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究竟有哪些功德?
出家究竟有哪些深广的功德呢?《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说:孔雀虽有绚丽的色彩庄严身体,但却不能象鸿鹄自由自在地高飞。同样在家人虽有五欲妙乐,却不如出家具有深广的功德。《律本事》云:“智者见五功德,而欣乐出家。何为五者:成就自利;免为役使,受恭敬赞叹;得涅槃果及无上安乐;若不得涅槃亦生人天善趣;佛陀上首大声闻于出家数数赞善。”
不用说已经真实出家,即使发出家心向往静处,其功德亦难以计量,《难陀出家经》云:“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于一大劫中,布施儿女,所获功德,不如发出家心向寂静地迈一步所获功德。”不用说自身出家,即使劝人出家、支持别人出家所获功德亦是无量。《出家功德经》云:“若放男女奴婢人民出家,功德无量。”不用说终生出家,即使一日一夜出家其功德也难以思议。《本缘经》云:“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道。”《僧祗律》云:“以一日一夜出家修梵行者,离三百六十三万六千岁三涂苦。”《万善同归集》中永明延寿大师云:“乃至醉中剃发,戏里披衣,一曏时间,当期道果,何况割慈舍爱,具足正因,成菩萨僧,福何边际。”
作为凡夫人,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相比,前者如水中行船,后者如陆地行船,有很大的差异。居家菩萨修行难,成就也就更加困难了。相反,出家菩萨轻松自在即可修行成就。《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出家菩萨胜在家算分喻分莫能比,在家迫窄如牢狱,欲求解脱甚为难,出家闲旷如虚空,自在无为离系著。”《宝积经》中云:“菩萨最胜利益,所谓出家。若乐出家者,则能摄取十种功德:一者不著诸欲;二者乐阿兰若;三者行佛所行;四者离凡夫行;五者不著妻子,及以财产;六者离恶道因;七者修善趣法;八者宿世善根皆不损减;九者恒为诸天之所赞羡;十者一切鬼神恭敬守护。”
在家菩萨兴广大供养不如出家菩萨献微少供养,虽供养物及供养对境相同,但因身份不同而所获功德有极大差殊,出家身之殊胜由此可见一斑。《宝蕴经》云:“三千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轮王位,各以灯烛器等大海、炷如须弥,供养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萨,于小灯烛涂以油脂,供养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
于一切供养之中,法供养最,所以以充满恒沙世界的珍宝供养佛,不如在一日中出家修习寂静出世法,因为修出世法,可断烦恼、摧伏魔军,趋近菩提。出家如能善护自心不放逸,则善法将日日增上,往昔善根也不会毁坏。而居家之人处在五浊炽盛的当今社会,大多业际颠倒、造作恶业摧毁前世善根。今生富贵尊荣者,即生中不但享尽往昔所积福报,同时依靠今生的权势财富造大恶业,将后世的安乐也一并葬送殆尽,这类人大多是从光明走向黑暗。出家后远离诸多烦恼是非,摆脱了家的牵累,随顺正道,蒙受一切诸佛菩萨的护念,不久得证无上佛果。《大宝积经》云:“设满恒沙界,珍宝供养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静。彼则近菩提,摧破魔军众,出家不放逸,白法恒增长,不坏众善根,远离诸烦恼,舍于家业累,顺道圣所赞。舍家离恼缚,除恼离魔缚,心解行无染,不久证菩提。”《宣说大种变经》云:“大千界众生,皆发趣菩提,假令尽一劫,男女以奉施。若人发道意,以信而出家,随佛而修学,其福胜于彼。过去未来世,一切诸如来,无有不舍家,得成无上道。三世一切佛,称赞出家法,若乐供养佛,当依佛出家。”
要想佛法常住世间,只有僧宝才能荷此重任,佛法的宏传与延续全靠僧宝的力量。《赞僧功德经》如是强调出家众能住持三宝命脉,延续佛陀智慧灯明的不共功德。经云:“出家弟子能堪任,继嗣如来末代法。万德无量在俗人,不能须臾弘圣教。”纵是今日危若悬丝的末世佛法也全赖出家人住持。纵观印、藏、汉三地佛法传播的历史与现状,可了知佛陀正法端赖僧宏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从古至今,凡是皈佛之士,从高僧大德到国王大臣长者,都以身作则,恭敬出家僧众,护法者更是着眼于护僧。
出家人是佛陀的亲近追随者,是如来伟大家业的继承者,是一切世间的无上福田,因此决定了他们具有广大的功德,地位至尊至贵,世间一切众生皆应恭敬。出家人无论男女老幼、智愚贤劣、持犯净秽,因为是佛陀的种姓,显现三世诸佛的清净解脱幢相,身披无上解脱福田衣,手持应量器,因此佛在人天大众之中再再告诫,必须恭敬出家人。出家人纵然破戒毁禁,邪命恶行,违法背律,放逸懈怠,佛也从未开许一切世间之人包括转轮圣王可以打骂毁谤他们。若打骂毁谤则违背三世诸佛的教言,与三世诸佛如同敌对,无疑造下无量罪业,后世三恶趣之报在所难逃。若具菩萨戒者打骂毁谤逼令破戒、具戒出家人还俗,则破菩萨根本重戒。经中记载,纵然是恶心猛厉的罗刹夜叉、狂醉大象,见到披戴赤色少分袈裟者不仅不损恼而且恭敬尊重。然而到了末法时代,一些恶劣、愚痴、傲慢的国王、宰官、居士、长者等连罗刹畜牲也不如,损恼摧残出家人。如此造下弥天大罪,一切信受三宝、护卫国土的天龙药叉等,对此罪人心生嗔忿,不久罪人便会肢体残废断缺,长时间中结舌不语,感受诸多难以忍受的痛苦,命终之后决定堕于无间大地狱之中。如《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云:“当观如是过去罗刹,虽受无暇饿鬼趣身,吸人精气,饮血啖肉,恶心炽盛,无有慈悲,而见无戒剃除须发、以片袈裟挂于其颈者,即便右绕尊重顶礼,恭敬赞颂,无损害心。然未来世,有刹帝利旃荼罗王、宰官、居士、长者、沙门、婆罗门等旃荼罗人,心怀毒恶无有慈愍,造罪过于药叉罗刹,愚疑傲慢断灭善根。于皈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剃除须发被服袈裟诸弟子所,不生恭敬,恼乱呵骂或以鞭杖楚挞其身,或闭牢狱乃至断命。此于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犯诸大罪,断灭善根焚烧相续,一切智者之所远离,决定当生无间地狱。”
以大乘佛法而言,连对草木瓦砾等无情都不能起嗔心,何况轻毁修离欲善法的出家人?破戒比丘以其初发心出家的功德仍然超胜百千万亿的在家人。犹如金制的容器虽然破漏,但却远胜完好的木制容器一样。
佛金口亲宣,他的出家弟子纵然毁禁破戒也仍然超胜一切世间外道。出家人纵然破戒,由于身着如来袈裟,又与清净梵行者同住,且经常闻思三学圣教,所以很容易发起惭愧而忏悔罪业改往修来。如同一健足之人偶有不慎跌倒于地,但会马上起来,在家人却并非如此。《赞僧功德经》云:“纵使欲火炽烧心,玷污尸罗清净戒,不久速能自忏除,还入如来圣众位。如人暂迷失其道,有目还能寻本路,比丘虽犯世尊禁,虽然暂犯还能灭。如人平地蹶脚时,有足还能而速起,比丘虽暂缺尸罗,虽犯不久还能补。”经中还说出家纵然堕地狱也如拍球入水,刚下即起,而在家人却如石沉水,极难升起。因此奉劝有缘者,千万不可毁谤如来教下的僧宝众,如对自己的恶心恶行不加以遏制,当来业报成熟时可能连如来都会毁谤。由此谤僧、毁僧、恼害僧人的身口意恶业,当于万万劫中沉沦于三恶道而难有出期。如果由于往昔无知而曾恼害、毁谤过僧人,现在应当生大恐怖,克诚披露,求哀忏悔,发愿尽未来际永不复造。《赞僧功德经》云:“是故殷勤劝诸人,勿毁如来僧宝众,今生习恶因缘故,当来业成亦毁佛,缘兹身口意业支,永断世间人天种,当堕三涂恶道中,亿劫沉沦无休息。”又云:“常能防护己业过,不谈如来僧宝众。”
时至末法的当今,出家众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仍是人天福田,佛法的住持者,如果其刹那功德有体相的话,尽大地也无法容纳。没有今日的出家人,即便是当今的影像佛法也难以维持下去,当然也不可能有具三皈五戒、菩萨戒等的在家修行人。因此,作为白衣(在家人)还是要平等地恭敬护持一切出家人,不能动辄讥毁污谤。当然在依止时可择其善者而随学。如果见到出家人犯戒行恶破威仪,即刻应当观清净心,切勿讥谤、传布恶行。对于在家人,出家人犹如长辈,所以他们纵然有过错也应观为清净,委屈将护,婉转善巧地规劝护持,纵然无力帮助他,也绝对不能揭露宣扬其过错。《赞僧功德经》云:“纵见沙门犯戒时,当宽其意勿嫌毁,如入芳丛采妙花,不应摘选枯枝叶,广大清净佛法海,多有持戒精修者。其中纵有犯威仪,白衣不应生毁谤,譬如田中新苗稼,于中亦有稗莠草,应可一种敬良田,不应选择生分别。是以世尊制诸人,不听毁谤沙门众,唯当尊重生敬心,同此受胜诸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