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场了!洛阳》是一部由汪涵 / 王一博 / 罗一舟执导,历史 / 真人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登场了!洛阳》观后感(一):不行啊这
很水,以缉毒的名义举报毒子,但并不以惩罚景立ktv为最终目标。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做粉圈斗争,本质还是想捡漏当c位。
结果搬石头砸脚,团里第二都没得当。只能天天db正炒反炒
没见过这样的
粉丝不要集体攻击了。
害怕
跳舞说真的很丑.肩膀脖子都不到位,很奇怪,女不女,男不男的,阳刚气质都没有,太搞笑了。
《登场了!洛阳》观后感(二):一花一世界,一墓一人生
古人说人死如灯灭,但也不尽然,在墓葬制度完善且盛大的古代,一墓一人生,把人的故事完整的埋起来等待千年之后的我们来探索 开头大家聊到自己去看的墓,比如有的墓葬有耳房、马厩和厕所,生前所需死后依然要安排上。宋代一对夫妻的墓上有开方宴,记录了二人生前饮酒,寻欢作乐的时光,看完你突然能感受到她们对死亡的豁达,生前如何死后亦如何。
这一期又是王咸秋学者带着大家去看,墓葬的选址就很有讲究,此处建议大家去听王老师的解说,讲的好好啊。考古也是不断推敲和研究的过程,真的好有意思,从规格到模式都可以推出很多,比如这个人的身份
这个墓好不一样好宽敞明亮,不愧是帝陵啊,好大气! 然后老师科普盗墓贼,果然古人的智慧啊盗墓听风听雷,就和古代的二十四节气一样,其实也是早期的物理生物学的知识,比如墓上的草长得不好“辨草色”就有了。但是好遗憾这个墓也被盗窃一空了,真的保护文物迫在眉睫,看到这个墓却不能看到配备完整的墓葬品唉。 最好笑的是被偷走的砖很可能拿去修佛寺了,这算哪门子的借花献佛吗,听到这里真的有点大无语了。希望大家看看这期被破坏的壁画,就能理解盗墓和小说根本不是一回事,盗墓者对文化和历史没有尊重,那么精美的壁画全被毁掉了,心好痛,听着王老师讲述时的遗憾语气说“找专家来看过了,说当年的绘画是很精美的”,考古不易,保护文化不易啊! 死亡并不是一个人的终点,古代人对墓葬礼仪的追求也为我们留下了研究他们和探索我们过去文明的物证,比如有人说魏晋时期墓葬壁画已经掉落,但其实却有精美的祥云图案和宴饮图。这些古墓承载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而且还有一个朝代的特色和一段历史的文明。
《登场了!洛阳》观后感(三):《登场了!洛阳》:用一部综艺带领大家看一看千年古都——洛阳!
《登场了!洛阳》,作为一档高质量的文化类综艺,还是非常的精彩的。 节目聚焦洛阳文化,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它的呈现方式也非常的精彩。
在第一节目中,《登场了!洛阳》从“最早的中国”开始对洛阳文化进行了探索。 与其他的文化综艺不同,它以一种更具体的方式带领观众去从文化的发源处开始挖掘。 比如,在节目中,汪涵与众人分成了两队,由“何尊”为线索,分别从文献知识与考古现场找寻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中要邀请了很多的考古专家与现场挖掘的人员,用更加专业的视角为观众解读文物,期间还涉及到很多很有特色的民族文化。 在节目中,许宏所提及的“讲信修睦”,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块。
随着许宏对汪涵的介绍,我们相继看到了诸多文物,比如青铜爵、骨猴等等。 尤其是骨猴的出现,更让作为观众的我感受到古人的微雕记忆,当然,也是感动于其背后的故事,因为它代表着亲人哀思之情。 除了这种精彩的介绍之外,《登场了!洛阳》还有带领观众进行“实地”体验。 节目中,体验队罗一舟等人就是进行了真实的挖掘工作,并且在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赵海涛的带领下,观众也了解到了耙土、铲土、刮面等考古环节,让神秘的考古与观众不再有距离感。
当然,《登场了!洛阳》也聚焦了考古人的精神,尤其是节目中通过徐宏的讲述以作为土生土长的二里头人郭振亚的见证,让观众感受到了二里头考古队三代人的坚持。
在如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登场了!洛阳》用一种年轻、现代且轻松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节目中呈现出来的复原秀。 著名文物修复师刘胄在现场指导了探索队成员唐九洲,从最初开始搜集证据到绘画草图,再到用陶泥制作模具,最后才制作成型、打磨做旧。 这种近距离观赏、体验考古工作,更能激发观众对文物的热爱。
这么看,《登场了!洛阳》似乎就是为年轻人准备的文化盛宴,它能让更多的人去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登场了!洛阳》观后感(四):致敬考古100周年,《登场了!洛阳》里的文化气息太浓郁了!
千年洛阳,青春登场。 随着王一博满怀深情的开场,《登场了!洛阳》如约而至。 作为一档文化类综艺,它将专业性与娱乐性相结合,让多元文化借助综艺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仅仅在第一期中,我们就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
比如在节目中,汪涵与一众嘉宾所探寻的关于“中国”二字最早的文献记载,便是体现。 从这里,我们了解到最早的“中国”是指洛水以北一代,彰显出早期的古中国文化的自信。 今年刚好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所以节目也邀请到了很多的考古名人。 在第一期中出现的许宏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在二里头遗址博物馆中,随着许宏老师的介绍,我们能看到很多精美的文物,比如制作精巧的绿松石龙形器,我们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手艺的精巧。 而微雕骨猴,则是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除此之外,节目中出现的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赵海涛也是强大的“专家”之一,他所介绍的洛阳铲与梅花桩点,让观众很有印象。
而之后,他带领探索队成员进行实地考古体验,也是很有文化体验感。 比如,在节目里的刮面就很有讲究,探索队成员都是用小铲子很细致的去刮,期间还要一边去观察,一边不断的记录,专业性十足。
当然,作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中还有大量的“考古故事”。 比如许宏老师在介绍如何发现二里头宫殿的时候,他表示,有一天因为一个老乡跟他讲自己地里的庄稼长得不好。 于是,许宏老师就猜测可能是地下水渗水不畅,下面也许会有宫殿,进行勘测后,发现果然是,这也就有了中国最早的宫殿发掘。
要知道,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其被发现往往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而《登场了!洛阳》,就是尊重其文化特性,所以,将其最真实的面貌呈现出来,而这也恰恰是考古学最大的魅力。 目前来看,《登场了!洛阳》文化氛围很足,不仅邀请了一众的“手艺人”,还将他们与文物之间的故事给呈现了出来,通过综艺的视角,让观众了解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悉,《登场了!洛阳》一共有10期节目,每一期都是关乎千年古都洛阳的方方面面,值得我们去看!
《登场了!洛阳》观后感(五):用更年轻化的视角解读传统文化,《登场了!洛阳》来了!
在去年就有这样一档文化综艺,备受网友的关注。 节目采取了纪实与真人秀相结合的拍摄手段,从多个维度探索了历史文化。 而今,“登场了”系列再度来袭,用更加年轻化的视角挖掘洛阳历史文化资源,让更多人领略洛阳的历史文化魅力。 它,就是《登场了!洛阳》。 作为高口碑文化IP的新聚焦,这一次的节目看点更多。 1、“河洛书卷”登场,用更现代化的方式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 用节目中许宏的话说,“科技给考古插上了翅膀”。 而对于文化的展示也是如此,在节目的一开始,我们就通过了“河洛书卷”了解到了“何尊”的信息。
画面中,我们能看到文物的具体信息,甚至上面还对文物上的铭文做了解读,很形象,也很生动,让“文物”活了起来。
除此之外,在节目中,当徐宏给汪涵做具体的文物讲解的时候,画面中还有很多的动态效果,给予观众最直观的画面感。
2、“沉浸式”考古体坛,让人新奇 在节目中,罗一舟、刘隽等人作为探索队的成员去跟随高级王宏章体验探土的工作。 他们在学会了洛阳铲的用法之后,后面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了不少的惊喜,尤其是罗一舟更是挖到了来自二里头时代的土,这也让他大感惊奇,也体会到了很多考古的魅力。
与之相对,节目中也多了很多对考古过程的介绍。 比如考古中的“刨土”应该要注意哪些点。
还有展现了刮面应该如何做等等。
仔细看,《登场了!洛阳》所呈现的不仅仅是文物的知识,还有关于发掘文物的过程,让观众感受到了这些文物的呈现来之不易。 3、复原秀、致敬秀,惊喜足、演技够 《登场了!洛阳》此次还加入了复原秀,就是将节目中呈现出来的文物与考古体验,再进一步具象化,进行复原。 所以就有了著名文物修复师刘胄的出现,在他的指导下,探索队的成员唐九洲开始动手还原文物青铜爵。 从根据考古收集到证据,开始绘制草图,紧接着就是用陶泥做模具,最后便倒入铜水,进行做旧打磨。 环节看似很简单,但却很有意义,这一场复原秀也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了青铜爵的魅力,拉近了文物与观众的距离。
而致敬秀则是更多表达对考古工作人员的尊敬,尤其是李浩源饰演的第一代二里头考古队长赵芝荃,台词功底很好,演技也很棒,将赵芝荃先生对考古事业的热爱展现的淋漓尽致。
总之,《登场了!洛阳》真的很精彩,它用更加年轻的方式,让传统文化传播开来。 我相信,这样的探索,《登场了!洛阳》还会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