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上北大,25岁却卧轨自尽,生前写的一首诗,几乎人人都会背
唐代诗人王勃,幼时就才华出众,十几岁就能出口成章,二十六岁写下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被人称为天才,可是这位天才的故事,也因为溺亡定格在了二十六岁。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27岁抑郁而亡的李贺,比如31岁离世的纳兰性德,人们只能遗憾的叹惋一句“天妒英才”。
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位天才,他是近代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流星,他的名字叫做海子,那个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可就是这么一位天才,却在25岁最好的年华里,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绝世佳作之后选择卧轨自杀。
海子,出生于1964年,原名查海生。海子出生的家庭是一个农家,他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好,所以海子小时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因为农村的教育资源有限,海子从小的教育条件并不好。
但是海子天生就很聪明,他不仅聪明,还记忆力超群,学什么东西都特别快。1968年,海子才4岁,当时他们村子里举行一个叫做“背诵主席语录”的比赛活动,而海子作为年龄最小的参赛者,却是背诵条数最多的。
因为他从小就表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明能力,所以他的父母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希望海子能走出大山,融进城市,成为家人的荣耀。海子也确实不负众望,1979年,海子15岁,在这个别人还在埋头苦读的年纪,他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
海子在北京大学修习的是法律专业,但是后来他在学校里接触到了现代诗歌,被其深深吸引,从而深陷诗歌世界。1981年,海子认识了骆一禾,骆一禾是一个有才华的青年诗人,于是两人相约一起进行诗歌创作,后来还出版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
从北大毕业之后,海子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在任教期间,他开过几门课程,其中美学最受人欢迎,因为海子想象力丰富,总能把那些枯燥无味的美学概念用既有趣又形象的事物表现出来,就比如他让同学们把海鸥当做上帝的游泳裤。
海子毕业之后的几年里,在昌平租了一间屋子独自居住。是一间非常简陋的两居室。他去世之后,好友西川去他家帮他收拾遗物,却发现屋子里的陈设都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很明显海子在离开家之前,曾经仔仔细细的将屋子打扫了一遍。
其实海子的生活并不宽裕,在他住的小屋里,完全看不到收音机、留声机、电视机等上世纪流行的娱乐设备。他的生活作息也并不规律,通常都是晚上开始创作,然后通宵到次日早晨7点,再用一个上午睡觉,下午看书,周而复始。
可能绝大多数诗人都是向往自由的吧,海子也并不是很喜欢这样被安排的体制内的工作,一次他回家看望父母,在聊天时跟父亲提起想辞职的事情,被父亲骂了一顿。因为农民家庭能出这么一个大学生不容易,父亲怎么可能允许他丢掉这个铁饭碗。
海子也没有过多的跟父亲争执,而是收拾好东西,又老老实实的去干那份他不喜欢的工作去了。工作期间,海子的工资要养活自己,还要寄一部分回家给弟弟妹妹交学费,所以他不喜欢也没机会接触什么娱乐生活,创作就是他唯一的精神慰藉。
1989年,海子写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然后在同年的3月26号带着自己最喜欢的几本书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之后人们才了解到,原来1986年,海子就动了自杀的念头,并在那之后写过5封遗书,而他自杀的那一年,留下的遗书里只有简单的一句话——我的死和任何人无关,人们至今都在猜想他为什么留下这句话。有可能,他内心承受了太多痛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