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谈的那场恋爱》是一部由徐誉庭 / 许智彦执导,吴慷仁 / 艾怡良 / 傅孟柏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没有谈的那场恋爱》观后感(一):“你不会是李安的”
被朋友打了预防针,知道剪辑会有点碎,但没有想到这么碎。一般情况下剪辑有点碎的时候我都会告诉我自己是因为导演的艺术造诣太高以及个人风格太强烈,而我还未能感知,可是这个片子的剪辑未免也太碎了一点吧。
剪辑碎就算了,怎么故事的讲述主体还那么不明确呢。一直不确定故事主体是哥哥还是妹妹,因为开头哥哥的身上有外部矛盾(生病),所以以为是要说哥哥没谈完的那场恋爱,直到电影快结束了,书维的妈妈给妹妹发那条五年前没有发出去的短信,“你其实一直都在那场恋爱里”,呼应了电影的名字,我刚要觉得主角是妹妹,往后看又说回了哥哥,真的很乱…
“你不会是李安的”。这是电影里哥哥的爱人说给想要继续拍电影的哥哥听的,我想这句台词应该也是导演想要告诉自己的话。
知道导演的追求和梦想了,也感受到很强烈的个人风格,更是看见了很多想说导演自己的听的台词,不会成为李安没关系,但是在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的时候,总不能太脱离受众吧
郭勤勤想要的是,和男朋友一起走路去买咸酥鸡,然后回来配电影。她想要的这个画面有打动到我,虽然这段恋爱没有开始,但是,她一直在这场恋爱里
《我没有谈的那场恋爱》观后感(二):我没有谈的那场恋爱
这部电影看的时候内心是很平静的,但在看的过程中又会惊起一些波澜。
女主郭勤勤,我在她身上看到了20岁的女生的样子,也看到了30岁女人的样子,不论是20岁还是30岁的她,身上有一种自卑、倔强、不服输,因为心中的自卑她错过了一段爱情,也错过了那个人一辈子。她在20岁的时候是过的很洒脱的,在她脸上可以看到那种小女生的天真烂漫以及爱情的样子。在她30岁的时候,可以看到她作为一个女强人拼命努力工作的样子,这个时候的她身材完美,事业顺利,经济富余,但是似乎没有爱情友情和亲情的滋润,但是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不就是自己取悦自己,和亲情爱情友情吗?所以我觉得在她的眼神里,在导演编剧的取向里,郭勤勤是渴望这三种东西的,这也是人拼命努力一生所追求和想要守护的东西。
南之仰,看起来一幅玩世不恭的样子,一幅过好自己全家不饿的样子,但从他的生活状态和眼神里,其实也很难看到那种快乐和幸福,但当我看到他拥抱女儿,女儿喊他爸爸的时候,那种掩藏不住的幸福,让旁人看的也不自觉嘴角上扬。当养母抱着他摸着他的头发的时候,他那种被爱的感觉,是他一直想要的吧,我觉得他是追求归属感的,而不是倡导着一生自由放荡不羁,否则他又怎么会想要“家人般的骂”。
真正所期待的样子是什么,是拼命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是敢爱敢付出,是对亲情友情爱情不留太多遗憾的样子,才20岁,就算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难道就不能够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和人吗,内心充盈,闪闪发光的自己就是信心满满的样子。
《我没有谈的那场恋爱》观后感(三):就算全世界都被封鎖 也封鎖不了的一場愛戀
[來源:電影預告片截圖]
片名是故事的題眼,是解讀故事的重要[線索]。本片的英文片名《I missed you》,「miss」雙關,既表示「思念」,也表示「遺失」。 如果用八股應用文技法 簡單粗暴地歸納:這是一部思念故人(錯過的人)的電影,講述主角們因為不喜歡自己、因為自卑而[遺失]了戀人的故事。
因為怯懦,我沒有談成那場戀愛,因為單戀,我在腦海裡腦補了那場戀愛…… 直到最後,我才發現,原來我一直沉浸在戀愛裡,只是自己渾然不覺而已……
(是不是開始感覺想關掉這篇了?上面這幾句是什麼濫觴文青吐槽?!沒頭沒尾的讓人看不懂,也不知道具體想表達什麼!…但其實這就是本片的Tone調…大量片段化、碎片化的抒情…)
[來源:電影官方FB]
作為資深編劇,徐譽庭功力深厚:擅於鍛造金句,擅於撰寫笑中有淚的戳心橋段,擅於捕捉都市女性的寂寞心境,擅於描摹當代男女的情感糾葛……
《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金句頻出:
——————
ps,文末,附上一篇徐譽庭親書的導演手記:【導演手記】徐譽庭《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請早一點喜歡上自己 (如果不想看前面冗長的'觀後',可以直接下拉到最後看導演手記)
[來源:電影官方FB]
本片在形式上嘗試打破「電影」的邊界,當FB(臉書)界面、直播界面、手機畫面、電腦桌面、V-Log影片直接出現在「大銀幕」,這些新時代的科技產物、串流影音,到底算不算「電影」?(又再次回到了「『後電影』時代的『電影本體論』」這個老生常談的議題…)
電影大銀幕上出現的直播畫面 [來源:預告片截圖]
電影開頭,出現FB界面,「南人電影公司」的粉絲專頁(即是片中南之仰[吳慷仁 飾]這個角色的公司,也是本片的出品公司之一)。
「南人」電影公司 [來源:預告片截圖]
大銀幕瞬間變成電腦桌面,滑鼠(鼠標)滾動的聲音,一則一則貼文和留言出現,打出本片的工作人員。接下來,一則FB常見的廣告,滑鼠點擊——打開了一個影片,影片開始播放,畫外音在介紹一款「專屬情人線上遊戲」——「就算整個世界都被封鎖了,也封鎖不了的一場愛戀……保證永遠不會和你分手……」。其實,這個影片是女主郭勤勤[艾怡良 飾]公司將要開發的一個新項目的宣傳片,影片畫外音進行的過程中,畫面亦穿插著本片角色們的情感經歷。嵌套式的開頭,著實亮眼。
但之後,畫面頻繁出現FB發文界面 (如下圖)
FB發文界面 (示意圖)
大量「情緒廢文」似的片段,看似用一種笑中帶淚的筆觸在描摹都市男女的寂寞、愛而不得的坎坷,人生無奈的惆悵,但其實,一切都類似FB貼文一般的「碎片化」。
或許,這是本片導演想要的「實驗」——類似TW書店暢銷榜上面肆一、Middle、不朽等情感作家的書籍,一則一則短短的文字,一段一段沒頭沒尾的情感,只呈現情緒,不打算講完整的故事。
作家Middle的文字
作家肆一的文字
很明顯,導演無意做一部強情節通俗愛情悲喜劇。
本片沒有採用電影傳統「三幕劇」的架構 (也不需要採用),在看似一篇一篇情感短散文(偶有MV和Vlog影片)的拼貼中,隨著時間的進展,通過人物的互動交織,通過Flashback(閃回),再慢慢補足人物關係和事情的前因後果。這樣的電影串接(剪接)方式,真的有點「考驗」觀眾,不只是看不看得懂、拼不拼得起來,而是在由文青金句、鼓點配樂堆疊起來的看似應該要笑、要哭、要有共鳴的地方,觀眾能否如主創們預期的被打動到?——目前顯然是沒有的。 (撇除因為演員演技扎實這個加分項,演員在大銀幕上或笑或淚,觀眾被他們的表演帶動了[尤其是吳慷仁、林美秀],跟隨著角色或笑或淚。
小時候:記不清媽媽和奶奶的電話,一個5歲的孩子,求助無門…
母子和解,媽媽的愛,一直都在……
但劇作層面,如果說,想要達到情緒引導、弱化情節,現實與過去交織的詩意筆法(最極致的代表作 Alain Resnais《Last Year at Marienbad (去年在馬倫巴)》),本片卻又有點尷尬地卡在了既沒有很好地「抒情」、也沒有很好地「敘事」之間。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1961)
8.2
1961 / 法国 意大利 / 剧情 爱情 悬疑 / 阿伦·雷乃 / 德菲因·塞里格 乔治·阿尔贝塔齐
而且,因為尚未建立起對角色的認同(或曰[代入感]),這些想要表達的「情緒」,給觀眾一種虛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加上對白與對白、場次與場次之間莫名的斷裂感,讓本片的觀影過程有一點[難熬]……
片中插入的大量文青句段、新媒體界面、卡拉OK段落……各類元素的亂燉,最終卻也沒燉出一鍋毫無章法可言(沒有食譜)又極具作者特色的「女巫湯」。
電影中出現了多處這種[文字疊映]的畫面 [來源:預告片截圖]
如果,單獨一場一場來看,還是有幾場戲滿亮眼的。
(以下 僅憑記憶和摸黑草寫的筆記來[還原],一切依電影原片為準)
女主媽媽[林美秀 飾]為了讓自己的小孩「不能沒有爸爸」,一直做出退讓和勉強,在看似被她吐槽得一文不值的婚姻裡面,有坎坷、心酸、爭吵,但也有類似「親人」的陪伴與默契。下面這個看似喜劇的段落,亦是「老夫老妻」生活的真實寫照。
[來源:預告片截圖]
女主郭勤勤[艾怡良 飾]綽號「面癱女」,暗戀趙書維[傅孟柏 飾],但她以為趙書維喜歡其他女生。
[來源:電影預告片截圖]
公司樓下,中午,排隊買便當,郭勤勤問身後的趙書維,小S VS.徐若瑄、宋慧喬VS.徐若瑄、EmmaStoneVS.徐若瑄,他要選誰?!趙書維都說,他要選徐若瑄。
郭勤勤因為趙書維喜歡徐若瑄,就去燙了一個和徐若瑄一樣的頭髮,結果失敗了變成爆炸頭,被趙書維嘲笑「和我奶(奶)一樣!」
趙書維抽中了東京來回雙人機票,邀請郭勤勤同行。
[來源:電影預告片截圖]
但是,郭勤勤因為日本之旅從3月9日改到10日又改到11日而失落,以為趙書維又是因為他喜歡的女生而和自己改約。
[來源:電影預告片截圖]
郭勤勤回到家,倒在床上鬱悶吐槽。這時候,她的哥哥南之仰[吳慷仁 飾],開著手機直播,和郭勤勤進行了如下對話……
[來源:電影預告片截圖]
郭勤勤臉悶在枕頭裡哭號:「為什麼世界那麼不公平,我明明小你(南之仰)5歲,大家都說我是你姐!為什麼老天爺這麼討厭我?別人的願望是『自我期許』,我的願望就是『想太多』!」南之仰問:「妳有什麼願望?」郭勤勤哭號:「我就是想變白一點、想長到160cm!想燙一個和徐若瑄一樣的頭髮!」南之仰吐槽:「妳有話幹嘛不坦白講?每次說出來都不是自己的真心話。妳喜歡他就直接和他說啊!」郭勤勤哭號:「他又不喜歡我!」南之仰反問:「不喜歡妳幹嘛約妳去日本?!」郭勤勤說,「因為我力氣大,可以幫他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