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是一部由马东 / 黄渤 / 徐峥执导,真人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观后感(一):相信马东米未的每一次创新
开播前看到是马东带领米未出品,嘉宾又都是徐峥、黄渤、于和伟这样的实力派,加上特别会和马东互怼的李诞,一度对喜剧选拔赛失望的我又重新燃起希望。看了之后不得不惊叹,还得是马东,真的是内容的创造者,永远都能带给你新惊喜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观后感(二):《互联网体检》最后一个段子抄袭抖音的郭仙人……
就挺离谱的,从配乐到动作到词儿都一模一样……但是我看微博上并没有人讨论。也对,郭仙人连微博账号好像都没有,就用户群不一样以为发现不了么……
如果他们仨跟郭仙人授权了那是我多心了,但采访环节也并没有提。
就是这个系列的作品
原创性真的很重要,尤其是最后于和伟点评的时候还特别表扬了说最后一下特别好……这不就是拿着别人的创意给自己赚吆喝么……
我现在感觉评论区更离谱。贴不了视频我就描述一下:郭仙人的这个系列最后一段都是先说一句“我说一个数xxx上车”,然后放音乐,疯狂点击手机屏幕抽搐。一模一样的东西为什么不能算抄啊?还“融梗”“借鉴”,说的可真是好听。《脱口秀大会》第2季张博洋讲了一个一边蹦迪一边跟女孩搭讪的段子,白凯南后来在他的一个小品里也用了这个段子,动作和词儿都跟博洋一样,博洋后来特意写了一个段子喷白凯南。我怎么没看到有人为白凯南说话“融梗”“借鉴”呢?
哦,大概评论区都是白凯南粉丝吧。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观后感(三):宗俊涛必须大火、这个节目也会很火!
没有任何宣传和预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就这么悄么哑动地开始了。
第一集必须推荐三毛的演员宗俊涛(同时还是编剧),太棒了! 以前根本不知道这个名字,听说在上海已经火了,在这个综艺里第一次看他的表演,非常喜欢——如同当年初登春晚的沈腾。 看得出来,宗俊涛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话剧演员,台词、形体、节奏都很棒,声音还有辨识度,只这一个作品,他就足以开始在大众面前闪闪发光了。 真的是好演员。 外行瞎说啊——如果节奏上三个人都能再慢下来半秒钟,是不是会更完美呢? 可能是演员紧张,整体看下来有一点点点点的高嗨和用力。
其次是拳击那对声形不一致的演员,也非常棒,想象力卓越。 更厉害的是——他们这样的表演形式不需要拼凑笑料不需要罗织包袱,只凭借他们的表演就能赢得笑声——这太难了,非常难。 比如他下次再表演一个做饭的场景,起锅、放料、翻炒,喊着家人帮他拿调料拿餐具…….你想像一下他的语言比动作慢,那效果是不是也一样很搞笑? 高手在民间啊,年轻人太厉害了!
有这两个节目开场,相信这个综艺会很快火起来的——观众不是傻子,我们有自己的品味和眼光的, 欢乐喜剧人越做越差、笑傲江湖早已完蛋、金牌喜剧人也是小品大联欢就说明问题了。 喜剧太难了,必须要佩服马东和李诞的眼光——感觉这个节目是马东挑头发起、李诞推荐新人、徐峥出出主意、黄渤和于和伟友情帮忙,一起托起了这么个有意思的节目。 他们几个估计提前也会为节目里亮相的喜剧形式和新人商讨一番的,毕竟推出来的演员既不能伤了自己的品位和标准、还要为行业有所贡献…….喜剧太难了,必须有这些已经熬出头的大咖出面带动整个市场,鼓励、引导、推广新人新作品新形式新编剧,才能把蛋糕做大——观众得到欢乐、艺人可以扬名——双赢。 做戏,就要做得宾主尽欢。 你们是不是真诚的,屏幕前纤毫毕现,我们看得出来。
第一集看完了,美好的周末。 为宗俊涛这样的演员而高兴——他们因为热爱而坚持,一直默默无闻,打不过鲜肉斗不过流量,摸爬滚打中练就一身好本事,只要机会来了,就能发光。 如果再有更好的大环境——观众幸莫大焉、演员幸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