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蘑菇圈》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1-05-07 01:26: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蘑菇圈》经典读后感有感

  《蘑菇圈》是一本由阿来著作,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8.00,页数:18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蘑菇圈》读后感(一):当“蘑菇”变成了“松茸”

  当“蘑菇”变成了“松茸”

  阿来是“一个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作家”,他的作品“有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他的《蘑菇圈》依然沿用诗性的语言,以极具民族性的载体,包容了时间的维度,融化了理想化心灵和现实的边界,将其对藏区的“生根之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蘑菇圈》读后感(二):人类很多时候就是魔鬼

  关于人类和松茸菌的故事,人类是智慧的生灵,所以人类的历史也就是征服世界的历史,人类让大自然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类觉得自己是可以征服大自然的,在自然界里横冲直撞多年之后,地球满目疮痍,人类成为了最大的破坏者,很多动植物濒危甚至灭绝,罪魁祸首就是人类,人类为自己所谓的征服沾沾自喜的时候,灾难也在一步步逼近人类,大自然和自然规侓就在那里不容违反和冒犯,否则会给人类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蘑菇圈故事不长,写了一个单身母亲坚强的一生,能够陪伴她、支持它、扶持她的就是山上野生的松茸,饥荒年代它是食物,繁华年代它是商机,只要能产生钱财的事物就是人类追逐的目标,经了人类的聪明和智慧之后的事物也一定就产生了变化,有的变的怪异,有的变的肥硕,有的变的扭曲,万事万物都有大自然给他的本来的模样,经了人类的干预之后,世界魔化了、怪异了、扭曲了……慢慢的不适于居住了,这就是作者通过蘑菇圈要告诉世人的道理,掩卷令人深思。

  《蘑菇圈》读后感(三):不惧富贵,不甘贫穷

  一开始以为是传统的剧情,淳朴善良村民被金钱迷惑,被制度改变,破坏环境,或者坚守自己的最后一块处女地和恶势力作斗争,等等这样的内容。所以看了四分之一就放下了,放下了很久。但是后来慢慢看下去,找到了一些共鸣,也没有之前猜测的那种政治正确剧情。我想起去年一年去过的那些东南亚国家,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很多人群也都是看到了发财的手段就蜂拥而至,无所不用其极。但是真正有信仰的人,会在金钱以及爱情,或者名利这些事情上洒脱很多,相反的也会可能得到的更多。书中的阿妈斯迥我觉得就是有信仰的人。信仰不一定要是宗教,有时候是种信念,在她身上,也折射出了一些小人物为了家庭为了生存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作者拿捏的比较到位,没有太煽情,也没有太现实到倒吸冷气。但是有一些剧情仍旧比较戏剧性,没怎么交代清楚,比如她怎么就能和生产队长弄出娃来还能两个人相处各种和谐以及瞒得住所有人。故事最后来个反转未免有点牵强。

  anyways,第二个故事,很喜欢。结局也很喜欢。可爱的小男孩,可爱的不经事少年生活。很美好。很纯粹。

  《蘑菇圈》读后感(四):对抗命运的方式

  读完阿来的小说《蘑菇圈》,原本堵在胸口的闭塞感,似乎随着书页的合上,突然豁然开朗。

  《蘑菇圈》这本小说包含了《蘑菇圈》和《三只虫草》两个中篇小说。《蘑菇圈》用平时朴素的语言,叙述了阿妈斯炯一生的经历,以及她与蘑菇圈相遇又分离的故事。而《三只虫草》则从一个小学生桑吉的角度,讲述了他的家庭,以及他用三只虫草保护家庭、保护梦想的故事。

  然而阿来写的,并不是只有小人物。他的野心似乎更大,两个故事主角的一生只是贯穿的线,通过这条线拉出巨大的网,则映射出一个时代,以及一个社会的样貌。而这两个主角,都拥有着单纯美好的品质,他们试图对抗时代变迁带来的人心更迭,却往往又被命运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当你阅读到那些美好被摧毁,被忽视,被践踏的时候,我相信你一定在心中充满了愤怒。可是,当你在最后读到阿妈斯炯说“我的蘑菇圈没了”和桑吉说“我原谅校长了”的时候,你会知道那种被伤害后却保持坚韧活下去的力量,远比愤怒更勇敢,也更有力量!

  而这,或许就是阿来选择的,在这个世代中对抗命运的方式!

  谢谢你阅读我的字!

  《蘑菇圈》读后感(五):蘑菇圈

  阿来的文字里,依旧是浓郁的藏地气息。这本书分为两个故事:《蘑菇圈》和《三只虫草》。 《蘑菇圈》以阿妈斯烱为中心,讲述她和蘑菇圈的故事,主要涉及两代人,时间跨度大概是五六十年。“蘑菇圈”更像是一种隐喻吧,在时代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那些最古朴纯洁的东西在流失,这种流失好似是正常而无法避免的,换个词讲是“进步”。想到《额尔古纳河右岸》里的鄂温克族,当他们被赶到山下去住水泥房子,当驯鹿们被圈地驯养,人和动物都病了,因为他们原本就该属于森林啊。 故事里还提到了人心在变坏,金钱至上,人们少了对自然最基本的敬畏,也丢失了人性里的善和真。最后阿妈斯烱对儿子说:我老了我不伤心,只是我的蘑菇圈没有了。 没有的,仅仅是蘑菇圈吗? 《三只虫草》,讲的是藏族小伙子桑吉逃学和父母一起去挖虫草发生的故事。又影射了官场的腐败,讽刺了世道的黑暗。 相比前一篇,我更喜欢这个故事。真实地描绘了藏民的生活,这些是大姐曾经给我讲过的,那里的很多家庭都要以挖虫草为生。看到桑吉用三只虫草换回了爸爸的虫草箱,他委屈而流泪时,我好心疼。因为一套百科全书而欢喜雀跃,他是个聪明的娃娃,哪怕逃学挖虫草也能考一百分,故事结尾他考上了州重点中学,算是给读者带来点希望吧,让这个故事显得不那么苦涩。但说真的,看完这篇,很难过。

  《蘑菇圈》读后感(六):唤醒藏区灵魂

  关于人与自然的小说,几乎少得可怜,这是不争的现实,而关于藏族自然的,更是近乎绝迹。阿来的新作《蘑菇圈》,就是填补了这个空白,将人与自然通过文字精美呈现出来,这种题材是足以带给我们震撼的,堪称一部直击当下藏区人们灵魂的小说。

  蘑菇圈,初读书名带给我们的是疑问,这究竟是怎么样的圈子?当阅读小说之后,我们才知道是单亲妈妈斯炯借助大自然恩赐的蘑菇,养活一家子人的故事。最初他们吃蘑菇,只是为了温饱,当吃到蘑菇充饥之时,藏区人民感叹的只是大自然给予他们丰厚的恩赐,他们只是懂得只要享受眼下的温饱,就是最大的幸福。却不知道对自然的侵略和掠夺,也会给自身生存带去负面效应。 斯炯守护着蘑菇圈,既代表了大自然的恩赐与博爱,也将地区社会的变迁、人性的堕落与浮躁清晰刻画了出来。你可以将其理解成是歌颂人与自然的小说,也可以看成是在社会改良途中徒留的原生态。

  《三只虫草》则更具社会现实意义,当普通的虫草向贵族迈进,人们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虫草身上,欲望贪婪、唯利是图,甚至包括人性的思考都一一显现。

  蘑菇与虫草,成为两篇小说的主角,但实际它们都是抽象的,作者正是借它们来叙事说理,唤醒藏区灵魂。

  《蘑菇圈》读后感(七):藏区——充满信仰的地方

  藏民的信仰相信大家都早有耳闻,但是我从未到过西藏,也从来都没有亲眼见过,更没有想过藏民的信仰究竟达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但通过读《蘑菇圈》一书,我可以说了解到他们的信仰,并且开始钦佩他们的信仰。《蘑菇圈》是藏族作家阿来的最新作品,书中包含《蘑菇圈》和《三只虫草》两部中篇小说,两部小说基于由于经济发展而引起藏族地区社会大变迁的背景下,通过描写藏民与自然的这种关系,展现出藏民那种惊人的信仰。

  小说《蘑菇圈》中,主人翁斯炯一生说是坎坷,但又无比幸运。在饥荒之年,获得吴掌柜死前所赠的半只羊;在大旱之年,斯炯的蘑菇圈源源不断的蘑菇。斯炯拥有自己的蘑菇圈,分享自己的蘑菇圈的蘑菇于他人,同时也获得了他人的回赠。而此时我们可以看出,文中的蘑菇圈其实就是藏民信仰的化身,斯炯致死守护蘑菇圈,其实就是守护那种藏区的独特的信仰,同时这种信仰也为斯炯带来了快乐和喜悦。然而文中最后阿妈斯炯的那句话,“儿子啊,我老了我不伤心,只是我的蘑菇圈没有了”,也恰恰折射出由于藏区经济发展,作者阿来对于藏民信仰正在消失的而感到伤心和悲哀。

  小说《三只虫草》中,却展现不一样的藏民信仰,小主人公桑吉的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与求知的执着精神,向往外面的世界,用自己仅存的三只虫草换得一套百科全书,但却被校长扣押,但主人公对于知识追求的脚步并未停止,到县城的一趟无功而返,及追着校长借书看而成为故事,这种执着的坚持,其实就是信仰的力量,因为喜欢,所以不为周边所动,即在喇嘛指明前方道路无比坎坷曲折时,仍继续坚持,最终获得回报,考取了自治洲重点中学。

  藏区,神奇的地方,这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笃定的信仰,相信阿来关于藏区的文字还会继续。

  《蘑菇圈》读后感(八):寒冬下与寒冬后•半世纪的藏人生活史

  阿来写文章的一贯风格,就是对藏人那种“生根之恨又生根之爱”,《尘埃落定》如此,《蘑菇圈》也是如此。

  蘑菇圈,也叫仙人圈,仙人环,是由于蘑菇菌丝辐射生长的缘故。菌丝由中间一点向四周辐射生长,时间长了,中心点及老化的菌丝相继死去,外面的生活力强,于是形成了自然的菌丝体环,并长成蘑菇圈。每当夏季雨过天晴,草地上便出现一个个神秘的圆圈,直径小则十米,大则上百米。在书本的故事里,阿妈就像最原始的蘑菇菌丝,自己很艰苦,还背负了一个生了儿子却没有父亲的羞愧名誉,自己一人辛苦,同时兼顾了法海和尚、养胆巴的重任,到底是那蘑菇圈给了她财富、给了她力量支撑,还是她赋予了那蘑菇圈的更神奇?

  是的,那是一个寒冬,一个荒诞时期的寒冬!几个运动,几项指标,可以把所有人都卷进去,并且出不来。如吴掌柜,本是汉人,在藏区经营数十载,在解放后回到了汉地,最后却因饿荒回到饥村,全家人饿死,最后是把自己撑饱后坠崖而死,在大环境下的人的命运,不胜唏嘘。但人终究还是善良的,善良的斯烱阿妈为吴掌柜提供了盐,而吴掌柜回报了斯烱,教她认识野菜、蘑菇,并在临死前把偷来的一只羊藏起来告诉斯烱,正是在那种极端的环境中,吴掌柜教会认识的实物,让斯烱一家度过了严酷的饥荒,也度过了那些荒诞的运动。

  是的,这个世界很多时候是荒诞的不能再荒诞的,长大后的胆巴居然就是喜欢上了自己的妹妹,虽然他并不知道丹雅就是他的妹妹!可这急死了斯烱阿妈,他多想说,刘主任是你爸,你不能和丹雅结婚!还好,后来终究还是没有结婚,这荒诞的遭遇情感就像是那荒诞的社会一样,处处都是危机。

  从1950年到2014年,跨度不算漫长,60多年的光阴,但大地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那些年斯烱采来食用的蘑菇圈,后来变成是可以买卖赚钱给孙女的商品,再后来,是可以给丹雅融资一大笔钱的好题材。面对时代的变迁,斯烱阿妈后来也伤心极了,跟儿子胆巴说,我伤心的不是我老了,只是我的蘑菇圈没有了••••••

  《蘑菇圈》读后感(九):我读阿来

  阿来的故事的确是好故事。《蘑菇圈》记叙了主人公阿妈斯炯的一生:没有父亲、被招进工作组、未婚生子、度过自然灾害时期、四清运动和文革、村民发展鹿茸经济、儿子揭开生父的秘密、阿妈守卫自己的蘑菇圈。阿妈斯炯的坎坷人生,伴随了从自然饥荒到人性饥荒的演变。《三只虫草》描写了“虫草旅行记”:村里最聪明的小男孩桑吉在“虫草季”逃学挖虫草,除了贴补家用,还怀揣着自己朴实的理想——给亲人和老师买礼物。然而虫草早已从自然的宠儿变为人情往来的商品,满足喇嘛、商贾、官员的贪欲,就连调研员承诺换给桑吉的百科全书也被校长中饱私囊。小小的虫草,见证了纯朴愿望和经济利益的强烈反差。

  而且,阿来的文字是美的。自幼出生在藏区的阿来,受村寨中世代半牧半农耕的生活的影响,他的文字如川藏地区天空一般的干净而高远,他的笔尖流淌着大自然纯洁和灵性的语言,诗意每每从他对万物生灵的描述中倾泻下来,灵动的画面中勾勒出藏族人民的平凡故事。清澈透明的环境自然造就出高贵善良的品格,无论是《蘑菇圈》中的斯炯还是《三只虫草》中的桑吉,他们都坚守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来应对沉浮的时代和日渐复杂的人心。

  但,阿来的理念是矛盾的。这正如阿来自己的身份——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作家一样矛盾。从村庄走向城镇,从宁静单纯的社群关系走到改革开放的拜金主义,时代在作家面前拐了一个巨大的急转弯,他深深感受到了这种冲击,内心的翻涌从迫不及待的文字中可见一般。因此阿来急欲表达那跨越了时间维度的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却忘记了短小的篇幅无法满足全景式的需求。

  因此,阿来的表达方式是遗憾的。记得余华曾经说到,要让笔下的人物自己说话。可是我在《蘑菇圈》的片尾,却看到主人公斯炯——一位高龄藏区大妈——大量的试图替作者点明主旨,这种生硬的抒发让读者颇感不自然。同时,过于仓促的将时间跨度与事件横向拉拢,却未能够纵深的剖析与挖掘人物的心路历程,在思想刻画上难以细腻的深入。

  文/卢育涛 2015.10.16

  《蘑菇圈》读后感(十):敬畏自然

  在我的心目中,蔚蓝的大海,广袤的沙漠,神秘的雪域高原,都是让我向往的自然旷境,总觉得一个人在有生之年都应该亲身临境,体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可生活着的普通人呀,很多时候都只是想想而已。不知何时,我能放下一切的犹豫,踏上我的寻心之途。读着《蘑菇圈》,阿来对机村春天的高原景色的描摹,朴实、清新、安详,让我在那文字中充满了遐想,似乎那高原上的泥土芬芳直扑你的鼻息,布谷鸟悠扬的叫声让人生机雀跃,蘑菇迅速的破土而出,顶开枯叶的沙沙声,清泉,小花,野菜,树木……那小小的机村,如原始的部落,保有着原有淳朴的生活,完全融于自然的生活,人们听从着自然的自然生息着,包括那一个个可爱的蘑菇圈,就那样不为改变地生息繁衍着。

  跟随着年轻的斯炯,我们重新通过她的生活,她的人生变故,她的感受,重温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那段阿妈斯炯的人生中所遭遇到的一切,曾是母亲那一代人的经历。工作组、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改革开放……这些词汇对于现在的孩子是陌生的,对于我来说是模糊的,对于斯炯那一代人却是刻骨铭心的。我不知道对于斯炯该表达些什么,但这个人物如果说是雪域高原上的雪莲,只能取其心性的纯洁,对,应该用那些她最爱的生灵来形容她,比较恰当,——蘑菇。这位“蘑菇大妈”,具有蘑菇一切的褒义品性。生于泥土腐叶,汲取着自然的滋养,蓬勃地生长着,生生不息。用她不变的坚强与信仰坚守着自己的蘑菇圈,坚守着自己的生活。

  《三只虫草》是篇小小说,桑吉的淳朴在那些浑浊的虫草交易、贿赂的世流中,显得那样纯洁无瑕。那三只寄托桑吉无数美好想法的虫草的几经周折,为我们描绘出一副副丑恶的的嘴脸。桑吉最终的心态,我不知预示着什么?是否会融于那样的世间?在老校长孙子手中的那本《百科全书》,竟一直让我耿耿于怀,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桑吉最后释怀了,难得。

  雪域高原的灵魂是什么?在阿来的作品中,让我更多的感受到的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感。所谓的人类“文明”,侵蚀了自然的文明,破坏了大自然所奉献给人类的质朴与纯真。总有一种失落与悲哀,让我幽幽地想。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蘑菇圈》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