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诈骗俞发猖獗,骗子们利用各式各样的方式骗取公民的信任,以此骗取得到想要的利益。以前他们主要针对的人群是防范意识差的老人,孩子,而现在他们的目标逐渐也涉及到大学生和青中年人。据我们学院的统计,每学期至少有10位同学遇到网络诈骗问题,而能完全识破的同学并不多。骗子不断地得手,对我们社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为了防止网络诈骗的发生,我们必须要明白骗子的手段,采取正确措施,因此我们“矫网归正”小队在河南鄢陵,河南信阳,天津武清,福建厦门,黑龙江牡丹江,湖北黄冈六地进行电信网络诈骗调查和宣传。
队员付春旭在天津市武清区玉锦园小区和后巷初级中学进行了走访和宣传。他了解到现在居民和学生的基本防网络诈骗意识是很强的的,大家都能做到不轻信陌生短信,不乱接陌生电话,不做刷单兼职,不将自己的社交账号租借给他人等。但是我们的防骗水平在增加,骗子的诈骗技巧也在更新。有一名高中生为我们讲述了他的经历,他是一名住宿生,每两周回一次家。在上学期间,他不能携带手机,只能通过学校的固定电话联系家人。骗子掌握了他的基本情况,并且盗取了他的QQ号,利用QQ空间里曾经发布的本人视频模拟了他的音像,与他出差在外的母亲取得了联系,以参加高校夏令营,能获得降分录取资格为名骗取了5万元。其实他的母亲也有些疑惑,但是真真切切看到儿子的脸,听到了儿子的声音,又想到儿子的前途,顾虑一下子就打消了,5万很快就达到了对方账户。事后,他的母亲才反应过来,给班主任打了电话,得知并没有什么高校夏令营的事情。这时,母亲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网络诈骗,马上拨打110报警。后来得知,前后几天至少有5个家长遇到了相同问题。他们本身的基本防骗意识其实是不低的,但是他们没想到骗子能利用互联网模仿出自己孩子的声音与相貌,而且骗子巧妙地利用了父母对于儿女望子成龙的期盼之心。骗子变化多端,我们一定要警觉,能打电话确认的时候,一定要确认清楚。一定要牢记:和你打视频电话的很有可能是电脑合成的“熟人”。
经过调查,受网络诈骗的人数中老人占比居多,骗子多利用老人对网络的陌生,如 欺骗老人扫码送礼品,或是填表办卡送礼品,其实扫的码填的表都很有可能会泄露大量隐私;还有利用老人对子女的关心,挂念,不舍,来进行网络诈骗,如欺骗老人子女出事,需要钱,自己能帮助汇款;骗子伪装成医生,说老人的身体不好,可以买自己的产品来治治病,其实所卖的对身体有害而无益。这些骗子之所以能利用这一点,主要原因我认为是我们的基础防诈骗宣传还是不到位,对于老年人的宣传力度仍然不够。青年人中年人可以从手机网络得到防骗知识,可是老年人大多的信息来源还是电视报纸,所以我们不仅要网络宣传,还要举办讲座,粘贴防诈骗海报,发行防骗知识报纸,让老年人也能更轻松地学习预防网络诈骗的知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子女陪伴父母太少,父母太过孤独,渴望孩子的陪伴,有的担心自己老去生病会被子女嫌弃,希望能身体健康一些。而解决这一问题的要素就是多陪伴父母,让父母开心。只要老人生活舒适,了解诈骗知识,就会大大降低老人被骗的概率。
其次是孩子,孩子年纪小,防范意识弱,对于陌生人给一颗糖就可以被骗出父母信息和家庭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欺骗孩子父母,伪造绑架信息,换取钱财,而要从孩子这里提防诈骗主要有两点,第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必不可少,父母是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所以父母教给孩子的会让孩子牢记于心。第二,学校的教育,学校要加强孩子对于预防网络诈骗的知识,实行演习或者讲述案例,让孩对于网络诈骗有深刻体会。
最后是青年和中年,他们忙着就业创业,渴望取得一番成就,赢得别人的认可,并且年龄又处于争强好胜的时期,如果短时间内工作没有效率,他们就会心情焦虑,而骗子们通过网络窃取这些人的信息,充分了解他们的工作焦虑,就会通过允诺让他们获得事业的成功来骗取钱财。对于这方面的防范比较困难,因为他们本身就认为自己的防网络诈骗能力很强,能够清晰分辨网络诈骗,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要先让这类人群先了解到此类网络诈骗,如果可以的话,社区可以免费提供心理咨询室,调节好他们的心理问题,以此来尽量减少网络诈骗在这些人群内的发生。
其实仔细想来,网络诈骗纵然可怕,但是只要我们熟悉了他们的作案手法,了解他们的动机,就可以增强自身的提防心,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其主要还在于家庭内的协调,应该多些交流和理解,让老人得到最大的关心,让父母教育好孩子,让青年缓解压力,给他们多点耐心,让骗子无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