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5-06 02:12: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摘抄

  《聪明的渔夫》是一本由[德]海因里希·伯尔 文 / [法]贝尔纳尔·弗里奥 编译 / 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一):那么,然后呢?

  我超喜欢结尾时渔夫脸上的惬意和游客脸上的一脸懵。

  有很多事情,一直弯弯绕绕,扭扭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不禁会问自己,走了那么远,吃了那么多的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一位游客在遇到一位渔夫之后,拉着渔夫一直畅想,如果渔夫能够多打一些鱼,那将会发生什么呢??渔夫也很认真的跟随着游客一起畅想。游客显然已经想得有些入迷,于是渔夫轻声问他:然后呢?然后呢?

  然后呢?这样一个问句,更像一个哲学问题,在追问人生的终极奥义是什么。是不断的任由自己的贪婪扩张,不断的想要得到更多?还是,我们出发的时候已经明确了自己的目的,只要目的达到就好了呢?

  显然,作者是偏向后者的。人生是有限的,我们常常忙忙碌碌的追求,却忘了自己当初想要得到什么,在兜兜转转中耗尽了人生,却发现,那个然后却是自己的曾经。

  渔夫是聪明的,他想要享受的不过是这海边的阳光和美景。从这一刻开始,他就可以欣赏,又何必把那么多明天和后天花在捕鱼上呢?!事实上,每天不停不休的打鱼,那将根本都没有时间欣赏海上的美景。

  出发时,我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呢?

  也许,已经在我们的手上了。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二):努力是为了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

  小屁孩快三岁,陆陆续续给他读了不少绘本故事书,刚开始很谨慎,会精挑细选,但买回来才发现,很多我认为很好的书他并不喜欢。所以,后来也就更随意一些了,各种类型的都买,故事型的,百科类的。有些他一开始不喜欢,但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他有会很喜欢,比如《隧道》,也有一些他刚开始很喜欢,但过一段时间后就不喜欢了,比如《大动物,小动物》。大概是因为他也在成长吧。

  前阵子给小朋友听【小柚子电台】,大概持续了一个星期,就不愿意了,要让我读。这几天,他最喜欢两个故事《打瞌睡的房子》《搬过来,搬过来》,一星期前,他最喜欢的是《三只小猪不一样》。

  《三只小猪不一样》算是比较复杂的故事,如果按照大人的理解,应该是想要告诉他,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的。而我,一直只是单纯地在给他读故事,并没有告诉他任何别的东西。并不确定这样做对不对,只是不想太早给他各种条条框框。

  《聪明的渔夫》也有给他读,他对颜色的兴趣高于对故事本身的兴趣。这个富有哲理的故事,于他的年龄而言并不是最合适的,他大概还很难理解何谓得与失,何谓取与舍。也因此,更不敢轻易去给他的画板涂颜色,只能选择顺其自然。

  而我,愿意付出努力,是想要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这个世界有太多美丽的沙滩可以晒太阳 ,不去经历,怎么能知道每一处的不同精彩?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三):聪明的游客

  有幸约了《聪明的渔夫》这本书的书评,书中的故事很早就知晓,而看完后终觉得有些想法涌出,有暂时无法完整的组织成语言付诸书面。

  马上就要到自己26岁的生日了,而现在的自己却越来越害怕过生日。害怕面对碌碌无为的自己,害怕面对将时光荒废的自己,害怕面对自己将来会一事无成。毫无疑问,我就是那个游客。

  我想要的只是愉快的晒晒太阳!然而我终究不是那聪明的渔夫,无形的压力推着我往前走,耀眼的光芒在吸引着我停不下脚步。我深知这一切没有终点,总会有新的东西推着我走。而我最初想要的,只是愉快的晒晒太阳。

  当我把注意力集中到晒晒太阳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愚蠢透了,直接躺着就能晒了啊!然而仔细分辨这其中的差别,我想要的是在豪华游上,有服务员提供美酒和饮料,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我想要的不是晒太阳,是充满物质享受的氛围里晒太阳。我原本追求的,就不是纯净的晒太阳。

  我和渔夫本来追求的,本来就是两回事。

  渔夫是聪明的,他最大化完成了他的理想。而游客也是聪明的,他也在尽力最大化完成自己的理想。

  在生命的旅途中,为了自己的理想去行动就好了。做一个想天天晒太阳的人,渔夫是成功的。做一个想要物质享受的人,生活的重担压的透不过气来,但这也是自己主动选择的,收获的也是自己想要的,那这样的人生也是幸福的。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四):只要幸福就好!

  识这本书纯属偶然,因为不是计划阅读的书籍,拿回家以后,先让15岁的儿子自己阅读。因为我儿子是读图画书长大的一代,所以,这样的图画书阅读对于一个已经上了高一的孩子来说,已然是小菜一碟。

  不一会儿,就听到儿子喊了一句:“这本书挺好玩的,我觉得他告诉我们不要听信旁人的叨叨,活出自己才好,还有就是不要过分追求钱财。”于是,我也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由于这本图画书运用了单页,对页及四格漫画等形式来表达,让我看起来眼花缭乱啊。几次读错位置,还是儿子提醒我应该往右边的图画里连,而不是去看下边。我这个对漫画一窍不通的人来说,实在有点难。

  整本书读下来,忽然感觉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要的生活吗?书中的两个人物,代表了现实生活中,两种不同的人物性格。比如我,就属于是渔夫型的,不过分追求收益多少,只在乎事物的结果能不能达到自己的满意。那么,说简单点就像生活一样,无论你是经过波澜壮阔的人生还是平庸无度的慵懒生活,只要自己认为幸福,就可以了。至于那位游客,我想每一位做营销和学经济的人都会非常有感觉,因为那一步一步紧紧相扣的赚钱环节,让他们超有成就感。瞧,游客越说越起劲的样子!完全就是一位众筹者的缩影。

  不过,众筹者也好,悠闲的渔夫也罢,做唯一的自己的最好的。所以,我希望儿子不管做什么职业,只要自己觉得过得充实,生活幸福就可以了。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五):生活,其实不需要太多

  很难用一句话给这本书下定义。

  它很像一部古老的纸上电影,用黑色的放映机中缓慢讲述着一个小渔村里的趣闻轶事;

  它也像一部轻描淡写的哲理文学,不摆深沉、不装样子,却让我开始不自觉地审视自己的生活;

  最有趣的是,它实在是很搞笑。呆呆萌萌的渔夫,一激动就结巴的游客,憨憨的海鸥,还有各种看上去极具童话色彩的小人儿。

  它长着一副讨孩子喜欢的外表,对大人来说,又很治愈。感觉它就是那种在匆忙的生活中偶尔拿来翻翻,能让人变得简单的书。

  书中的渔夫是那种乐观派的人,只要今天够吃穿,管他明天会怎样呢!游客是有些悲观派的人,总是担忧明天会怎样,觉得如果能够更努力一些,明天的生活就会更好。

  我身边的人,生活态度像游客的人貌似更多:他们努力地加班加点,总怕钱不够花,可身体却被这一日日的疲惫而累垮;她们总时时刻刻绷着一根弦,怕浪费一分一秒,一心只为梦想奋斗,也不会停下来看看路边的风景••••••

  很难说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好还是坏,但我却知道,他们并不快乐,因为欲望太多,索取太多,当现实无法满足他们时,他们就会感到失落。

  所以我觉得现代人应该都去读读这个故事,捡回内心丢失的简单,找到能让心灵平衡的那种东西。

  这本书中有很多设计巧妙的地方,或者说很有意思的地方。单单举一个例子,“鱼”这个意象,它代表着收获、财富和名利,作者将它藏在了很多地方:封面设计得就像一个开启了的沙丁鱼罐头;P30页的大鱼地毯;P31页墙面上的鱼装饰••••••这些“幽默彩蛋”让我止不住看完一遍,再看一遍,每次都会因为新的发现止不住会心一笑。

  在这个缺乏幽默、缺乏简单纯净的快节奏社会,推荐大家都去读一读《聪明的渔夫》,也许你们会跟我一样,在合上书的那一刻不由地感叹:生活,其实不需要太多,出去散散步吧!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六):请直视自己最内心深处的渴望

  总有一类故事是可以在时间长河里永葆青春的,那是因为这些故事是直指我们内心最深处,在任何年龄都能给予我们养分。《聪明的渔夫》无疑就是这样的故事。

  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只是一位西海岸的渔夫与一位衣着考究的游客之间关于打渔的简短对话,对话幽默风趣,但是背后却是两种世界观的互相观望与激烈碰撞,这本书写就于1963年,作者针对二战后德国经济繁荣以及日益野心勃勃追求利益的民众,结尾的峰回路转,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心头如拨云见日般清朗,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简单朴实、发人深思的生活哲学以及处事方式。是想要和煦阳光下内心安宁的午睡,还是享受腰缠万贯高高在上的成就感?我想这是会纠缠每个人一生的疑问,是每个人在不同年龄不同情境下会做出的不同选择,也许你在年轻时豪情万丈,却在中年时消沉颓唐,也许你在少年时恣意悠游,中年时却奋发图强,其实只要不被虚荣与利欲迷惑,所有的选择都没有错。而能够用更宽容的眼光去看待这个故事,本身也是一种进步。

  这个故事另一个诱人之处是精炼简洁,却让不同的人看出不同的感受,除了为读者展现了金钱与快乐的关系,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关系对于个人的影响。游客穿着考究,渔夫自褴褛,游客享受自己新奇的旅程,渔夫也乐得享受和煦的阳光,两个人都过得非常快乐,游客却一定要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加诸别人,这种方式与他贸贸然为渔夫拍照同样鲁莽粗暴,是一种对他人生活的横加干涉,也许这种方式在绘本上很刺目,但是在生活中却屡见不鲜,而如何在这种干扰中坚持做自己并且自得其乐,是件并不容易的事。

  绘本的优点就是一切都被具象化,看起来直观生动,这本绘本就充分展现了这种特性,画面色彩浓厚,笔触风趣,且在细节方面也做到精致美丽,与这个故事以及翻译编译相得益彰,如扉页中填满的鱼代表权势与金钱,是不是很容易激发你内心的渴望,而封页内的全景看起来十足美丽,则代表了一种安闲的生活状态,两种生活方式一目了然,会让你一眼看到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七):去过心之所向的生活就好

  最近我家房子准备装修,于是在豆瓣的小组看了无数个帖子,想要找到一些灵感去参考。同时也会去刚装修完房子的朋友家里参观,看了一些户型和装修风格,最打动我的就是老公的同事“王哥”家的房子,一眼就爱上。

  从王哥家离开,一路上,我都在激动不已的向老公表达我多么肯定王哥如果把家装发帖会增加很多的粉丝。老公说:为什么王哥要发帖呢?他又不需要粉丝,他也不希望会红,他只是希望能够住在自己舒舒服服的家里就行了。

  在这一刻我突然想到了《聪明的渔夫》,自己不就是那个书中提到自作聪明的游客吗?

  一位衣衫褴褛的渔夫,一个穿着考究的游客,游客的相机声音吵醒了正在悠闲睡觉的渔夫,于是不同生活态度的两人开始说话,一个平淡疑惑,一个激动忘我。游客激动地告诉渔夫:如果他一天能够出两次海三次海甚至更多次,那么就能捞到更多的鱼,然后可以买船,雇工人,开加工厂,资产过亿,成为一个大富翁。渔夫疑惑的问游客:那然后呢?游客说,然后您就可以坐在岸边,晒太阳打瞌睡或者看看大海的美景。渔夫说可那就是我现在正在做的事。

  这本寓言以漫画绘本的形式出现,把游客的激动和渔夫的疑惑画的生动极了。在游客畅想的时候我们仿佛真的看到大富翁渔夫一步步地走向辉煌。这本书是在探讨金钱和幸福的哲学,可是我却觉得,并没有那么的简单。

  谁说充满欲望和勇于奋斗的游客不是幸福的呢?他和渔夫只不过是观念上的不同而已,然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和世界观,游客会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财富然后再来享受安逸的生活就是幸福;渔夫觉得我每天只要有饭吃有衣穿安安稳稳的生活享受生活的惬意就是幸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如此,有一些人想要高调的人人称羡有面子的活着,而另一种却只想要过好自己简单的生活。无论哪一种,只要自己可以从生活中得到开心,只要愿意为想要的生活付出,就都是美好的。

  事实上,我们没有权利去评判哪一种生活的美好。我们不能准确地说出谁更聪明。只要,去过心之所向的生活就好。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八):孩子,你并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亲爱的孩子:

  今天你走房间,哭着和我说你有一个同学穿着好看的花裙子,还笑你没有。我告诉你,外表不是最重要的,在她上课时揉着裙子的时候,你可以用你的小脑瓜学会更多知识,得到老师的赞赏。现在你睡着了,妈妈却有更多的话想要告诉你。

  孩子,当你长大之后,你会发现大人们除了攀比外表,还会有金钱、资源等等更多东西,引发他们的征服欲,让他们前仆后继。但是,当他们对这些事务过多看重时,他们自己并不快乐。所以妈妈想告诉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优越的生活本身是件好事,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你自己的生活状态。

  所以妈妈前两天给你读《聪明的渔夫》,这是一本有着鲜艳插画的书,你看得津津有味,妈妈自己也很喜欢这个故事。

  渔夫大叔在阳光满溢的西海岸享受悠闲的下午时光。戴着花环的游客哥哥来海边拍照,问渔夫大叔收成如何,他睡眼惺忪地拿起自己捕捞的小龙虾。游客哥哥建议渔夫大叔说,今天起,出四次海。打渔,买小船;打渔,买大船;开厂赚钱,开餐厅,谈生意……渔夫大叔会变成一个水产大亨,有很多很多财富!

  渔夫大叔还是睡眼朦胧,问游客哥哥:然后会怎么样?

  渔夫大叔说得很好,得到越来越多的物质,又能怎么样呢?不过是坐在岸边,晒晒太阳,打打瞌睡,看看美景罢了。

  所以孩子,也许别人所谓的成功与否,对你而言,生活也不会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妈妈最希望的,是你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豁达淡然。各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只要足够努力就好。我们都要在努力之后,倘然地面对自己。就算一时失败了,也不要沮丧,我们还可以从头再来,人生很长,渔夫有一天没有捕到鱼并不要紧,第二天再去就是了。就算他没有变成水产大亨,他一样可以在岸边打起盹,悠闲地感受温暖的阳光。

  所以孩子,我希望你能够知道,生活是你自己的,就算你没有足够的财富,没有惊人的学识,我也希望你能够快乐地享受生活的馈赠。我不希求你现在马上就了解这全部。你只要知道,这几天你特别喜欢《聪明的渔夫》里游客哥哥的夏威夷花环,你也很喜欢渔夫的大胡子,你很清晰地表达你自己的喜欢,就够了。

  所以孩子,我们并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九):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

  -----------读《聪明的渔夫》 文/纪汐

  《聪明的渔夫》是由一则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改编的漫画绘本,该绘本用鲜艳的色彩,形象的绘制出了整个寓言故事。让大家重新更立体的了解这则寓言,同时也引发了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故事开始于午睡的渔夫被游客吵醒后,看到渔夫如此悠闲,没有捕鱼,游客出于好意游说渔夫要努力打鱼赚钱,争取过上有钱人的生活。可是高潮之处,正当大家也在游客的有钱人美梦中畅游时,渔夫很蛋定的问了游客一句话:“然后呢?”游客回到:“然后就可以悠哉的过日子,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渔夫还是很蛋定的告诉游客说:“可我现在不就是这样过的吗?”

  是啊,就算努力的去赚钱,就算真的努力成功了,所求的生活无非就是饿了有饭吃,困了有觉睡,累了有人问候。而渔夫现在每天打的鱼已经足够他生活,而且也可以心安理得的悠哉生活。渔夫现在正过着有钱以后想过的生活,为何还要努力去拼搏一个未知数呢?说到底还是人心的不足。对物质欲望的追求胜于对精神满足的追逐。

  说到底还是因为人们还是没有想清楚究竟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正是因为渔夫能够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所以他能够知足常乐,抵制物质欲望的诱惑,真正做到平和的活在当下。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人比人,看着别人有车有房,而自己毫无作为,出门坐公交,朋友聚会要别人送回家,问起你打算什么时候买房,却无法回答,特别是这些来自周边同龄人的攀比,父母的殷切希望,就算曾在心理竖起了强大的城墙来保护自己,还是会不自觉的随波逐流,迫切踏入攀比的潮流。说到底还是内心不够强大,无法真正的知足常乐。

  《聪明的渔夫》一书再次警醒我们。只有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后去奋斗才是正道。反之,如果说你甘于稳定,那么也要心安理得的过悠闲生活。最怕的是自己随波逐流,还要拉着身边的人一起加入,同时对于别人的生活加以评论,甚至嗤之以鼻。一个祥和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互不干扰,又能互相尊重彼此的选择,不以金钱去衡量个人的成功高低。

  关键是自己能够无愧于心,来此人世间走过一遭就好。

  2015/9/24星期四

  本文均属原创,严禁转载。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十):国王与乞丐

  前两日到朋友家中小坐,她养了一只小仓鼠,圆圆憨憨甚是可爱,我们聊天的时候滚着轮子,拼搏的样子甚是雄赳赳气昂昂。和朋友打趣说,我们这些螺丝钉,平时做的事情无甚大用,也是这么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朋友笑说,推崇能者多劳的岂止是人类,仓鼠不也这么实践的么。

  只是仓鼠奔跑只是为了戏耍玩闹,人们办事多方奔走,又是为了什么呢?

  空气中渗透着浮躁与焦虑,欲望之壑难以填补。无论做什么,无论多么努力地往前冲,都没有安全感。你和很多所谓的朋友夜夜笙歌,说好有福同享有钱同赚,却免不了心机算计。你在办公室加班,腰肌劳损脖颈酸痛,觉得自己被大才小用。你买来很多很多的东西,想要补偿自己,填补空虚。但是,你有多久,没有和自己,好好地说一说话,问问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所以我喜欢这本书。明艳的色彩,轻松的故事。憨憨的渔夫在阳光满溢的西海岸享受悠闲的下午时光。热情的游人带着花环拍照打扰到他,向他搭讪问他收成如何,他睡眼惺忪地拿起自己捕捞的小龙虾。游人给渔夫描绘起一副水产界大亨的蓝图,蓝图里的渔夫精神矍铄满面红光。

  游人说,你今天起,出四次海。打渔,买小船;打渔,买大船;开厂赚钱,开餐厅,谈生意……直到功成身退,衣锦还乡。

  衣锦还乡。多么美好的一句话,让所有人淹没在城市里,汲汲营营,直到变成一朵朵美丽的装饰花。

  渔夫轻声问:然后会怎么样?

  得到越来越多的物质,又能怎么样呢?不过是坐在岸边,晒晒太阳,打打瞌睡,看看美景罢了。

  口袋里装不下富可敌国的财富,我们所需要的,不过是那么一点点,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所以,没有必要焦躁,也没有必要不满足。我曾经知道这个道理,看着这本书,慢慢的就想起来了。

  地球围绕着太阳,人们围绕的是自己的内心而不是物质。美国30年代一位心理学家西恩夫人说,自己才是宇宙的中心,相信自己,鼓励自己,就会变得无所不能。她的书里有贫穷而勇敢的单身母亲,想要租一套极好而且廉价的房子,申请者无数。她所做的不过是坚信自己能办到,然后她便实现了愿望。

  这便是初心的力量。书里的渔夫不忘初心,他便是自己世界里的国王。如果忘记抚慰自己的灵魂,就算财富可敌国,内心也会饥寒如乞丐。静下心来,缓下步子,坚实初心,与自己交谈,让灵魂心安,才能够照亮前进的方向,同时也拥有了往前走的力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聪明的渔夫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