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 第六季》是一部由颜芳执导,龙洋 / 王立群 / 康震主演的一部真人秀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诗词大会 第六季》观后感(一):档次越来越低
诗词大会的档次越来越低了,题目越来越弱智,人也越来越弱智,这些都能答错的不知道百人团怎么选上去的!有人说这是太祖诗词大会,评价的太精准了!这已经不是诗词节目。而是完全沦为春晚新闻,采访类节目了。还有龙洋,除了颜值,其他真的没有可取之处。和董卿在的几季没法比。更别说早年的中华好诗词了。那个节目要诗词有诗词,要娱乐有娱乐。两颗星给蒙曼,康震吧,不知后面有没有郦波了。
《中国诗词大会 第六季》观后感(二):下一季要还是这种播出方式,我就直接弃!
我就想说一句话:如果《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季》还是本季这种播出模式,那我TM直接弃剧!!!
本来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档央妈综艺,除了《金牌喜剧班》我就期待《诗词大会》了!可是在看完第一期后直接销声匿迹了?
我真的不知道节目组是怎么想的!好好的一个过年播出的节目,结果搞成这样!我真是无语凝噎……
真的,作为诗词大会铁粉,且诗词少年一枚,不希望节目组调整这样的播方式!下一季如果还是这样的话,那我只能说:导演你准备好收刀子!
《中国诗词大会 第六季》观后感(三):尚可一看
抱着“考察当代文化现象”的初衷看过整季,其实也说不准有多少私心是怀念曾经那个单纯喜欢诗词的少年。在文化研究的视域下这档节目当然有多重“症候”可作讨论:“主旋律”和“人民文艺”的辩证,“传统”与“中国”的建构——以及无远弗届的“知识/话语”和“权力”的互文。吐槽它十分轻易,解构它尽可操刀。然而在“最朴素的左翼信念”的意义上,这场“大会”(而非“大赛”)似乎带回了某种久违的总体性愿景——“千人团”的引入确乎消解了竞技性,却询唤出“人民性”的幽灵。当全场齐诵主席诗词,题目中理直气壮地融入扶贫、疫情等时政议题的时候,诚然其中缝合的针脚尚嫌粗疏,也未见得全然不脱民族主义的迷阵,然而就其以诗词建构“想象的共同体”之设想,也未尝不可视为某种“文化自信”的表达。当然,“中国”观众们是否愿意接受这种表达错杂难论,不过我倒是至少愿意相信选手们的真诚。胜负欲也好求曝光也罢,ta们表现出的对诗词的热爱,以及将诗词作为工作生活之精神支柱的态度,足以令不少“专业”研究者汗颜和歆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