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柏子山计划(连载)第七十章 秋叶有理有据求公正
日期:2021-10-23 15:24:14 作者:谢改成 来源:自言自语推荐 阅读:

  1982年4月。孔庙小学女教师赵梅叶21岁,带着男女生25人的学校腰鼓队,打着鼓、跳着,走进陈青岩家院。校长赵志德抱着“光荣退休”牌匾陪杨括、朱晓走在后头。陈青岩满脸放光,堆笑接过牌匾,连连鞠躬:“谢谢领导,谢谢领导!”

  朱晓从挎包里拿出一沓百元人民币,递交给陈青岩。陈青岩惊呆,看杨括,不敢接。

柏子山计划(连载)第七十章 秋叶有理有据求公正

  杨括说:“你光荣退休了。这是国家补发你的退休工资!”陈青岩手哆嗦接钱。

  赵志德上前说:“老校长,您如果愿意,我返聘您到孔庙小学看大门。”

  陈青岩眉开眼笑:“谢谢赵校长对我的器重,我愿发挥余热,为教育再做贡献!”

  赵志德说:“那您准备、准备,和枝子姨一起到学校。我下星期一接您!”

  “陈得索、艾灵、小芳在沟北院内听到陈青岩家很热闹。偶尔听到“退休” 、“返聘”等内容。”艾灵、陈得索相互对视,表情不断变化。焦急、恐惧、愤怒……

  华西县常委会会议室内。宋名、单虎、赵丙坤、化一、龙根等常委围绕椭圆会议桌在听取杨括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汇报……

  宋名坐在首长席,背后树立党旗,墙上悬挂《华西地图》、《华西县地图》,再向上是几位伟人画像。

  这时于秋叶戴着眼镜,肩挎黑包,温文尔雅走进常委会议室,径直走到宋名跟前,她扫视大家,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道:“各位领导和前辈,我叫于秋叶,是于伟中的女儿,现在中原某大学法律系教书。我向各位领导集体申诉:根据中央政策‘五类分子要摘帽,冤假错案要纠正’精神。请求县委组织部门对于伟中、陈国清、蔡永令、杨庆典等人进行公正调查,彻底平反!”

  于秋叶说着把材料放到宋名面前。宋名点头收下,“我们正在研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只是有些个别问题还有分歧。”

  于秋叶理直气壮问:“有哪些分歧?”她扫视大家,“在座的,有的是当事人,凭良心说陈国清夫妇和我父亲冤不冤?”宋名没有回答,看看单虎。单虎脸红,脖子青筋暴露:“我是当事人,对纠正冤假错案不反对。但是对五类分子全部摘帽,对有些人彻底平反有看法,不舒服。这不是对我们过去的工作否定吗?平反、平反,这是反攻倒算!”

  赵丙坤、化一、龙根跟着点头。

  于秋叶冷笑道:“看不惯?过去到处打棍子,帽子满天飞你看惯了,是吧?不舒服?那你舒服什么?难道陈国清死,我父亲死你舒服?杨庆典在监狱呻吟,你舒服?”她挥一下胳膊,“ 平反不是反攻倒算,而是实事求是,有错必纠!这是得民心,坐天下的法宝!”

  单虎恼羞成怒,站起:“你——?”

  于秋叶也不服软:“我什么?尊敬的局长大人,现在不是万马齐喑了,老百姓也该有说话的权利了。”

  宋名冷静劝解:“秋叶同志,你不要激动。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比如‘柏子山计划案’仍是悬案,到现在也不知道谁是敌特分子。我们如果不结案,给你父亲和陈国清仓促平反,对组织也是不负责任的。”

  单虎威风不减:“‘柏子山计划案’不破,陈国清、于伟中、杨庆典不能平反!”

  于秋叶怒指单虎:“有你这草包局长在位,‘柏子山计划案’永远破不了!”她从黑皮包里掏出一份材料,这是我对‘柏子山计划案’的分析。”大家如临大敌,把目光聚集到她手里的材料。于秋叶抖抖材料,“请问宋书记,单局长,你们能不能把原来破译出的‘柏子山计划’电文内容全部背出来?”

  宋名皱眉思考,单虎一字一句背出,“以柏子山为主,绘漫滩湖周边图,制‘柏子山计划’。当心,东边有耳。”宋名点头,他脑际浮现1951年春在谢先办公室的场景——

  谢先办公室内。

  宋名说明今天来孔庙镇的意图:“上级公安部门进一步破译出了“柏子山计划”的具体内容。”他示意于伟中,“给单虎、谢先念念,一起分析研究、研究。”

  于伟中从公文包掏出电文念道:“以柏子山为主,绘漫滩湖周边图,制定“柏子山计划”。当心,东边有耳。”于伟中念罢,把电文递给单虎。单虎皱眉重复默念:“以柏子山为主,绘漫滩湖周边图,制定“柏子山计划”。当心,东边有耳。”

  “看来,敌人是让潜伏的特务绘制漫滩湖地图。”谢先挠挠头,“是让谁绘呢?”

  宋名说:“当然是让‘柏子山’绘制。‘柏子山’是敌特分子的化名。”

  于伟中摇头:“我认为‘柏子山’仍是现在的地名,主要是以柏子山为中心区域,绘制漫滩湖地图。”

  “不管这个‘柏子山’是化名还是地名,有两个问题要搞清楚,”宋名提出关键问题,“一是孔庙镇谁会有电台,并有能力绘制地图?二是让绘制地图的目的是什么?”

  单虎说:“还有一个问题,也不能忽略。电文结尾,‘当心,东边有耳。’是什么意思?”

  “这很简单,就是让敌特分子小心,不要暴露自己,隔墙有耳!”谢先分析认为。

  宋名踱步,单虎皱眉思考,于伟中面色阴沉。

  宋名脑际回忆画面消失——

  于秋叶问:“各位,当年单局长对电文结尾‘当心,东边有耳。’就问:‘是什么意思?’单局长,你现在认为这‘意思’的玄机在哪里?”

  “当时谢先解读是‘让敌特分子小心,不要暴露,隔墙有耳’。现在我仍同意这种解释。”

  “可是,我父亲临终时对我说‘柏子山计划’电文内容中‘东边有耳’,是暗指‘陈’字。”

  “那陈国清的嫌疑更大了,他姓陈,又承认是敌特分子,藏有手枪、电台,最近又在虎牙山发现。”

  “难道孔庙小学就一个姓陈的吗?我父亲说‘柏子山计划案’中的敌特分子不是陈国清,而是另有一个姓‘陈’的。”

  “你父亲当时也怀疑陈国清是敌特分子,不知为什么又变卦了?”

  “我父亲已经后悔自己的怀疑,更倒霉的是被吴明法偷听到。不过,这至少可以证明我父亲没有和陈国清勾结搞‘柏子山计划’。”

  “你父亲怀疑陈国清和杨庆典勾结。”

  “这更是我父亲的误判。后来他发现他又错了。”

  “为什么?”

  “因为陈国清遵守了他们出狱后的纪律,没有供出杨庆典是敌特分子!”

  赵丙坤挠挠头插话:“小于,你也给我绕糊涂了。”

  单虎哈哈大笑:“这不是包庇杨庆典吗?”

  于秋叶不掩饰:“包庇杨庆典另有原因。”

  大家好奇,脖子伸着。于秋叶陈述:“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渝都当局对关押的白公馆、渣滓洞政治犯进行大屠杀。晚上10点多,狱中仅剩下十多人,紧急关头,白公馆看守班长杨庆典因受狱中进步人士感化,把剩余的革命志士放出,加之渝都中学教师老赵为救他们,壮烈牺牲。我父亲说,‘老杨和老赵都是无名英雄,我们活着的同志要永远记着他们。为了铭记牺牲的“老赵”,保护活着的老杨,我们把老杨改为‘老赵’,就说我们都是从渝都中学逃出来的教师。今后作为纪律,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改口。”

  赵丙坤不解,“为什么?”

  于秋叶掏出一页黄纸让大家看,“这是我父亲临终时交给我的手抄‘狱中八条’,他要我在适当时候交给上级党组织。”她把‘狱中八条’摊到宋名跟前,继续说:“革命烈士用血的教训,总结‘狱中八条’,告诫后人,有些党政领导,在不同时期都会犯脱离实际,主观误判或以权谋私、堕落腐化错误。所以,对上级不能过于迷信。我父亲清醒地认识到,将来解放军和以后的领导,可能怀疑逃出的19人是潜伏的敌特分子。”

  单虎耸耸肩,僵僵鼻子:“你父亲于伟忠多次这样说。罗志裴也曾经说《狱中八条》,现在你又重弹他们的老调。这是典型的对党组织和领导的不信任,难道从国军统治区逃出的,是百分百的布尔什维克?”

  组织部副部长杨括也说:“小于,这可是政治大问题呀。”

  于秋叶观点笃定:“是的,我明白。可是有些人的所作所为,恰恰证明父亲的判断是正确的。陈青岩也姓陈,丁苟和尚还说手枪、电台是陈青岩藏的。面对事实,你们为什么不怀疑他陈青岩?”

  大家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于秋叶义正词严批评道:“说穿了,你们这是主观臆断,自以为是。为了死要面子,明知不对,也不愿知错就改,这是典型的官僚跋扈,刚愎自用!”

  宋名点头同意:“秋叶同志,你批评得对。你的申诉和提出的问题很重要,今后我们要对此案加大侦办力度,广泛收集证据,全面分析案情,尽早解决你父亲于伟中和陈国清的问题。”

  于秋叶建议,“如果要破此案,弄清两个事实就行了,一是给谁发的电文?二是这个姓‘陈’的,为‘柏子山计划’行动了吗?”

  她看大家困惑茫然,于是得出结论:“所以,我认为‘柏子山计划案’,尽管没有侦破,敌人计划已经破产。建议各位领导实事求是,知错就改,团结一致向前看,一心一意谋发展,不要再纠结毫无意义的内耗案件了。”于秋叶说罢,甩袖而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柏子山计划(连载)第七十章 秋叶有理有据求公正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