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贩卖过去的人》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5-06 02:26: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贩卖过去的人》的读后感大全

  《贩卖过去的人》是一本由〔安哥拉〕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 José Eduardo A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贩卖过去的人》读后感(一):贩卖过去的人

  对于久居安哥拉的人来说,其中很多段落都能引起共鸣,好多画面感觉很熟悉。倨傲的部长,白化人在当地被称为Albino,甫一出场就让我想到了大西洋银行的前台,大雨过后,死去白蚁又薄又透明的翅膀整片整片的散落在潮湿的土地上,无论天气多热,高大的芒果树下总是清凉舒畅。景色的描写,仿佛让我再一次回到罗安达,感受那熟悉的异域风情。

  《贩卖过去的人》读后感(二):摒弃自己的过去也是活法

  莫去探究虚妄而不存在的过去

  正如莫去考验复杂而又不坚固的人性一样

  当过去都可以巧妙地虚构

  那么口中所描述的便不全是真实

  例如有人可以贩卖过去

  有人亦能将过去伪装成谎言和原罪

  倘若总是执着于对过去的疑心和追问

  便定死了将永远困于过去的泥沼之中

  泛善可陈 只有别人的故事才是虚假的现实

  所以就如同《Waking Life》里的那句

  “只有当下的瞬间才是永恒的时间”

  要奋力抽身 才能稳步向前

  《贩卖过去的人》读后感(三):致流离失所的过去

  这本书用“渐入佳境”形容毫不为过。

  粗心大意如我,丝毫不细看封面以及简介,读的时候就一直在猜“我”应该是一个不能说话的没有自理能力的人和一个白化人住在一起。直到某一天看到书封:噢,“我”是一只壁虎。一只有着前世今生的壁虎,一个兜售体面过去的商人。

  与注重情节的小说不同,这本书着了大量笔墨在语言,环境,动作甚至思想与梦境上。直到快结尾,情节紧锣密鼓隆重上演。再回头,一切都有迹可循。

  乍看贩卖过去,想着都是虚荣的人企图抹掉不上档次的背景,确实也不乏其人,比如部长。但放在政治背景下,刚刚独立却又陷入接连内战的安哥拉,能抹掉过去好好活下去才是最大奢望。名字能代表一个人,名字也能掩护一个人。有趣的是,太多人把虚假当真实,并一层一层给自己编织虚假过去的牢笼。

  这里面还有小小的浪漫爱情故事。浪漫到没有过去,没有将来。但会让人觉得无关情欲,只关乎真心真意。

  《贩卖过去的人》读后感(四):奔腾的,记忆,过去,或是灵魂

  一个带着前世是人的记忆的壁虎,在这一生,与一个贩卖过去的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成为朋友,见证了的人的悲欢离合,走下下一生。

  极短的篇幅,却涵盖了大量的信息。过去可以被创造,前世可以被记起,人与壁虎之间有着共通的梦境,复仇之火被点燃和熄灭,人终于在完成复仇之后被救赎……灵魂是一条河流,不断奔涌向前,源头不可知,奔向同样不可知的未来。

  这一世,成为壁虎的这个灵魂,在墙角,一边追逐自己的猎物——蚊子,一边冷眼旁观着人类发生的这一切。

  有些人想要一个辉煌的过去,有些人只想要一个平凡的过去,过去,一点一滴组成了每一个现在。而现在,却想要否定过去。那些成为拌脚石、不体面、羞于启齿、会带来麻烦的过去。如果连创造的过去都真的被自己相信了,那现在的自己又是从何而来呢?

  也许,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只是,幸运的人,每一次否定过去,都是站在过去的阶拾上,迎向新一层次的境界;不幸的人,想要的是全盘否定。那个想要的全盘否定里面,含着的是多少伤痕呢?

  结局处,壁虎死了。那如海的灵魂奔流不息,流下哪一处呢?

  《贩卖过去的人》读后感(五):起初只是一場夢

  繁体中文版序

  裘瑟·阿古瓦盧薩(作者)

  時光荏苒,在二〇〇一年的一個晚上,我夢見一位以販賣往事給安哥拉新興中產階級為生的男人。當時我正接受德國學術交流基金會(DAAD)文學創作獎學金的資助住在柏林。隔天早上我開始寫一篇短篇故事,內容發生在柏林的一家巴西酒吧中,主角是一位掮客,專門販賣他所夢到的往事。這篇故事在葡萄牙的《大眾報》發表後,相當受到歡迎。因此我意識到可以把這位主人翁——菲力士·溫杜拉——加以延伸、發揮,並開始把它寫成一部小說。

  《變色龍》讓我得以盡情發揮深藏我心中的某些執著與執念,特別是關於身分的認同感與記憶的脆弱性等問題。

  安哥拉是一個年輕的國家,比我都還年輕。我十五歲時見證了它的誕生。二十出頭時我成為作家,是為了試圖了解安哥拉,以及思考我在這個新興國家中的自我定位。不管是個人還是人民,記憶對於自我認同的形成而言,是極重要的。記憶與認同是息息相關的。如今,儘管記憶可以被仔細研究並記錄下來,我們所有人卻仍不斷地在製造並相信謬誤的記憶。就某種程度而言,我們所有人都是虛幻不實的。

  《變色龍》是一部關於記憶與認同建構的書。在此同時也期待它是一部極富幽默的諷刺小說,探討現今的安哥拉,這個在脫離共CJQT治之後、全力擁抱市場經濟的國家中,那些顯而易見、在短期致富卻又無法解釋其財富來源的一群人。這些人,正如我的書中主角偶然間所觀察到的一般,擁有明確又安全的未來。他們所缺少的是美好的過往,而這正是菲力士·溫杜拉能賣給他們的。

  我認為本書在國際上能受到如此歡迎,並被譯為超過二十種以上的語言,要歸功於其中所提出的想法具備人類共通性。不論理由為何,全世界的人都在尋找更美好的過往,與其他的認同。

  (本文譯者╱林祖誠)

  《贩卖过去的人》读后感(六):给你一张皮囊

  与格里高利一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不同,《贩卖过去的人》中的主人公与叙述者,是一只从小便如假包换的壁虎。只是,“梦里他会以人形出现,而且是个貌似庄重的男子,脸孔看起来很面善。”这是一个典型作“壁上观”的非人类叙事者,被作者设定为一位白化病黑人患者的随从,在充满矛盾与模糊的语境中,“无名”的“它”目睹了一个个“过去”的诞生。那些曾经寥落的体面人,在这里收获了一张虚构的属于过去的全新皮囊,并从此准备好走上人生的“光辉未来”。

  在整个故事中,无论是视角还是内容,皆充满了荒诞的元素。在这个纷乱如梦的世界中,众人皆醉壁虎独醒,本身便充盈了黑色幽默的氛围。有人把作者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称作“非洲的卡夫卡”,单论此本《贩卖过去的人》风格而言,此言不差。米兰昆德拉把卡夫卡的小说比喻为“梦的呼声”并如是评价:“19世纪沉睡中的幻想被弗朗茨•卡夫卡突然唤醒了。”而这一点评,对于阿瓜卢萨同样适用。在书中,在逼真的现实环境与恍惚的梦境中穿梭,过去是亦真亦假的,现实是或梦或醒的,未来是暧昧泯灭的,“所有故事都是有关联的,到头来一切都是有关系的”,阿瓜卢萨巧妙地模糊了人与物之间的边界,亦使现世与梦境难分难辨。一切都那么真实,却似乎都在梦里。一切恍惚如梦,结尾南柯一梦,直到最后,叙事者的生命戛然而止,视角切换回他的主人,那个“贩卖过去”的白化人——费利什•文图拉,写下了代表“真实”的日记。在这里,“叙述者”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名字:欧拉利奥,他的主人开始想念他,与此同时,他的实体生命宣告终止,进入了虚拟的生存模式,在思维里与梦中继续“存在”。他终于卸去了“壁虎”的皮囊,拥有了人性与自我的可能性,却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那些拥有了“过去”皮囊的顾客,就像拥有了另一张脸,带着面具,远离真实的自我。

  因为是非人类视角,因而可以更客观犀利地描述人性,在被建构的过去背后,藏着一颗颗不安、自卑、充满负能量的灵魂。有光的地方必有阴影,皮囊底下的不堪,也许才更接近真实。

  《贩卖过去的人》读后感(七):壁虎与六个梦

  作为“非洲的卡夫卡”的安哥拉国民作家——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我们对他显然知之甚少,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去鉴赏他的这部作品《贩卖过去的人》。

  整部书以一只冷血的壁虎作为叙述者,通过它的视角讲述了一个通过“贩卖过去”(即帮助别人编造一个辉煌的过去为生)的“白化人”的生活。于是缺少体面出身的新贵们找上门来。流浪汉•部长、总统、总统替身……一系列的故事由此展开,安哥拉几十年的历史也在宛如梦境的呓语中缓缓道来。

  美国的《科克斯书评》称其“以魔幻现实主义传统为根基,风格独特,自成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确实,在《贩卖过去的人》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影子。最明显的就是那只壁虎。在故事中,它不单单只是作为视角利用,它也有着自身的故事,就如它自己所言——“我前世披着人类的臭皮囊,活了将近一个世纪,时不时地,我会回想起那段身为人类的旧时光”。一个附身在壁虎上的人的灵魂,超越了现实的维度,而其前世的“曾经”和白化人的“现在”勾连成了一段完整的安哥拉动荡的历史。

  如果说壁虎的人类灵魂是如今存在的现实,那么白化人同壁虎“对话”的那“六个梦”就是虚幻的象征。英国《新国际主义者》指出:“本书对真实和虚构的省思充满诗意而引人入胜。”而这六个梦里,并不是都有白化人的身影,最初只有壁虎对于曾经幽微的察觉,关于生命,关于爱的思考;渐渐从第三个梦境开始,才有了白化人的出现,他们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讲述着独裁与民主的区别,分享爱情的感觉,渐渐地深入到讨论灵魂的颜色,梦境的真实性。白化人在梦之五中说道:“人所梦见的一切都有其真实性,纵使那并非现实。”白化人与壁虎在梦境中的相遇,其所谓真实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许正是白化人对于自身内心世界的一场探寻,当面对另一个自我的坦诚相见。就像黑塞的《德米安》一样,德米安和辛克莱——向往的自己与真实的自己,双生而存,最终会归为一体。而在《贩卖过去的人》中白化人与壁虎则是现实与过去的双生世界,梦境使他们有所交集,当所有的真相都摆在眼前,所有的谜团都得到了谜底时,梦境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走向了枯竭,而“壁虎”与“白化人”自然也会合二为一——那个附着着的灵魂的壁虎在与蝎子的搏斗中死去,生活与现实中的白化人依然在困顿不安的生活去选择爱情,选择生命。

  六个梦境,一个故事,它们都只是其背后历史的依托,壁虎已死,但灵魂永存。就像这个故事的结尾:“灵魂跟水一样,都会流动。今天是条河流,明天就会是一片海。”

  《贩卖过去的人》读后感(八):《贩卖过去的人》:讲一个故事,关于你不知道的自己

  在很多时候,人们对于一些虚构的“事实”,反倒会表现出格外的关注与狂热。想象力的存在,让我们可以安心去听这样的故事——它与我们有关,却只是个故事。

  《贩卖过去的人》是一本很出色的讽刺小说。来自安哥拉的作者阿瓜卢萨以一只“高高在上”的壁虎的视角,讲述了一个白化病人特殊的“生财之道”——他通过“贩卖过去”——替别人编撰一个显赫的过往为生。于是伴随着人们踢破门槛,一个个光怪陆离,引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在这间屋子里上演……

  关于这部作品的创作缘起,作者阿瓜卢萨说,这“起初只是一场梦”——他梦见了一位向安哥拉中产阶级贩卖往事的掮客。借助梦里的灵感,他撰写了一部短篇小说,收获不少好评,于是他决心将这个来自梦境的故事“加以延伸、发挥”,从而使自己可以“尽情发挥深藏我心中的某些执着与执念 ”。

  阿瓜卢萨对故事的把握是很独到的,这使得他其实无愧于“距诺贝尔奖最近的安哥拉国民作家”这一称谓——他富于技巧,同样也富于关怀。

  每每当读到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作家的故事时,我们总要将某种“民族情结”融入到对文本的考察里——这样做或许有些死板,但往往很奏效,因为驱使远离世界中心的“他者”写作的,往往是那些更加直接,“不得不写”的故事。《贩卖过去的人》显然也是这样的作品。对于阿瓜卢萨而言,尽管他得以以自己的方式“出走”,从贫瘠的祖国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但对于自己的祖国的过往与现实,实在是他不应,也不愿丢弃的东西。故事在此时便是一种记忆的保证——它更是作者给自己的契约,或是一个安心的房间,来保证或是贮藏那些从未变化的虚荣和贫乏。

  所以作为“个案”的白化病人、掮客费利士•文图拉先生,正是为这样的需求而生的。贪婪是双向的——不只关乎未来。于是当有一天,人们忽然拥有了意外的财富和地位,便希望可以拥有更多,来弥补自己过去那些不曾有所“拥有”的时刻。与其说人们会对一个虚构的过去着迷,更确切地说,是对自我地位“合法性”的确认与保全。是怯懦,让人拥有非比寻常的大胆来实践荒谬。

  由此,阿瓜卢萨的讽刺故事,其指向其实是更加宽广的。一个人会因自己不光彩、不出彩的过去而不安,而作为一个更大范围的载体,作为一个“想象共同体”的国家,更需要“故事”来支撑想象,说服“自己”——国家中的每一个个体。每个故事都要以“很久很久以前”起首,但如果一个国家太年轻,就算是编撰故事,也难免会捉襟见肘。像是阿瓜卢萨的祖国,年轻的安哥拉共和国,个体与群体都还在寻找认同。

  可不管怎样,当这种编撰固化,一个稳固的国家便得到了确认。这样的进程显然普世而本能——人人都期待美好,人人都渴望认同,即便那可能不够真实,也在所不惜。

  《贩卖过去的人》读后感(九):隐于现时的暗流

  安哥拉在上世纪未才刚刚结束内战迎来宝贵的和平,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用精湛魔幻的笔法书写了一个关于在内战中受到伤害的人们如何追溯过往进行报复的故事,他用拟人化的手法去揭开这一沉重的历史现象,书中旨在探寻刚刚从动乱之中得以平静的安哥拉,尚在27年内战带来的伤害中喘息的人们应该如何面对过往与未来。阿瓜卢萨以壁虎的思考与复仇的故事,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让读者、让安哥拉的人们对她的过往和现在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如果说卡夫卡的《变形记》出色的代表着西方拟人化的巅峰,那庄子“庄周梦蝶”的浪漫故事则是物我共存的开端,阿瓜卢萨则把二者揉合,从一只动物的视角客观却富有同情地观察着尚未真正离开内战阴霾的人们,以此创作出《贩卖过去的人》,并凭借着这部作品被人们誉为“非洲的卡夫卡”。

  在书中故事里主人公费利什•文图拉是一个处于社会边缘的患有白化病的人物,他以为人编造家族族谱为生计,而在他独居的家中尚有一只能在梦中化身为人的壁虎与之为伴。故事以壁虎栩栩如生的梦境之中映射出对于现实的思考,以客户若泽•布赫曼的事迹揭示出内战之中人们的悲惨命运。阿瓜卢萨从二者的视角中展开了对尚沉浸于内战遗留的伤痛之中的人们应该如何面对内心的伤痛和对未来生活的探讨。

  在阿瓜卢萨的小说中,那些需要编写家族背景的人,都被隐喻为在安哥拉内战之中获得利益的人,现今企图用一种改变身份的方式去修补自己过去不光彩的人生。而阿瓜卢萨则用一个复仇的故事告诉我们,尽管人们试图用光鲜的身份去掩饰过往,即使修改的无懈可击,但对于受到伤害的人们而言,曾经的不义之举将背永远铭记,过往所遭受的苦难在心中留下了无法磨灭伤痛,并燃烧起仇恨之火,或许正如阿瓜卢萨在故事之中所描述的那样,即使善良的人们未必会朝着报复的对象开枪,但受到伤害的心灵一定不会轻易被抚平。

  于此阿瓜卢萨对于这种情绪则有着另一种更为怜悯的见解。在他笔下的壁虎是人们对过去苦难仇恨紧咬不放的隐喻,而一只没有出现的大蝎子则被暗示成为凶猛的过去,曾经动荡不安的时局毒害着安哥拉的人民,在故事中寄予了作者对于祖国人民应当从苦难中走出的期望。于是在主角的日记中带有神秘、突破现实幻想和苦难深重化身的壁虎与蝎子在某个日子里互相咬着同归于尽,接踵而来的便是对于未来生活的展望与追求。

  阿瓜卢萨创作的这部杰出的作品和所有经典一样,都在探索着人类现实悲惨命运和无情的生活,他用知识分子独特的文学表现手法,在作品之中精彩的物我转换间道出了万千人民心中对于现实,对于过去的呐喊。

  《贩卖过去的人》读后感(十):虚构的梦幻让人心安

  当一个人可以用虚构的过去重新生活,那过去的存在就是让人不安的源泉,而今后的人生又是否会一帆风顺呢?《贩卖过去的人》以一只壁虎的视角,在虚幻与现实之间观看了一场场人生的变革,也目睹了一场由过往牵扯出的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

  《贩卖过去的人》作者是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1960年出生于安哥拉万博,阿瓜卢萨身兼作家与记者,被视为安哥拉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5种语言出版。《贩卖过去的人》一举斩获2007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并成为该项英国书界最著名的文学翻译奖创办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非洲作家。在书中

  故事开始于壁虎的自述,作为一个曾经是人的壁虎,现如今居住在一个白化人费利什的屋子里。他是一个“贩卖过去的人”。缺少体面出身的新贵们找上门来,求他造出一个风雅和高贵的族谱,勾勒一派崭新和华美的未来。然而有一天,一个神秘访客突然到来,他本是一名中年摄影师,神秘的过去不为人知的真实经历,但他需要一个体面的过往,能在这个新鲜的国度生存下去。随后在新的身份下,他像完全变了一个人,真的相信那些过往是属于他的,开始回到所谓的故乡,去寻找自己所谓的双亲,让每个人都相信他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个身份。然而在这些事情背后,过去的阴影一直没有离他而去,他最终利用自己的新身份完成了复仇,开始全新的生活。

  祖国动荡不安的历史,一直是阿瓜卢萨关注的题材。这本书依然如此,在这个相对年轻的国家,每个人都刚刚经过动荡不安和战争的洗礼,面对未来成功人士总希望有更体面的身份让自己的未来更加高贵,所以才有了“贩卖过去的人”。书中的部长大人就是这种典型,拥有了虚假的家族,他还要为这个虚假创造出看似真实的未来。而神秘的中间摄影师,费利什给了他若泽•布赫曼的身份,他也在极力相信自己的新身份,但他的目的是忘记过去的伤痛,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平静的未来。但现实总是无常的,所以故事不能简单的结束,与过去牵扯不断的恩怨必然需要一个结局,这也是本书的巧妙伏笔。

  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用壁虎的视角,分别用虚幻和现实的两种角度对事件进行叙述。其一是壁虎观察到的费利什屋子里真实发生的事情。他看到了:中年摄影师的蜕变,为了新身份不停寻找过去的痕迹,好像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而他也已经完全适应了自己的现在的生活。费利什想要追求的女孩安热拉•露西亚,也是一个摄影师,对光有着执着的追求,对费利什身为一个白化人没有任何歧视和恐惧。一个部长为更好显示自己的过人之处,伪造了新身份,新的家族史,美好的未来似乎就在不远处向他招手。

  在看似真实的一切之外,穿插了书中第二个视角:是壁虎梦中的世界。虽然是在梦里,却也是对整件事情最真实的描述。在梦里我回顾了自己的过去,和主人费利什、他的访客们都进行了交谈,也早已发觉中年摄影师与年轻的女孩儿露西亚不寻常的关系。所有的这些梦都为最终的谜题揭晓埋下了伏笔。而这个故事最终的真相,也依然是以壁虎与摄影师的交谈来展现的,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讲述了来龙去脉。

  现实与梦境的交换,正如费利什为每个人制造的过去一般让人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构,现实如此残酷、如此不安,不如在梦境和虚构的过去里寻找慰藉和安心的感觉。本书的最后壁虎死了,费利什还是孤独一人,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他只是“做了一个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贩卖过去的人》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