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是一本由[日] 太宰治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1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失格》读后感(一):啊葉不懦弱
知道人就是這個樣子的,仍然免不了一番傷心啊,有時無情無感是保護自己的防禦站,啊葉不是懦弱,不是不會愛,是太會愛這個世間,對於那麽些不幸感受太深刻,因為不幸才對別人的,世間的不幸太過敏感,逃離是唯一出路 逃離,還是太過陰翳,不會打算再讀,現在的心情有些糟糕。他需要一個即便知道他是在故意扮小丑,笑笑後不會揭穿的盆友,良子也不夠,良子天性使得她的不幸更為不幸在啊葉看來是致命的不幸。
《人间失格》读后感(二):评《人间失格》
并没有【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纠葛,但字里行间无时不刻不在为了自己的诞生而感到懊悔。为人父母通常只觉得延续血脉是自己的责任,却从来不会考虑有些孩子压根就不希望自己被生出来。看作者在文字之间不断挣扎,仿佛一条鱼在陆地上慢慢咽气,第一次自杀失败应该是让人失望的,毕竟像自杀这样重要的决定多半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可太宰治还是做了第二、第三次尝试,可见其决心之重,说是解脱也不为过。这么想来,其实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人,任何一个人的决定都有可能影响到其他人的人生,这个世界就是这般相通的,区别在于有些人坚持了下来,有些人没有。希望所有人都能向前看。
《人间失格》读后感(三):存在的意义?
无赖派文学太宰治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最为优秀的作品。太宰治借助大庭叶藏这一角色以自传体完成了对太宰治本人39年生命历程的回顾。太宰治自杀四次未遂,而在完成后的不久随即如愿投海自杀身亡。大庭叶藏这个边缘人的形象也是当时社会的产物,更是太宰治本人的体现。大庭叶藏本身是拥有外貌的光环,但最终却渐渐走向颓废,那是一种面对人类未知本性的颓唐,以及对存在意义的探讨。和加缪不同的是,这是一种倾向于自我毁灭式的恐惧。被人诟病的无病呻吟实则是对社会的恐惧感。太宰治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懦弱感,但这也是我们自己的真实感。不知为何,字字中都充斥着自己的影子,甚至读至末尾攻上心头。这恐怕就是魅力所在吧。存在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我如是问道
《人间失格》读后感(四):人间失格 [日]太宰治
✔️读完了
▫️ 说实话感觉如同直观人被解剖凌迟....篇幅很短,三张照片三篇手记平淡讲述了年仅27的短暂一生,他像一朵极力向阳的玫瑰,终其一生寻找光和雨露,却任人采撷,他勇敢怯懦、积极沉沦、平静冲突、罪与罚,你是谁在于你遇到谁,叶藏最终枯萎凋零深陷泥潭,离不开特点时代中的父亲(家人)、堀木(朋友)、良子(妻子);忽又觉表现内容远不止于此,只好科普作者本人...
▫️ 得,是自传,主人公叶藏和太宰治的时代、出身、经历高度吻合。1909-1948,两次世界大战日本昭和(1926-1989)军国主义盛行,出生于富庶地主家庭与时下左倾草根文化完全对立,引发反思并在政治上将自己推向边缘。
《人间失格》读后感(五):人间失格读后感
首先读完的第一感觉让人很压抑,甚至会情景移植,有很多不同的点觉得我就是他。第二点,他生活的年代有我们不知道艰难,压力。第三点,对于感情太宰治先生用了一种极端的方法描绘了他的感情。第四点这本书尽管有很多的翻译,不否认描绘细腻。总结:我们应该庆幸没有他那样的人生,身边总有爱你的人和朋友,年代的不同使我们有更多的追求,理想。太宰治写出了这本书的阴暗,也渴望其背后的光明,内容中也许有一些被夸大了,至少很少有人能写的出来鲜活的现实,我们都渴望幸福被爱,但我们真的有爱人的能力吗?在太宰治打的一手烂牌的时候,他却从未想过改变提升自己( 有精神病症)。作为平凡的我们是有选择的。他最后是想通了,选择了另一种结局。这本书是想告诉我们努力追求未来不要放弃吧。
《人间失格》读后感(六):其实每个人都是取悦别人
叶藏在一个议员家庭长大原本应该幸福,可是父亲的严厉,母亲的缺乏,家庭人脉的复杂。促使叶藏内心怪异,不愿与人交往。往往是丑角来取悦别人,其实我们虽然不是丑角,但常常为了取悦别人而就行滑稽表演的自己。常子,静子,良子是他生命最重要的女人。常子的可悲来自于她的厌世而离开,静子分分离离,却是阿叶不敢接受幸福,害怕闯入母女的幸福的世界悲观结局,良子处女从小有一种单纯天真的信赖而感到他,可是因为之被玷污,阿叶也因为之无法阻止。人不反抗难道不行?那么只有去往虚无,阿叶看来在今天是个渣男,可是这不是他自己造成。一直在背后的父亲从来没有出现的母亲,若隐若现的家族,父亲的朋友,比目鱼等等都是罪魁祸首。 女生徒,一个女孩子一天厌世,表达对世间冷暖的态度,同时也体现女孩自己保持内心纯洁的思想。因自己能力小只能无声的日记来宣泄自己内心抗议 。
《人间失格》读后感(七):“人们”
在读的过程中,我迅速写下一些词语,阴惨、怯懦、丑角、蟾蜍、卑微、恐惧、小心翼翼、谨小慎微、惶惶不安、胡思乱想。合上书,脑袋却一片空白,留下的只有叹息。
此书由三篇笔记组合起来。后记中太宰治虽表明“并不认识写下上述笔记的精神患者”,但难免让人想起他本人。
在第一篇笔记中,有多少人会产生共鸣?以丑角、幽默来讨好别人,总是露出那苍白的微笑。我曾想从心理学分析叶藏,是否因为女仆的侮辱而渐渐丧失了反抗。后来发现根本不必要,这是由叶藏引申而来的对人何以为“人”的思考,正如叶藏本人所说“我的不幸乃是一个缺乏拒绝别人能力的不幸”。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格”,喜怒哀乐以及真实,这些情感都没有,岂不“失格”?当叶藏悟出所谓“人们”,不就是“人的复数吗”,我多少有些庆幸他终要从缝隙中逃离出来,谁知还是抵不过“真实”。
这样的人终究是见不得太阳的,结局也只有一个。很奇怪,我又想到很多人,梵高、王尔德、爱德华·蒙克,甚至是古龙。
《人间失格》读后感(八):岁月与淀粉
这之前看了微信阅读-阅文集团的译本,读来很是不畅,这本上海译文的版本读起来更舒服有味道,觉着翻译的更好些。但蜗牛上看的章节混在一起,人间失格的前序、手记、后记没有明确的章节分割还是建议改进吖。
人间失格
讲述的是叶藏格格不入,不断下坠的人生,到最后悟出一句“任凭岁月抹去一切”,刻在骨子里的迷惘,浮在脸上的怯弱。害怕世人,卑微讨好,失去自我,酒醉躲避,万劫不复,有什么资格活着呢?可风筝仍旧缠绕着不愿离去,是风筝的意愿吗?还是周遭拖住了它?活着本身可真痛苦。这书可真不能多读,容易带情绪,感受那种太过细腻的无意义。
女生徒
这篇我就更喜欢了,少女寻常生活中一天的游思,书中的喻体都好生动,醒来后的睁眼像是逐渐清澈的淀粉水,哎呀。少女心事总是飘忽,一会恨妈妈一会想爸爸,一会感叹自己人生漫无目标一会回忆去年夏天的旅途,可总有隐隐的忧郁无法消散,多希望明天的自己就壮志满怀,多希望明天有希望,可睁眼又是不愿醒来的一天。书里很多的小心思都击中了,看来我还是个少女,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人间失格》读后感(九):也许并没有人间失格
为什么都要用阴郁悲哀等诸多负面词汇来为这个故事加注呢,在140页的翻阅间,我倒是充满着一拍即合的愉悦感。
这位阿叶,真是一个天使一般的好人。
我从他没有缘由的自我轻视,他的恐惧,他的疑惑,和他对个人对女人对人们的解读中,真切的看到了深夜蜷在被子里写着日记的自己。
但我想他也是一个幸福者了,尽管从结局回望此生,生活是无止境地趋向恶化,但以往有很多时候,他被爱,他还是有能力平衡心里的妖怪与奇怪的世界。如果我恰好遇见了一个微醺后被阴郁气质笼罩的他,一定会疯狂的爱上。
我又觉得庆幸。我对人的恐惧不是与生俱来,所以在日渐恐惧的途中能够从残留的激烈情绪里爆发出一些瞬间的勇气,去对抗,与拒绝。我没有遇见一个丑恶的堀木。我没有在不信任的夹缝中又偶尔怀有一种近乎单纯的盲目信任。我不够绝对,终于没有失去做人的资格。而我想阿叶没有,被嫌弃的松子也没有,也许故事有故事的悲剧丑恶性质,但他们本身恰恰最怯懦善良,绝对是最没有资格被定义为失去做人资格之人。或者是所谓在这世上做人,并不是要真正的做人。
《人间失格》读后感(十):昨天
机场买的书。
阿叶注定有女人缘,我的体会是与其说是因为他不懂拒绝别人,不如说他太能体对方的欲望了,像变形体一样满足着对方的欲望,讨好一切,善良并伤害着自己。
我不喜欢男生这样“情场老手“,大概是他生的美,女生靠他修炼,妻子是处女切有着对人类的信任,其实他也是一直在信任人类,小心翼翼但体现并不在乎的态度。他认为是好友的朋友,市井、直白、分得清人类群体的亲疏,大抵不会像他这样自我批判。
生而富足,而缺少对生存、钱、成功等一切他人有欲望的事物的欲望。阿叶说,人们其实都是人,是啊,人可怕之处是以“人们”这样的社会规则训导你。阿叶除了相当伟大的画家来表达,没有任何欲望。喜欢和亲近,觉得能幸福的相处的人,都是阴暗、遭受苦难、带着死亡气息的人吧,因为他们也没有欲望。阿叶第二、三张照片才没有生气。罪的对立面是法律。
题外话:
昨天看了《昨天》的影评,边缘/没有完成社会化的人都很寂寞。
死磕一件事情的执拗性格,对和生存的一切没有欲望(吃喝、挣钱、繁衍后代、荫护家庭等),是件可怕的事情。
不管是天才还是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