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啤酒90%以上成分都是水,这是近期我在一篇批评国产啤酒是骗子文章里看到的话。本来我看它吐槽看得很愉快,看到这一句的时候忍不住一脚踩下刹车,想问一句:不然呢?哪一国的啤酒90%以上成分不是水?煮粥呢?
关于啤酒这个话题,印象中我已经写过。查过一番之后才发现,我是发在《得到》的专栏里,并没有在《槽边往事》里写过。趁着秋老虎还在,暑热未消,我们来聊聊啤酒。
人们喝啤酒的时候究竟在喝什么?我真不知道,而且这也是我最近比较困惑的问题。按理来说,当我们讨论大多数人口味的时候,我们都知道甜味是好的,让人感到幸福,香味也是好的,让人感到安全。辣味对一部分人是好的,让人感到振奋。但是苦味、酸味和涩味就要复杂得多,很多人避之不及,不觉得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所以药丸外面都要包一层糖衣。
啤酒有很明显的苦味,但是还有那么多人喝,这就很奇怪。当真有那么多人喜欢苦味吗?还是说大家喜欢的是啤酒冰爽的口感?喜欢的是啤酒花的香气?或者是里面的那点酒精,让人觉得欣快但又不至于很快醉倒?又或者是价格,这样的口感加这样的香气再加上令人微醺的那点酒精,只要几块钱就可以买很大一瓶?
或者我倒过来说,因为味觉是有记忆的。每次喝啤酒,都和聚会有关,和烧烤有关,和火锅有关,和清凉的夏夜有关,和一人脚踩一箱的豪迈有关。所以,当人们在欢聚的时候,会点啤酒,觉得啤酒就是通往那种热闹而快乐夜晚的钥匙。如果不喝上一点,就觉得眼前缺了点什么,无法和记忆完美地重合。而苦味是非常鲜明的一种记忆,能给人很强的刺激,便于人们回想起欢乐时光。是这样么?
所以,究竟是大麦芽还是玉米,是艾尔还是拉格,是精酿啤酒还是工业啤酒,是上发酵工艺还是下发酵工艺,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我猜大多数人应该喝不出多大区别,即便喝出来了也不会在意。即便有点小在意,也是在意啤酒的味道苦不苦,以及是不是和自己小时候喝的一样。一样就是正宗,就是对味,不一样就是难喝,苦就是难喝,或者是啤酒一直都那么难喝,果然不出我所料---就像是所谓“妈妈的味道”。
事情原本不需要那么复杂,都是人把事情变得复杂起来。早先就是农民酿造啤酒,手头的原料就是日常种植的大麦。又没有什么先进的温控手段,发酵产生高温那就产生高温好了。最后出来的是一桶馥郁芳香,但是又浑浊多泡的啤酒,喝起来有麦芽的滋味,有土地的滋味。这种方法和风格,叫做艾尔,叫做精酿啤酒,一种古典主义的啤酒。
然后德国人学会了,在他们冰冷的地窖里酿造啤酒。还是这些原料,但是温度很低,酵母冷静地发挥作用,于是最终出来的酒浆清澈透亮,看起来要比那种浊酒好得多。只是在当时这么发酵啤酒并不容易,没有那么多阴寒的地窖可以用于酿造啤酒。这种方法和风格叫做拉格,同样也很古典,但是要比艾尔前进了一步,做得更加精细。
等到工业革命登场,成千上万的人们需要在工作之余来上一杯,这时候味道也好,风味也罢,都变成了次要因素。首要因素是产能和成本,德国人的酿造方法最适合大工业生产,一次可以做十几吨,几十吨,灌满无数张嗷嗷待哺的嘴。那就是它了,换了是你去做啤酒厂老板,估计也是一样的决策。区别在于好心肠的你估计会咬着牙硬抗价格,继续使用昂贵的大麦;黑心肠的他则用廉价的玉米、大米替代大麦,把成本再次降低,最后成功挤死了你的啤酒厂。能品出滋味的人轻蔑地把这种艾尔啤酒称之为“工业啤酒”。
事情就是这样,拉格啤酒后来居上,占据全世界啤酒产量的90%以上。艾尔啤酒,或者说是精酿啤酒,以及其它五花八门的啤酒退缩到10%的狭小空间之内。鄙视链自然形成,精酿啤酒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俯视着工业啤酒。它是传统的,它是小众的,它是古典的,它是昂贵的,它是复杂的,它是醇厚的,它是手工的,它是原教旨的。
这里有没有共识?我个人很怀疑这一点。在啤酒上也有审美,既然有审美就会存在审美标准,那么这个审美标准大家都接受吗?我个人很喜欢艾尔啤酒,前几年也到处去找寻各种精酿啤酒来喝。我的逻辑是这样的:既然啤酒四大件是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那么麦芽汁浓度越高越好,麦芽和啤酒花味道越浓越好,自然发酵出来的风味越复杂越多变越好,水质我喝不出来那就算了。但是,我这套标准是我自己的,并不适合所有人。曾经我也向许多人推荐过精酿啤酒,反馈下来多数人是不喜欢的,太苦、太重、酒精度太高,这些都是常见的抱怨,和推荐当代艺术作品得到的反馈差不多。
人们还是更喜欢风味简单一些的,口感不那么苦的,味道更清淡的,和记忆中啤酒的味道相吻合的工业啤酒。我一点都不反对,我也能够完全理解。90年代的时候,我在昆明买啤酒,感觉非常昂贵,大家宁可去喝瓶白酒。同样是一桌人喝得尽兴,白酒要省太多。但是又听闻在北方人们把啤酒拿来当饮料喝,价格是我们本地啤酒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觉得完全不可思议,世间竟然有这种可以开怀畅饮的啤酒?有一次去同学家吃饭,他的母亲给我们做啤酒鸭,我眼见着她老“吨吨吨”倒了四瓶啤酒下去,大家交换目光:这家人真有钱。等到后来我去了北京,真的喝上了燕京“大绿棒”;去了青岛,真的喝上了论斤卖的新鲜青岛啤酒,是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赚到了。
审美是一回事,生活是另外一回事。没有工业和工业啤酒,大概很多人这辈子都不会接触到啤酒,更不用说一掷百元喝个痛快。所以,我不会去骂国产啤厂是骗子,到不了骗的程度。才从秧田里走上田埂,洗了脚上的泥,换上西裤,转身指着就骂,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泥水正顺着腿肚子往下流,濡湿了那双洁白袜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