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5-07 02:35: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100字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是一本由范琛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一):真的是真爱,相信我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在豆瓣关注了2koo,他每篇游记或者说食记我都会认真看过,絮絮叨叨略带吐槽的语气甚至让我觉得这是一个熟悉的老友。其实我在豆瓣上也关注过很多其他食家,但奇怪的是关注一段时间后总会取关——其实也不奇怪,毕竟能说出“细姨甜汤”的“细姨”是古代“二奶”的食家我觉得还是食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二):游记中的标题党 长长的流水账

  看完《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我才明白,作者所谓的“世界”只是日本+东南亚几个国家,再凑上俄罗斯和墨西哥。而已。

  本书前半部分大多是作者洋洋洒洒写出在日本米其林餐厅的用餐体验,倒也用心,似乎是个日本通呢。exm?寿司之神的小野二郎的手艺都没尝过?好嘛人家不走寻常路,给你找点小众的吃食你还想怎样?

  好了,后半部分没了吃的,开始是作者口水话的旅行日记,说好的吃呢?食堂呢?甚至作者还用接近一章描写了他考潜水驾照时在海里观看呕吐物的经历……

  都说现在的游记质量参差不齐,作为吃货的我看到“世界,食堂”这样的字眼,满心以为是一本环游世界的美食指南,谁知道却是一本低质量流水日记本。

  这本书,我只给两星。一颗星给前半部分日本料理的描写,一星给作者对自己的评价。

  摘录书本半句话:“在我去过为数不多的国家中,……"

  其实作者也知道的呀。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三):把这本书放在枕边不是一个好选择

  整本书我是流着口水读完的。

  饭老板绝对是个资深吃货,据说为了去日本吃,学会了日语,为了去西班牙吃,学会了西班牙语。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过不管传说有多玄幻,毕竟有其原因,如果我也有这样专注的精神,那成为高智商美人的梦想肯定也不是不能实现的。

  书的每一章里都在兢兢业业的介绍着世界各地的美食,出处,做法,口感,吃过之后的评价。毫不夸张地说,看见他如何描述食物做法和形状时,你甚至都能想象得到作者当时双眼放光,口水肆虐的表情,再配上平时文邹邹一副书卷气的样子,实在有一种莫名的幽默和真实感让你不得不相信,他说的那些家餐厅就是有那么好吃,和值得学一学听听就绝望的西班牙语和日语。

  除了美食,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作者对各个厨师的描写,寥寥数语,一个个性格鲜明,专业十足又可爱非常的厨师,伴随他们做的食物一起跳出来,想一想一位大厨挥舞着笔写下食物清单,用菜刀割开纸张,一脸兴奋的递给你,那画面一定震撼又温暖。

  好吧,我会用的词已经都用在上面了,总之,这本书非常值得推荐!如果你也有几位吃货朋友,记得多买几本送给他们,至少我的朋友接到这本书都在兴致勃勃的准备转战下一个米其林餐厅呢。

  :我用了三个星期看完的,因为是睡前看,看了没多久就饿了,只好去觅食,三个星期后肥了2斤。

  请吃货,和像我一样没有自控能力的同学一定不要睡前吃!啊,不对,是睡前看!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四):这是一本好书,还是多写几句吧

  最早是在一个小组里认识范君的,好像是咨询了一些问题,范君很热情,来回了好几封豆邮帮忙解决了不少问题。后来开始看范君的日记,写的很有趣,照片拍的也很赞,再后来就是微信公众号,再后来就出书了。

  出书征名时我还参与了,不过没选上就是了。。。

  其实书刚出版的时候我没想过去买,因为觉得他的文章在豆瓣和微信里全都看了,书里的估计也没多少新鲜东西,后来觉得不管怎样还是应该支持一下,于是放入购物车等活动,果然还是等到618才买。。。

  上面都是废话,下面稍作评价。总的来说,范君文章最大的特点是平实却有趣,不花哨,带点冷幽默,比一般的杂志文章要写的好。无论是食评还是游记,看了都有种让人也去尝试一下的想法。范君的照片拍的也是不错的,特别是食物,以前在网上看他的食评,总觉得把食物拍的特别诱人,而同样的料理我就拍不出那种效果。可能构图和用光都有原因吧,不过拍风景的照片好像一般,好几个我们同去过的地方我看拍的还没我好,哈哈。

  按照上面的评价,再加上对作者本人的好感,完全给这书可以打个五星,不过实在可惜,出版社的装帧,排版,印刷都很一般。印刷的差,在照片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基本上算是把范君的照片全毁了,以前看了就想吃的照片,放到书里变成惨不忍睹的分辨率和色彩,若不是以前在电脑上看过大图,光看书上的是完全没有感觉。还有好多照片用组图的方式呈现,豆腐块一般的大小,放了跟不放基本上没什么区别。我觉得,与其达不到效果,还不如干脆就别放图,纯文字也是可以有吸引力的。

  鉴于此,我建议范君把这书的版权卖给豆瓣,做成电子书在豆瓣阅读里卖,一是可以增收,二是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图片的质量和美感。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五):追求极致,方成大家

  这是一本旅行、美食、评论指南吗?是的。

  这是一个人坚持梦想、不忘初心的记录吗?是的。

  这是以一种踏遍万水千山的独具匠心向另一种严谨、赤诚、一丝不苟的饮食文化致敬吗?是的。

  你喜欢这本书,因为你是吃货吗?是的。

  你喜欢这本书,因为你向往这样说走就走的率性吗?是的。

  你喜欢这本书,因为你佩服作者为了这一切学外语、做攻略、融入他乡的文化和生活并愿意记录毫不藏私地分享吗?是的。

  它很诙谐轻松吗?是的。

  它很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吗?是的。

  它很平易近人,亲切热络,让你愿意推荐给朋友吗?是的。

  以上所有,都有肯定的答复,我喜欢这本书,读的时候常常会心一笑,觉得兴趣盎然,赶紧推到一马爸爸眼前,急于和他分享。又常常一个人看得投入,一马爸爸在旁边跟我说话都完全没有听到。跟随着作者,踏访一个又一个米其林饭店是一种享受,看作者在老挝度过难捱的时光更是一件乐事。带到单位去,同事问我这是美食书吗?我说是,又不仅仅是。

  它传递更多的,除了美食,更有食者与餐饮从业者的态度。书中引述过一个故事。讲到北海道名物牡丹虾,极品与一般品质的牡丹虾价格差到3倍,味道差异却可能仅有5%,即便这5%,也要有极其精准的味觉能力才能分辨得出来。所以,对于普通人而言,自然不会去追求极致,选更符合大众品味及消费水平的一般虾即可。那么那些不断流传的,究极技艺和味道要如何才维护不坠呢?用书中引述的话就是“只能是某种人的耿耿信念、人的不回头傻劲、人自我感觉良好的骄傲云云”。可以说这个故事对我的打动,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作者和他代表的一类食客、饭店老板、主厨,这一系列人的坚持和追求。不全是饕餮的口福之欲,还有传承、创造、坚守,除了享受和满足,更有一丝不苟和极致审美。

  以这样的角度看,无论你是不是美食的狂热爱好者,是不是也和作者一样,从小立志“世界那么大,我想吃遍它”,你都可以翻开这本书,它是本轻松有趣的读物,却能在合卷之后给你很多深思和动力。你可以向匠人们致敬,也可以打开电脑,订一张机票,去开启你自己的世界食堂探索之旅。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六):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和美食!——读《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

  我是一个吃货,基本不挑食,即使水煮青菜也可以吃得津津有味。我总觉得每顿饭都应该被认真对待,每一次果腹都应该让自己的肠胃舒服,让心情舒畅,如果一顿饭吃的不开心,简直就是亏待了自己。

  没想到,还有《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的作者范琛这样的吃货。四年十国,从日本的米其林三星一路吃到土耳其的路边摊。不辞职也可以去旅行,没钱和没时间都是借口。每次出发前也会因为请假而纠结,但是美食还在远方呼唤,一场说走就走的觅食之旅必须启程。

  身在职场,我们总是感慨身不由己,或许我们嘴上说着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只是叶公好龙。作者在几年的时间不断冲破阻力,踏上觅食的旅途,细腻的并用细腻的文字记录下来,不得不感叹,作者真的是一位有心和用心的美食家啊。初读文字,我以为作者是女生,还不断质疑,信息量太大了,怎么可能记得住。终于在后面的文字中找到答案,作者是一个大男生,每次吃饭掏出手机、相机给食物“剪彩”,末了再拿出一本小笔记本,好奇状仰头问:这里面的食材是什么?这道料理是怎么做的?真是一个孜孜以求的吃货啊!

  还有一点就是米其林餐厅的每一餐都是厨师精雕细琢的作品,在米其林餐厅,厨师化身为艺术家,有艺术家敏感的心思,细腻的情感,精湛的技能,丰富的想象力,绝美的艺术呈现力……作者的笔下,日本的米其林餐厅让人印象最深,很多餐馆都藏在不显眼的地方,座位不多,预定才有机会尽享极致美食。看过纪录片《寿司之神》,终其一生,他都在握寿司,永远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跟学徒,从食材、制作到入口瞬间,每个步骤都经过縝密计算,确保客人享受到究极美味。《米其林指南》郑重地告诉你:你一生值得为这顿饭,特别安排一趟旅行。用一生的时间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这种精神让人起敬。

  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在穷其一生烹调美味,还有那么多吃货摩拳擦掌想要吃遍全球,我就有了奋斗的动力,生活不只是认真对待眼前的每一顿饭,生活还有远方和远方的美食。

  淡雅清新的封面,文字简洁舒缓,尤其喜欢锦上添花的配图。要做好一个像作者这样高段位的吃货不容易啊,能写能记能拍。读这本书幸福的时刻就是读着读着文字,就会穿越到文字描述的场景中,像一个美梦,沉浸其中不愿醒来。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七):吃货旅行面面观

  1900年,米其林轮胎公司创始人觉得,推动汽车旅行发展会有助于他们卖轮胎,于是出了一本《米其林指南》,内容包括餐厅、地图、加油站、旅馆、汽车维修厂等等有助于汽车旅行的资讯。其中,收录在《米其林指南》上的餐馆,被称作米其林餐厅,由监察员严格筛选评出来。达到三星级的米其林餐厅,是始终保持最高水平且令人永世难忘的星级餐厅。而《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的作者,正是从日本的米其林餐厅开吃,带我们领略一场场滋味无穷的旅行。

  旅行的意义从来都是件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些人可以借助它来洗涤灵魂,忙碌的人可以借此机会放松自己,迷惘的人趁着旅行抽身于看不穿的世界……而吃货的旅行,自然是吃遍全世界的美食,哪管什么国家和不同的餐桌,整个世界都是个食堂,从一张桌子吃到另一张桌子。嘴里嚼着美味的食物,身边有着最贴心可爱的“食友”,真是人生何求。翻开这本书,前几页完全被日本菜肴谗得口水直流,作者除了描述食物有多可口,还不忘在后面附上餐厅地址和消费价位,非常贴心。对穷游的人来说,免除了看到菜单就逃出饭店的尴尬窘境。对于富游的人而言,也避免了花冤枉钱的机会。

  除了带读者观赏美食和美景,作者还提出了不用辞职,充分利用几个长假和年假来旅游的观念。原本就带着放松的心态出行,非把饭碗砸碎了才出发,旅行回来势必得面对重新找下家的无奈。好多人为了寻找自我、看看世界或是逃离眼前的环境而出走游玩一阵子,但山再青水再美饭菜再香,最后还是得回来面对自己不愿面对的问题和麻烦,一切想要躲避脱离的事情都好好滴等着出行回来的我们解决,人生难关怎么会因为一场旅行而就此化解呢?既然要玩,真不如像作者一样,轻松地出行,回来继续忙碌地工作。旅行回来吃饭时可以尽情地回味美食美景,写写文章发发照片得瑟得瑟,而不是担心下个月的饭钱还没着落。

  这本书的背后,还有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事吧。看到作者在《自序:关于这本书的9个自问自答》中说,为了旅行,他从日语零基础到考过日语一级,一个人埋头学习日语整整五年(自学过语言的人都会懂得这两句话背后的重量)。通常一个人如此努力,不是有着浓厚到鸡血沸腾的兴趣爱好,就是有着让自己鸡血沸腾的明确的目标和欲望。我始终相信,所有的逆境都抗不过人的热情和毅力,任何愿望的达成都拿出百分百的勇气和行动,你的期待便很难落空。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八):让吃构成城市小旅行

  做了多年美食记者,见过无数大厨,自认为有过出彩的稿子,但仍深感力不从心——怎样把吃饭这件事写得又好看又好吃还不像软文,难道只有骂人这一招才能亮明观点?

  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看这本书的。

  写吃,是一把双刃剑,既讨巧又面临风险。毕竟,相比花草风景和情绪,“吃”总是最吸引人的,“爱吃”算得上人类共同爱好;但写吃也不容易,同类竞争对手太多,古往今来,好吃能吃又写得一手好文的人不在少数,反正我每次写一样食物都会用食物名称和一个人名做百度关键词,不外乎汪曾祺、沈宏非、袁枚、梁实秋、殳俏,然后摘几句话用来增加文章所谓的厚度,屡试不爽。

  范琛找到了一条带有自己风格的路径:如何巧妙地吃到米其林珍馐。说它是一张实用帖,没错,除了介绍城中米其林餐厅,并附带Information;但又绝不是那些打着“必吃”、“TOP10”的旅行攻略,从菜到人到背后的故事,充满了85后作者都有的智慧和见识。

  作者对日本美食偏爱有加。开篇就一篇“反潮流”——排队吃寿司?还不如尝尝日本的西餐。听起来蛮无厘头的,我到日本就是要吃日本菜嘛。去年我还是这么想的,现在我理解了作者的用意,尤其在看过《天皇的料理人》后。笃藏赴巴黎学习,又放弃国外高薪,回到日本,借鉴和运用他人长处,又将两国料理打通研习,这就是“职人精神”——这成了一个热门词汇,真要细究起来,职人精神的解释就是对食物的认识和坚持。比如季节性,如今“不食不时”已经被说烂了,但真正做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做事的人沉得下心,不受外界干扰。而本质上,是对时间的尊重,是有感知的细胞。说着,也很想在明年4月去札幌的莫里哀餐厅吃樱鳟呢。还有一点和我们大不相同,日本厨师为本地食材感到自豪,而不标榜是从国外进口。说来惭愧,我们至今认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不说个“进口”好像卖不起高价格。

  吃是写不完的,总有那么多餐厅层出不穷。有环境好的菜也好吃的,有菜好吃的苍蝇小馆,也有噱头十足但难吃的要命的,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几家馆子,是可以为它们专门跑一趟的。而我这种懒得出门的人,也因为作者的启发,决定让吃构成我的城市小旅行。如果再和作者一样吃不胖,就更完美了。

  对了,摘录一句书里和吃关系不大的话——和带有文艺特质的双鱼女去旅行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噩梦之一。深得我心啊。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九):我是来抱大腿的

  我讨厌旅行,讨厌让肉身做物理上的空间移动。我热衷美食,但因为懒,更多时候只愿意叫外卖。因此,很奇怪我会迷上一本美食游记甚至逢人便推荐。细想原因,也许是因为我对作者琛哥抱有极大的好奇吧。不是折服于他的魅力搞个人崇拜,而是对他抱有纯粹的好奇。

  与绝大多数人一样,我也过着极其单调乏味的人生。虽然与琛哥的交集不多,但每每想起学生生涯的细节,总会有很多片段会有琛哥参与。他带我打棒球,只一次便让我彻底失去对这项原本充满浪漫主义意味的运动的兴趣。他晚上在宿舍独自弹着吉它,让台灯的光打在他的侧脸,我很怀疑他是不是知道我快来找他而故意摆造型。他教了我读推理小说,借给我的书还很贴心地把剧透了的封底用低贴上。要论装逼,给他打100分也不怕他骄傲啊!毕业以后,他更成为同学当中的一个传说。我每次打听到他的事迹,都佩服得想要下跪。(说来他会十几国语言这事是不是真的?!)不自觉间,刷他的豆瓣成了习惯。对他个人的好奇,引起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而他的文字为我对世界的好奇提供了一个入口,尽管他把这个世界说成只是一个食堂~~因此,得知他要出书,我便买了一堆,这才是一个脑残粉应有的态度!前段时间与琛哥见面,他继续一脸的讳莫如深,原来他的文字比真人要有趣得多。我问起他很多以前的事,比如他带我去酒吧听摇滚,他说不记得了。旁边的同学张律师一语点破:“他经常做的事,你一世人才做一次,当然只有你自己会记住~”此时的琛哥正在认真地为新上的一道菜拍照~

  还是说说这本书吧。琛哥向来文笔诙谐,几乎不用谋篇的写作结构,加之简洁清新的字句组合,十分适合碎片时间阅读。最难得的是,与市面上的游记不同,这里没有无病呻吟的人生感叹,也没有卖弄文笔故作华丽的排比句鸡汤。有的只是单纯的吃吃吃、玩玩玩!用一个伊坂式的比喻,就像是击球手简单直接粗爆地击出一记全垒打,然后得意地把球棒指向了观众席,没有丝毫多余的动作。试想一下,如何你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挤地铁时拿出琛哥的书读上几页,难道不会重新燃起那一度被你忽略的对世界的好奇心?在一张张勾人食欲的精美照片背后,我读到的,是琛哥向读者传达的,那种不甘在既定框架内徘徊而虚度人生,拼尽全力让生命活出厚度的高逼格姿态。琛哥把食物写出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这种吃货精神,我只在村上龙的《孤独的美食家》中见过。

  以上总总,并不是因为琛哥是我同学我才这样说的。而是因为我在赶在他成为下一个蔡澜以前,抱他大腿我才这样说的。

  琛哥,谢谢你在书中送给我的寄语,成为京极或者伊坂是没可能的了。不过,因为我对这个世界依然抱有好奇心,因此我会试着写多点,哪怕没人看。

  最后再次诚意推荐,一个不喝酒就一脸闷骚的作者,写的一本让人心情与胃口都大好的书。这个世界真是一个让人充满好奇的食堂啊。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十):探寻世界美食之旅-怎样也抑制不住一颗吃货的心

  美食是不分国界的,好吃的东西可以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飞向全世界。《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里边含有一颗令人叹为观止的“吃货”的,作者不仅享受美食,还追逐美食,为美食打飞的前往,令人十分佩服。这也是一本介绍美食的书籍,有好吃的,当然要分享,作者又无私的把这么多年的私人收藏分享,随着他的味蕾,来一趟探寻美食之旅。

  去日本,除了化妆品大扫沟,不一定非要花上多的金钱和时间去吃一次寿司之神的寿司。可以转个弯,试试米其林在日本的餐厅。米其林三星餐馆超过发源地法国,日本人的“职人”精神也发挥在料理中,将料理研究了个透!而且,在日本去米其林就餐,消费还不贵,正所谓,用合适的价位,吃着最美的食物!

  在第一个章节:米其林餐厅,约吗?作者可谓吃遍日本了,大阪、京都、关西,都有作者的足迹,有点好奇作者到底是吃了多少家餐厅,才会从中选出好的推荐给我们。而且作者也不仅是推荐餐厅,对所在地的环境、每个餐厅的特色都有详细的介绍,看完之后你会想要迫不及待去品尝,正好,每篇文章后边都有餐厅的地址、联系方式!好吃的,自己吃没滋味,无私分享最万岁!

  为了喜欢的人奋不顾身只身前往某地可以理解,对那些只为了一口好吃的半夜驱车前往或者实在忍不住专门打飞的前去,有点难以理解,只能说我对吃的追求没有达到那种程度吧!专门为了一份鹿肉奶油饭去吉隆坡,国都出了,再为了一份鸡饭粒去趟槟城也不足为奇了。米饭和鸡肉高汤一起煮熟,再把米饭肉成团配着白切鸡一起吃,看描述就很美味,作者特意去一次有点可以理解了。还有好吃的吃不完拉面小哥就会不高兴的拉面、老挝夜市的糯米饭,为美食而奋不顾身,我也有点想了。

  美食是全世界的,只有去找,才会发现。一个人旅行没有伴、抽不开时间、世界到处有暴乱太危险,那么,怎样才能迈出脚步去探寻美食呢?最后一章作者用自己的经验给我们一点建议。旅行不一定非要有伴,自己也可以很精彩,多自由呀,想走走想停停,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逛;在新闻里世界可能是很危险的,危险地的实际情况可能是平静安和的,在打仗的地不去,其余想要去的可以多看看论坛了解下真实情况;辞职旅行是令人佩服的,辞职回来之后呢?要重新找工作、职场从零开始,不能总重复辞职旅行找工作呀。利用起所有的假期,去看看世界。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有美食餐厅推荐、有抽空吃遍世界攻略,世界,是一个大的食堂,我们可以去探寻去品味!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这世界,只是一个食堂》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