式开始。全班同学都在为他们鼓劲加油,两个冠军在一块打球,就是精彩,有看头。
第一局:老班赢了。
老班露出难得的一丝笑容;明明呢,不气馁。
第二局:明明赢了。
明明有点儿小得意;老班呢,没事儿一般。
至此,双方打了个平手。
要不要打第三局呢?班长问大伙,大伙说:不要。也是,
适时地停止,不必非要争出个输赢来。这场比赛完美收官,班长宣布比赛结果:老班,教师组冠军;明明,学生组冠军。
老班和明明都是冠军,这是个双赢的结果,给足了双方面子,照顾了双方的情绪,皆大欢喜。
给红包
文/赵元波
这几年,我一直在外地工作,立足未稳,离家又很远,难得回家一趟,都四五年没有回家过年了,记得我刚刚出去工作的时候,侄儿才读幼儿园呢,这孩子,小小的就很懂事,聪明伶俐,很讨人喜欢。
趁着年休,工作也有了起色,我回到了老家。才离开老家几年时间,老家变化太大了,都有些认不出来了,只是乡音不改,人情依旧。侄儿呢,都读小学三年级了,学习成绩不错,人也越来越机灵了,比起同龄人,可就聪明多了,跟他交谈了一会儿,我觉得,这孩子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与众不同
过年了,我这个外出归来的人,按老家的风俗,得给家里的长辈、晚辈一人一个红包才行。父母都高高兴兴地收下了我送上的红包,作为晚辈的侄儿,当着一家人的面,无论我怎么说,他都不肯要我送的红包,我就感到奇怪了,现在的孩子,过年的时候,谁不希望得到一个红包呢!好说歹说,他就是不要,连大哥也说:“不要就算了,孩子大了,随他得了。”想想也是,现在的孩子,也许不同于自己小时候,要吃有吃,要穿有穿,物质丰富得很,拿钱干什么,不要也很正常。
过了一会儿,大哥出去了,要买酒买菜给我接风洗尘,一家人在一块儿好好吃上一顿团圆饭。
侄儿听着大哥的车子出了门的声音,才小声对我说:“叔叔,你不能当着我爸爸的面给我红包,你给了也是白给,转个手,他就拿走了,说是替我保管,其实就是泥牛入海,没有那回事儿。现在,他出去了,你可以把红包给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