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者》是一部由兰城序执导,尼玛颂宋 / 卓杰泽仁 / 乌兰托雅·朵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信者》观后感(一):每一条路都有美妙的风光,每一封信都有感人的故事
现实主义步履不停,在大片盛行的娱乐时代,由兰城序执导,尼玛颂宋、卓杰泽仁、乌兰托雅·朵、央金卓嘎、洛桑群培主演的电影《信者》就像是一股清流,讲述了一位普通邮递员的故事,没有大动作和大场面做噱头,也没有吸睛的型男靓女大长腿,却凭着隽永如画的地域风情,扎实饱满且富有现实质感的故事,以及静水深流的情感表达,带来了震撼人心的观影体验。
片中,尼玛颂宋饰演的尼玛英珍是一位质朴单纯的新手邮递员,老所长病了不能跑了,没有人愿意接他的班,常年在山区跋涉,环境艰苦没有前途,她却毅然接受了这份工作,并在送信的过程中,在与寄件人和收信人不断接触,走入他们的生活,把意识到身为“信者”的使命与意义。
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朋友,可能已经很久没见过邮递员的身影了,随着都市化的进程,信息科技与交通的发展,寄信作为一种落后的通讯方式,已经渐渐消失于大家的生活中,作为一种怀旧元素留存在属于慢节奏时代的回忆中。然而,在一些边远的地区,邮寄依然是不可替代,依然有一批尼玛这样的邮递员用双腿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数十万里始于足下,进行着属于自己着长征。
信者独行,却并不孤单,电影展开了他们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一路上,有美不胜收的青山绿水,听着鸟鸣和风吹草动的声音,美好得就像人间仙境,让观众可以尽情领略大好河山的美丽多姿,雪山、森林、草地、河流,古老的村落,稀疏的人家,依然保留着田园时代的质朴,在这里,虽然没有华丽的霓虹和富足的物质,但是其满天的星光,朴素的人情世故,却能够让人的心里感受到浓情。
当然,一路风光与艰险相伴,影片以客观真实的视角,展现了邮递工作者的艰难,比如说尼玛刚刚接手工作的时候,面对用吊索横渡湍急的澜沧江,也无法抵御内心的害怕,在陡峭的山壁上攀岩有随时滑落的危险,也要在夜黑风高的夜里防备凶残的野兽,但是这一切,都比不上把信件亲手交到乡亲们的手上时喜悦,就像老所长说的那样,困难像石头,无论多大,最终都会被河水冲刷成粉,观众跟随她的脚步,一起经历这迎难而上的化石为粉、破茧成蝶的旅程,把一路艰难与辛酸变成收获的喜悦。
除了如诗如画的风景,《信者》还有国产现实主义电影特有的细腻,刻画出人物真实动人的精神世界,在影片中出现了许多动人的情景,比如说小女孩的信把地址写错,主人公并没有简单的把信退回去,而是主动去寻找背后的原因,还有当老奶奶收到亲人的死亡通知书,她临场发挥,念出深情的问候,通过这些情节,“信者”不再是简单的把信送达,而是让每一封信承载起独立的故事,串起更多的人物与情感,让影片的剧情变得丰富而且饱满。
好看的电影都是这样,不需要太多华丽的包装,但必须有扎实的视听语言,《信使》就鲜活的人物,好看的故事,再加上纯天然的美妙风光,养眼程度真的并不比那些好莱坞大片差。
《信者》观后感(二):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只为完成我的使命
提起藏族题材影片,观众并不陌生,从《冈仁波齐》到《皮绳上的魂》,从《阿拉姜色》到《塔洛》,从《撞死了一只羊》到《气球》,无不是口碑上乘之作。此外,还涌现出了万玛才旦、松太加、拉华加等知名导演,以及索朗旺姆、金巴、更登彭措等知名演员。不客气地说,在当下的院线里,藏族题材影片已然成为一支新生力量。即将与观众见面的《信者》,同样也是一部藏族题材的电影,影片透过主人公尼玛央珍日复一日的工作,在漫长的路途中,与寂寞相伴与孤独为伍,坚守着自己的使命,讲述了一个普通人背后极为不普通的故事。
影片取材于真人真事,尼玛央珍是一名邮递员,与丈夫和孩子一起生活,身为劳模的她,突然接到调令,被调往交通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尼玛央珍不得不舍弃襁褓中的孩子和丈夫,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陌生环境。邮政所里只有尼玛央珍一个人,除了接收邮件以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送信,把信挨家挨户送到村民手中,可在交通极度不发达的地区送信谈何容易,崎岖的山路、多变的天气,以及严酷的自然环境,都成了摆在她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送信,在很多人的眼里,还是上个世纪的产物,不少人很多年都不写信了,当下都改用微信联系了。而对于当地的村民来说,信是他们与外界和亲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由于山路坎坷,邮递员不得不用双脚穿梭于野外,将一封封信交到村民手中。初来乍到的尼玛央珍也是如此,没经过培训,也没时间适应,就直接走马上任了。穿着红外套,背着旧邮包,脚踩旧胶鞋,手握根竹竿,再加上水壶、雨衣和手电,就成了她的全部家当。几百公里的路程,都要靠双脚来完成,每天不是在路上就是在路上。爬雪山、过草地都成了家常便饭,还有崇山峻岭和大江大河等着她来征服。
工作时的尼玛央珍是个铁人,闲暇时的尼玛央珍是个女人。闲暇时的她思念着远方的孩子和丈夫,抽空给孩子缝件衣裳,不知道丈夫那边怎么样;而远方的家里却是另一番光景,丈夫是又当爹来又当妈,面对着孩子的哭闹手足无措,不小心把孩子的奶瓶打破了。长时间的两地分居,让丈夫怨声载道,见不到孩子也让尼玛央珍心如刀割,回调的申请书都写好了,可看着不辞辛苦、加班加点运送邮件的大哥,以及当地淳朴又不善言辞的村民,特别是那个叫梅朵的孩子,尼玛央珍又改变了回调的想法。
影片的故事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根据尼玛拉木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来。1999年,尼玛拉木开始从事邮递员工作,由于当地的地势复杂、环境多变,从海拔1900米的山谷到海拔超过4000米的雪山,都是她每天的必修课,就连怀孕期间也不例外,生产后仅20天,就将孩子托付给家人,毅然决然的投入到邮递员的工作中。八年的时间里,她的足迹达到20万公里,将一封封信送到村民手中,完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影片中的尼玛央珍,穿梭在茂密的丛林,奔波在荒山野林,露宿在荒郊野外,不光要被狗撵,还要小心野兽的袭击,甚至要克服山体滑坡和雪崩带来的危险。为了找寻丢失的信,尼玛央珍更是在磅礴的大雨里搜寻了半天,信找到了,可尼玛央珍浑身上下早就湿透了。《信者》用丰满细腻的镜头语言和颇具艺术性的表现手法,描绘出了一个简单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每天又都在现实生活中上演着。
《信者》观后感(三):一路上有你,还有那片云雨
“邮包搭在身上,它就是你的一部分。”
电影《信者》,讲述云南藏区邮递员的故事,根据云南省德钦县云岭乡女邮递员尼玛拉木真实故事改编,看了让人感同身受,并无比动容。
电影还原了原型人物的艰辛历程与伟大精神,尤其是在科技和便捷条件日新月异的今天,手机、互联网、微信、快递、外卖层出不穷,让我们享受足不出户带来的便利与交流。而看到电影中女主角的光辉事迹,不由得让我们发出感叹,原来在20年前的上个世纪,在交通不发达的偏远山区,还有这样默默无闻的群体,将一封封饱含多样情感的信件,跋山涉水,不畏艰险,送到收信人的手中。
片中女邮递员名叫尼玛央珍,电影用写实的手法,通过蒙太奇语言和意象化的镜头,对原型人物的事迹进行展开描述。写实指的是整部影片就是来自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的修行,在这条风云变幻的山路上,面对无情的大自然挑战,女主角不仅仅是一名邮递员,更是一位母亲,自从她老所长手中接过重担的那一刻,远方收信人期盼的目光,肩上的重担,以及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就成为她一直以来难以取舍之处。
云岭乡邮局通往各个村落的山路都崎岖难行,尼玛只能背着沉重的邮包徒步、挨家挨户送信,路途险要,她跨过白雪皑皑的雪山,走过泥泞的小路,人生第一次尝试溜索道,也第一次遭遇泥石流;这一路她经历了生、也目睹了死,她动摇过也退缩过,但她还是坚守了下来,一年又一年,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对角色事迹和遭遇事件的真实展示,是该片写实的地方。
但光是写实是不够,虽然真实的事迹的力量让人如此震撼,但单纯地将其一笔一划的临摹,有时候会有说教之嫌。所以电影进行意象化的表达,对主人公真实事迹展示的同时,还要从角色塑造和人物内心出发,从不同角度展开描述,女主角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坚持下来。
我原来说,这个相当于中国的“公路片”或者确切地说是“山路片”。故事在角色的跋山涉水中不断展开,而所遇到和经历的人和事,将会改变她的人生观,这是同类作品亘古不变的基石。电影开场抛出了几个角色关系,让大家代入到这个故事之中,这是该片的基石。
首先就是女主角的抉择,为了送信,留下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她的心中是有牵挂的。女主角送信遇到的桑吉奶奶,后者留宿她,并让女主角给她念外地孙子的来信,从这对祖孙的信件中,女主角感受到他们咫尺天涯的情感维系,桑吉奶奶母性关怀形象投射到了女主角身上,避免了讲述身为母亲的繁冗,使得语素变得集中而简单。
然后她遇到了一位小女孩,每次都由于地址错误而退信,但女孩还是坚持不懈地写信,女主角从老所长那里得知,女孩的外出务工的父母早已音信皆无,所以老所长就把她每次给爸妈的信偷偷藏了起来。从这故事中,女主角感受到了身上的重担,她有意无意地承载了小女孩的亲情寄托。
一路上带有仪式性质的送信之旅,终于使得电影中的矛盾关系达到一个平衡,也让我们读懂了女主角为什么能够坚持下来,并不是单纯靠着意志力,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维系。
这个构想算是电影的神来之笔。山里的居民,淳朴而没有一点心机。他们和山外的世界是单向绝缘并对立的,唯有女主角邮包里一封封信件,所以说,她成为了大山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电影的转折点在后半段,桑吉出了意外,女主角来到了桑吉奶奶的身边,照例给她念信,但这次信封里的只有一张死亡通知单。女主角饱含泪水,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但知晓一切的奶奶,则对她说:勇敢地走吧,山只是带走了我们的身体,将气息变成了风和雪,但雪是埋不住人的,因为人的灵魂在天上。
这本是条没有风景可看而且孤独且微信的旅程。却绝对有着别样的意义,因为这段旅程还是一种轮回与延续。路程是轮回的,从家门口出去还要从家门口回来,女主角则代表了这种延续。片中邮差大哥多吉那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时间这个东西很有意思,你要是想着它,就会过得很慢;如果你不想它,一天跟一辈子没什么区别。每次遇到困难,就会捡一块石头,困难越大捡的石头越大,然后把石头扔到河里,无论多么大的石头,河水总会把它变成泥沙。
可见,电影《信者》,在表达角色坚韧不拔的精神的同时,电影的命题在这里关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命题再一次被强调。桑吉奶奶的一句“这里还有更多的人需要你”,让女主角懂得了自己的价值,最美的万物,生长在草原上,最美的身影,就是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去秋来,寒来暑往,穿梭于山涧、雪山、索道,将大山、草原与外面世界维系起来的“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