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家乡的社火
日期:2021-12-04 07:51:43 作者:常艳强 来源:艾浩喆推荐 阅读:

家乡的社火

  红红火火闹元宵,元宵佳节,莫非一个“闹”字,无以彰显喜庆。各色的彩灯、冲天的焰火、甜蜜的汤圆、欢乐的锣鼓与精彩的社火,我想这正是“闹”的两方面含义,一指热闹,一指上述为彰显喜庆而开展的活动,如果没有这些,闹元宵这句话恐怕就无从谈起。

  在我的家乡宝鸡,元宵佳节最重要的节目恐怕当属欢乐的社火表演。逢年后,亲戚走完,初八左右,各个村落就开始忙着准备元宵节的社火了。每每敲锣打鼓声远近可闻,此起彼伏。这些社火在我看来有两种,一种是纯装饰性,表演时站在车上供人观看;另一种是兼具表演性的,有穿着裙衫演戏女的,有手舞大刀充武生的,也有戴面具的大头娃娃,这些打扮与秦腔的脸谱是一脉相承的,背上插五色小旗,威武异常。

  自古以来的传统,形成各村寨独具特色的品牌社火。本村人最擅长的是上述的静态表演和舞秧歌,而与我们比邻的一村则以“高要”享誉全县,俗称“柳木腿”,高者至一点五米,远近闻名。至正月十三,各村落开始联合起来进行表演,从集市会合,并开始在各主要干道和村落巡演,每每到这时,凡经过的门户,均必以鞭炮相迎,以礼品相送,并有众多闲人围观,与农村特有的风貌相映成趣。至正月十五这天,乡村的热闹则尽归于县城,所有乡镇有序组织,选取精彩来到县城,组成巡演队伍,将社火表演推向高潮。逢此时,四邻八里,人们齐聚县城,街道水泄不通,人流攒动,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然而,这似乎只是以前的景象了。而今,时长未回家,大抵这种景象已不复依旧。一方面许多年轻人不到正月十五,便出外打工,余者老弱,只操手蹲于门前,闲话家常,社火表演因为无人,有时至于取消,也便不在精彩;另一方面,由于电视等现代文明带来精神文化的普及,也使社火在创新上缺乏应有的努力,在坚持上失去了必要的人力,慢慢被淡化了。也许,这就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吧!但它,终究作为我们的古老传统,寄以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的期盼,却是深切的写在大家的记忆里了。

  严妮:早春细雨

  立春以来,天一直阴沉沉的,没有一丝儿风,好象蓄势以久为入春以来的第一场春雨作足了准备似的。

  不知什么时候,不知谁喊了一声:“下雨了!”于上赶快跑出屋来,扬起头,眯起眼睛,伸开双臂,真的下雨了!是那种若有若无的雨,像牛毛,若不静下心来,是很难享受到那种粘着头发,钻进衣领,贴上脸颊的那种感觉。一直以来,我养成了在雨中漫步的习惯,这可能和我出生在一个飘雪的日子有关,更巧的女儿也是出生在一个雨天。

  “天阶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好一幅早春细雨的素描,光秃秃的山坡上似乎出现了我期待以久的绿,怀着满心惊喜,迎着丝丝细雨,不知就到了山坡上,还是光秃秃的一片,难道是我的视觉出现问题了吗?心下正懊恼不已时,一转身不远处却盛开着几簇淡紫色的小花,心中的懊恼早已云开雾散,只为那几簇盛开着的淡紫色小花。

  春雨慢慢的密集起来,远处的白杨林,一改往日的灰褐色,象一支昴首挺胸、英姿飒爽正在接受检阅的队伍,路边的几棵榆钱树不知什么时候挂满了米粒大的榆钱儿,灰头灰脸的麦苗儿这会儿正伸着翠绿的小手,像一位盛装的骄傲的公主。漫步雨天,路上行人甚少,我可以尽情的释放我小女人般的情怀,帮倾斜的小树培培土、和小草、野花打着招呼,最忠实的大黄狗撒欢似的跑在我前面,有时我也会和它做个迷藏,故意躲起来,待发现没有了主人时,它立刻掉转回头,原路返回,当我突然出现时,它一边兴奋的“呜呜”叫着,一边顺从的跟在我身后,此时的春雨、我、大黄狗、树、花草构成一幅独特的立体风景画。可惜的是这样的天气,大多数人情愿猫在家里或看电视或睡觉,断不能体会到春雨那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回到家时,头发、外衣早已湿透了,但我仍舍不得擦干头发,换上干的衣服,因为我想让春雨的味道保留的时间长一些,再长一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家乡的社火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