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农田建水窖雨来可存水、干旱可浇地——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儿时的记忆,挥之不去。豫北是丘岭,一条小路处于岭上的低洼处,路的两旁布满了几十口旱井,雨天存水,干旱时浇地。想必是发挥过很好的作用的。跃进渠从旱井的高处岭上经过,旱井无人用了?
常见报道,那里下雨了,那里旱情严重。下雨没有储水的设施,雨水就那样白白地流走了。旱情严重时,无水可浇,只有靠天吃饭了。过去讲,与天斗,人定胜天。是要兴修水利设施,让其在关键时候发挥作用。
农村水利,需要修建设施。丘岭旱地水窖的维护利用,旱地岸头整理,排水设施的维修,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否则,雨来不存水,雨大水涝毁梯田。
事实上,如果我们在水稻田的地边,打一个水窖,有水时存满,旱时浇地,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不至于植物烤焦,土地龟裂。
建水窖需要大量资金,需要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都进城打工了,还有没有这个能力?
民以食为天。耕地有红线,能保证让全民温饱。农村劳动力也应有红线,才能保证耕种有劳力,不至于土地撂荒,水利设施无人修。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转移剩余农村劳动力,不是全部转移农村劳动力。耕地红线是基础,劳动力红线是保障,实现农业现代化要靠这条红线。
粮食从种到收,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犁、耙、种、锄、浇、收、晒、藏等等。如果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投入,产量就是个问题。
土地增肥,不能过多地依赖化肥,长期使用会不会造成土地板结?积攒农家肥,需要投入大量精力:铡切麦秸秆、玉米杆,割草,盖土、浇水、发酵、运送等等。如果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投入,农家肥的使用,粮食品质就是个问题。
病虫害防治,不能老依靠农药。生物防治也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如,灯光诱捕,训练灰喜鹊捉虫,菜地放鸡捉虫,稻田养青娃捉虫等等。如果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投入,是否会造成粮食、蔬菜、水果农药超标?
这些问题涉及粮食安全问题,应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依靠留守老人,解决不了问题。必须保证农村有足够的劳动力,要制定一个农村劳动力红线,来保证兴修水利,搞好小流域治理。
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不应低于外出打工人员的收入。坚持在农村务农的劳动力,政府应该给予补助,以期稳定农村劳动力队伍。
那种认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是全部转移农村劳动力,都搞别的产业,都外出打工挣钱,是不对的。转移农村劳动力,就是转移剩余农村劳动力,要有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农业劳动力红线。没有这条红线,农业现代化是不可能实现的。不重视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水利设施就会荒废,受自然惩罚的还是我们自己。
(李卫星2013.08.14。2021.06.30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