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航母档案·日本卷》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8-16 00:00: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航母档案·日本卷》读后感1000字

  《航母档案·日本卷》是一本由张召忠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假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航母档案·日本卷》读后感(一):《航母档案:日本卷》:张老师的航母历史课,开讲啦!

  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可以提供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 ——网络搜索 航母的全名为航空母舰,很多人都会对航母或多或少的了解,而我个人则认为航空母舰不仅仅是一种承载武器的大型舰艇,而是每个国家实力的象征之一,当然,和平是大多数人所向往的,也是很多国家一起努力的目标之一,但我个人觉得航母不仅仅是一种作战舰艇,更是保护本国的一个工具,毕竟实力太弱的国家是没有话语权的,可以理解为弱国无外交,之所以聊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看了张召忠老师的《航母档案:日本卷》。 这本《航母档案》是一个系列的航母介绍书籍,而我目前读的这本只是日本卷,作者张召忠老师详细的解释了为什么弹丸之国日本会造出第一艘航母,以及航母颜值和战斗力之间的关系,虽然我觉得航母的颜值和战斗力确实没啥关系,但我看完张召忠老师的讲解,觉得对航母有了新的认识。 这本《航母档案》总共分为19个章节,以航母的造型和用途为中心(以航母为主角),以时间线为骨架详细的介绍了不同类型航母的诞生和结局,而且只要稍微仔细的读这本书,就能发现这不仅仅是航母的科普,更是海战的普及史,更能从侧面了解到日本这个民族大部分人的性格和特点,从而加深整体对历史的认识和见解。 这本《航母档案:日本卷》不仅仅有文字讲述,还有详实的图片作为参考,每个章节的硬核知识部分,不仅仅拓展了读者的知识面,更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建议每一个读这本书的小伙伴不要错过,也不要仅仅读硬核知识部分,忽略其他精彩内容。 这本《航母档案:日本卷》适合每一个对航母感兴趣的人,无论是航母小白还是对航母有一定了解的人,都能在这本书中了解到航母的变迁史以及隐藏在其中的知识点。 这本书也更加适合想要了解航母的发展史,却懒得归纳总结的人,可以根据书本中所罗列的时间线来了解不同时期航母的外形和用途。 当然我觉得《航母档案》这个系列的读物,更加适合高中生当做课外读物,一方面可以完善课本上缺失的一些历史,充实自己的历史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对日本这个国家有更多的理解和认识。

  《航母档案·日本卷》读后感(二):硬核知识,了解国防重器,认识海上霸王航母

  玩游戏或看小说时换地图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因为这意味着旧篇章的结束,新世界的到来。你会好奇,会兴奋迎接机会与挑战,或者也会以人类的一已之力与世界抗争,进而体现一种“热血”“自由”“精神”或“意志”,这其中,跨越无边无际的海洋,奔向未知浩淼的大洋彼岸也是人类一种本能的脚步。在这场人类征服自然的大航海传奇里,航母的出现便是一个远征军事时代的产物。只是这一历程中伴随着不光是海上的风浪更是血腥的殖民侵略和扩张,是人类文明的黑暗伴生物。

  有人说,航空母舰的出现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因为它使传统的海战从平面走向立体,从而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海战。对一个国家来讲,航空母舰的出现堪比海上核武器,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霸王。手中的《航母档案·日本卷》讲述最早发展航空母舰的日本的航空母舰发展史。在这本书里,退股海军少将、教授张召忠以二战前、二战中、二战后为三个内容版块,讲述日本各类航空母舰的由来及发展侧重,在各个时间段又分别以具体航空母舰的建造和舰体设计思路为线索,从世界上第一艘航母凤翔号,到二战中的赤城号、加贺号等主力舰一一加以细致介绍。据统计,从1917年到1945年,日本开工建造的航母共29艘,实际交付25艘。在偷袭珍珠港中日本就拥有了10艘,而当时美国只有3艘。二战后,大多损毁和搁置。

  作者一直致力于世界航空母舰的研究,特别是航母大国日本的航母发展。在此书中,作者对航空母舰的相关知识如数家珍,无论是具体航母的来历、设计特点、技术、战备实力、最终命运,还是日本当局偷偷发展航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小人心态,或者现代国际军事实力地图都一一呈现。作为军事科普,作者的态度严肃而认真,书中引述的时间、数据、战例都有据可查,也绝不是非专业的,演绎的、戏说的故事。所以,从这本书完全可以说是一本有扎实科学依据,尊重历史的国防科普书,有知识性,有科学性,当然因为作者语言亲和,也很有趣味性,可读性强。

  通过阅读这本书,军迷可以系统看到航母的命名、航母类别、航母发展史,了解航母这一海上神兵利器的来龙去脉,可以从战争的残酷本质里认识国防的重要,开阔眼界看到海洋战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也可以从另一角度观察日本现代史、二战史、国际军事发展史。

  目前南海争端再现,各国航母齐聚南海,不仅是示威,也是大国军事实力的呈现和较量。今天的中国不是百年前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也不是任人欺凌的弱小。观察学习他国,努力发展自身,强国富民永远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本《航母档案·日本卷》不仅适合军迷,也适合所以期望了解国防,了解国防重器的朋友。加强国防教育,加强国人的军事素养,我想这本科普书值得推荐。

  《航母档案·日本卷》读后感(三):跟着局座来看一看人类高质量战争平台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中国人民解放军辽宁舰”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正式交付海军,这也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十三个拥有过航母的国家。是否有航空母舰、有几艘是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和经济实力的体现,航母的建造发展史也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几个发达国家的兴衰史。在过去的百年间,航母在各种战役里扮演了很多关键的角色,局座提到,“不了解历史赵某能够预见未来”,而《航母档案:日本卷》就是从最初的航母说起,从与中国一衣带水、关系复杂的岛国说起。

  可能出乎很多人的预料,世界上第一艘航母不是诞生在老牌发达国家英国,也不是在当时已经迅速兴起的美国,而是在一个四面环水、弹丸之地、材料紧缺的岛国。1917年,日本建造世界上第一艘航母凤翔号,1937年,日本龙骧号航母舰载机空隙中国多个沿海城市,开启了世界航母作战历史。这些众多的第一次,都是中国民族难以抹去的耻辱的痛苦。众所周知,日本是通过明治维新模仿西方而逐渐发展,航母的建造技术也是通过偷师学艺,但是也是先行一步拔得头筹。2021年,日本的出云号航母也成为了亚洲第一艘携载五代战机的航空母舰,身边的岛国仍然不可小觑,对日本航母的档案也需要局座这种更科学、丰富、深入的研究。

  本档案主要从二战前、二战中和二战后三个时间段来讲述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人的航母历史与现状,书中有大量的时间、数据、和战役,都是局座悉心查阅确保准确的,大家可以放心阅读和引用,每一小篇都有硬核知识专栏,每个航母也都一一对应实摄照片以及参数配置表格,局座对日本历史上每一艘航母的由来、经历和结局都进行了真实精彩的讲解,从中可以品味到那些特定年代下不同航母所代表的意义。这本书不仅是军事迷的福音,也能让所有读者感受到航母的威慑力和作战力。

  最后的结语也是最让人感慨的,“关于日本航母,我们不得不知的那些事儿”,主要介绍了日本现今的舰队编制、自卫队组成、航母建造等硬核知识,日本民用造船技术发达,全球前十的造船企业独占6家,而且通过军民融合、藏军工于民用破除了战败后的重重限制。军民融合之路值得借鉴,日本航母建造发展历史值得研习,现在的岛国军事力量仍然值得警惕。

  《航母档案·日本卷》读后感(四):日本航母百年发展史

  航母几乎就是现代海权的象征。日本曾经拥有世界上位居前列的航母力量。太平洋战争中,以航空母舰为主力的日本海军机动部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日本航母参与的偷袭珍珠港、珊瑚海海战、中途岛之战等重大战役均已成为战史经典。战后美、日等国均投拍了大量影片,再现太平洋上的航空作战。其中,2019年上映的《决战中途岛》通过CG技术再现了巅峰时期的机动部队,“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等四艘航母被美军俯冲轰炸机击沉的画面极为震撼。此战之后,日本中型航母几乎损失殆尽,日本海军也逐步走向了末路。日本对航母有丰富的建造和使用经验,值得我们重视。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航母,退休后,他又专题研究太平洋战争中航空母舰的作战和使用,《航母档案·日本卷》就是其研究成果的呈现。本书主要是一部兵器史,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日本各类航母的发展脉络与具体情况,评析了各型航母的优缺点。在此过程中,也普及了日本航母参与的主要战役以及日本航母发展史上的著名人物。

  《决战中途岛》中再现的日本航母被击沉的情景

  1922年,日本参考英国“竞技神号”,建造了世界公认的第一艘航母——凤翔号。但当时日本海军依然奉行巨舰大炮主义,对航空作战的认识也不够充分,早期建造的航母多少存在种种问题,如“赤城号”最初装备了10门200毫米口径大炮,以致没有太多空间容纳舰载机,这体现了作战理论的不成熟。

  尽管人们对日本航母作战的主要印象来自太平洋战争,但实际上日本航母的最初实战经历来自中国战场。早在1932年的“一·二八”事件爆发三天后,加贺号航母就驶入长江口,放飞舰载机对上海、昆山等地展开轰炸。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后,加贺号再度出动,派舰载机对华东多地执行轰炸任务。龙骧号航母也开赴中国,对华东、华南进行空袭,配合陆军作战。苍龙号航母在1937年底服役后,在次年就开赴中国沿海,支援陆军作战。正是这些实战经验帮助日本航母完善了航空战术,并改进了舰艇和舰载机设计。1937年12月,日本开建翔鹤号和瑞鹤号,这两艘航母比此前的苍龙号、飞龙号尺寸更大、性能更好。此时,日本海军的眼光已经瞄向了英美在东南亚的殖民地。

  曾参加对华作战的龙骧号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为补充航母数量,日本还通过军舰改装、民用船只改装的方式迅速建造了一批鹰系航母,但防护力弱、机动性差,因而性能平庸。战争后期,日本海军投入大量精力建造的重型航母中,1944年建造的大凤号第一次参战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就因油气爆炸沉没。云龙级航母中,云龙号首次出战就被美军潜艇击沉,天城号从未出海就被美军飞机炸沉,葛城号服役后从未出海就被美军炸伤。信浓号作为二战中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母,首次出航就被美军潜艇击沉。正因为后续建造的这些航母缺乏战果,所以知名度不高,以致人们提到日本航母时,印象中就只有战前建造的几艘。

  此外,日本海军还探索过不伦不类的航空战列舰,但不管是作为战列舰还是航空母舰,它们都发挥不出令人满意的性能。日本还发展了潜水航母,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有取得任何战果,日本就投降了。

  1946年停靠在珍珠港的伊401潜水航母,已被美军俘获

  今天的日本虽然名义上没有航母,但其建造了日向级、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从功能看实际上就是轻型航母。鉴于日本的军民融合发展能力和强大的国防动员能力,日本依然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未来很可能凭借航母扩展自身作战能力。

  出云号

  作为军事专家和网络上知名的“局座”,张召忠既有积累的专业素养,也有对媒体和传播的敏感,他的这本《航母档案•日本卷》一如他的节目风格,既有趣,又有料。并且,他在写作中带有“让历史告诉未来”的意识,在评论日本航母发展时,始终注意与时事结合。如在介绍日本用民用船只改装航母时,与英国在马岛战争中的做法对比,并讲解了日本寓军于民、平战结合的体制。在介绍日本现役航母时,还从战略角度探讨了日本海上自卫队当下的航母使用意图。这就使得本书不仅是一部装备史,还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那些曾经奠定了日本海上霸权的巨舰早已消失在大洋的波涛中,但作为长期拥有建造和使用航母经验的国家,日本在实战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依然值得我们汲取。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航母档案·日本卷》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