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法师 第三卷》是一本由尼罗著作,长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心法师 第三卷》读后感(一):无心桃桃
这是我哭过最多的小说。我一直记得无心梦里战火纷飞中漫天摇曳的波斯菊,那是桃桃最爱的花。我一直记得桃桃白白美丽了一辈子,她不提干,不嫁人,不生子。她在赌气,和无心赌气。她想用自己的一辈子让无心看看他当初的决定有多错。正如作者所说,没有任何一世的无心,既这样多情,又这样绝情。为什么就不肯回去看看她呢,没有了你,她往哪里躲。
《无心法师 第三卷》读后感(二):对人物的看法
这评论纯粹出于自己的喜好,实话实说,不喜欢苏桃这个人物,就是发自内心的不喜欢,无心在这一部也不喜欢了,给人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还是喜欢泼辣主见的女子,看到这样畏畏缩缩的就想暴揍一顿,纯粹个人喜好,不喜勿喷。
最喜欢赛维,其次月牙,虽然很多人不喜欢赛维,她长得也不好看,包括连无心都不怎么爱她,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才让人感觉真实,女人本来在生活中就是要自力更生,有主见,哪有什么无心从天而降,苏桃看了就让人来气,烦躁得很。
《无心法师 第三卷》读后感(三):地狱里的无心
看完第三卷,已经和作者一样需要休息几天才能继续。
苏桃,让我悲伤地久久不能忘怀。我为了她难以平复心情,辗转找到豆瓣这里,却突然明白了一点:无心的每一个爱人的命运都承载着那个时代。这正是作者的用意。
无心没有心、永远不死,看得见鬼怪妖精,然而却永远接着地气,爱着凡人。第一卷他的爱人月牙死于非命,第二卷他的爱人赛维死于饥荒,第三卷他的苏桃熬废了一生……开始我怎么也想不通,每一部的结局都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巨大的BUG,仓促得不容商量。比如说,以无心的身手怎么可能把赛维饿死?而苏桃,他怎么就不可以带她逃出国门?怎么就不可以让她当个快乐的野人?怎么就不能偷偷回去看她有一眼?哪怕是让白琉璃去呢!
作者尼罗显然不是玛丽苏和大团圆文的爱好者,他生动地讲述着时代变迁的冷漠故事,让读者和无心一起经历时代的美好与伤痛。
而第三卷,我早该知道的,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所有美好只会以最残酷的方式凋零……
我的伤心是因为苏桃,是因为那个时代纯洁美好的一切都以一种0幸存的方式残酷凋零。
佛教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基督教让圣子耶稣受尽人间苦难。而尼罗创造一个无心,恐怕也只是叫他去领略这百年动荡~
《无心法师 第三卷》读后感(四):生离比死别更加残酷
我觉得和前两部相比,这一部是最虐心的,生离比死别残酷多了,况且还是无心自己的选择。 苏桃是多么可爱纯净的小姑娘,她很美却不自知,她不贪心易知足,天真勇敢善良可爱。不仅仅是无心和她身边或者心怀不轨的小丁猫或者怜香惜玉的丁小甜,连我都非常喜欢她,胜过高人气的月牙。 是无心带给苏桃快乐,让她的世界重回鸟语花香;又是无心带给苏桃伤痛,让她的感情世界自此冰封三尺。苏桃非常爱无心,如父亲,如兄长,如亲人。或者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一种感情依赖,毕竟她从小就没有得到充分的爱,是无心给她全部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从此以后她的心中不会再有别人的一席之地。她的幸运是遇到了无心,不幸也是遇到了无心。 而无心,也许他不知道苏桃会为了他宁愿独自一人。随着时光流逝,他还会想桃桃是否工作了,是否结婚了,是否生子了,却也没有去偷偷看过她一眼。让我非常不能理解,在第一部,虽然无心也离顾大人而去,但他毕竟还偷偷回去看看顾大人过得好不好;第二部,即使他不是那么喜欢赛维,但还是将就着和赛维别别扭扭的过了一辈子。为什么唯独到了苏桃这里,他就这么狠心离开她呢?难怪白琉璃不停得问他是不是不喜欢苏桃了。 当苏桃收到无心离开的信件时,她先是不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事实,然后开始自我安慰,最后转变成了对无心的愤怒。凭什么都是他来决定自己的人生,他又真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吗?在这里无心更像一位兄长,只希望苏桃能够平安幸福的过一辈子,毕竟她和他在一起的那两年太苦了,苦得无心都止不住的心疼她。也许无心没想到苏桃对自己的感情这么深,苏桃过的幸福他就满足了。但是没有他,苏桃又谈何幸福呢? 我非常喜欢这一段描写,让我得知无心真正的内心情感:他已经沉默寡言许久。白琉璃记得他死了上一个老婆之后,虽然在地堡里也哭丧了几天,但是几天之后就又嬉皮笑脸了。疑团终于有了答案,白琉璃想,原来他是特别的喜欢苏桃。 原来真正喜欢一个人,就是即使永远失去她也希望她能幸福。 我觉得在这一部里,无心对情感的理解更加升华了一个层次。
《无心法师 第三卷》读后感(五):第三部好看耶。
我是为了第三部鸣不平来的。说实话,对比了一下呼声最高的第一部,第三部文字的细腻多样的程度确有所下降,简单来说,就是不那么文艺了。而且书中很多妹子素喜的言情、玄幻情节少,所以丧失了一部分读者。但第三部的改变(第二部暂且不谈)我可以理解为故事时代背景不同,作者顺应时代改变了情节组织方式和文字风格。
在夜里读第三部的时候,我的背脊是冰凉的。在wenge的背景下,仿佛整个中国都是红色的,用血染成的革命的红色。wenge里,只有黑白,没有灰色。一旦祖宗三代里有谁黑了姓氏,便是全家打入地狱。书中的geming小将们长相都不敢恭维,唯一好看的顾基,可能还是顾玄武的孙子。不知作者这样安排是否故意还是只是写实。文中的批斗大会触目惊心,红总和联指的争斗无休无止,各方凭着身后的力量角力着,你往他来,似乎是一场闹剧。但这场轰轰烈烈的闹剧里,躺下了多少青春年少的身体。况且,这里只是文县。尼罗用一个小小的文县,折射了大半个中国。书中有不少荒诞的情节,也不缺荒诞的人,鲍光,丁小甜,顾基,还有一个神秘莫测的丁小猫。
但是,书中的主角是苏桃和无心,两个心境空灵,装不下这轰轰烈烈的歌名的人。苏桃是因为年纪和身世,而无心纯粹不是属于歌名的人,他是属于时间的人。他俩在wenge里干过最顶天立地的事就是给革委会看大门。无论是红总还是联指当权,他俩自岿然不动。两个主角与大背景一对比,孰好孰坏,孰是孰非,读者心中自有定论。书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主角二人山中的冬日时光,无心和苏桃住在山中的仙人柱里,窝窝囊囊,躲躲藏藏,富富裕裕,开开心心,热热闹闹地度过的那个有白琉璃,有大猫头鹰,有大白,有一村盲流的冬天。那里似乎是乱世里的桃花源,虽然物资匮乏了点,但山里人人自由,自给自足,也有一个好新年。主角二人的互动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但似乎恋爱又差了好截。山外是彻骨的寒冰,在山内过着这种混沌日子,也是非常令人艳羡了。
虽然结局不甚欢喜,但是好歹苏桃有个正经身份,生活过的不辛苦。她心里装着无心,以及那阳光里废墟上的波斯菊,无心心里也装着永远洁白无瑕的她。他俩在这一轮回里,也不算虚度吧。
不知不觉写了老长,反正就想表明一件事儿——我觉得无心法师第三部还不错,在我心里和第一部能比肩。
《无心法师 第三卷》读后感(六):一大条超过字数的短评。
无心和苏桃的故事,昨天夜里看完结局,有些感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关于无心为什么能狠下心离开苏桃,并且在此后躲在深山老林里20年不去看她一眼。
小说里有很好的解释,在无心眼里,桃桃太美好了,是这个战乱纷争黑白颠倒的世间唯一值得他疼爱保护的心头肉,总觉得尼罗借白琉璃的话道出了无心对苏桃的感觉:“她就像夏天的花,冬天的雪,她没什么用处,可是因为有了她,风景才好。”
在无心心里,这么好的桃桃,理应要过体体面面的好生活,可在这个时代,他的本事已算不得本事,他没有能力让她过得足够体面。虽然只要跟无心在一起,好活赖活桃桃并不在意,但是无心受不了,桃桃日渐粗糙的脸蛋,乌黑头发上的廉价发卡,越来越像野丫头的生活习性,跟着他颠沛流离风餐露宿混日子的活法,都是一根根长在他心头的刺,无时无刻不在刺痛他,所以无心几乎是骗着苏桃去当兵,去走他认为她本该走的体面的路。
他甘愿吗?肯定不,“如果时光倒退几十年,除非苏桃自己愿意,否则谁也别想从他怀里抢走她。因为凭着他的小本事,他总能让苏桃安安然然的活过一生,他总能对得起她一世的年华。”但是他没办法,因为他虽然爱嬉皮笑脸耍无赖,会偷鸡摸狗自私小气,可他还是会不齿于走陈大光的路,会因为成功救了那群盲流而对着桃桃笑得灿若星辰,所以在这个时代,他毫无办法。他舍不得,又认定自己不得不舍得。
那么,苏桃是非得离开他不可吗?
我总觉得不一定,进而觉得这个结局带着些许宿命论的意味。有好几次,无心都是差一点就放弃了的,都是几乎要把苏桃拽回身边的。桃桃上车离开时那声凄厉的哭喊,就几乎让无心缴械投降,倘若田叔叔动作慢一点,那车开的迟一点,也许他就真的上前把桃桃拉回来了。桃桃留下的一百块钱,无心始终不敢花,他怕桃桃在部队待不下去,怕桃桃被人欺负,要是桃桃在部队被人欺负狠了,无心是决计带她继续流浪的,并没有一门心思想着让她在部队忍辱负重。桃桃最后一次跟无心相聚的时候,无心是犹犹豫豫的问她没有了他,她自己行不行的,我想这个时候,他心里该是带了点不敢说出口的期盼的,倘若桃桃再软弱没本事一点,也许他就会真的忍不住,把那点期盼实践成真了。
无心是苏桃在这世上唯一的依恋,也是她唯一的容身之所,除了无心,她对这世界是完全不感兴趣,发自肺腑的“不想要”了的,也因为无心,她把大半辈子生生活成一场理直气壮的赌气,一场漫无边际的等待。桃桃的爱,她自己清清楚楚,我们清清楚楚,但是无心可能并不够清楚,桃桃从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对无心说过她对他如此绵长又深切的爱,从未说过她心甘情愿有情饮水饱,从未说过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有好几次想倾诉,却始终没开口,到最后只憋成了孩子气的誓言,也许正因此,无心到最后也认为她会如他所愿般过上体面的好生活。
哎,无心确实是深爱着桃桃的,尽管平心而论,桃桃的人设其实并不够饱满,但我还是出于私心,希望他是多偏爱她一点的。
《无心法师 第三卷》读后感(七):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请你给他/她自己做抉择的机会——《无心法师》第三部
尼罗不是没写过虐心的故事,可是没有一部能虐得过无心和苏桃的故事。
无心问白琉璃:“我们在外面走了两年,这两年里,你玩得高不高兴?”白琉璃说“开始很高兴,中间也很高兴,最后不高兴。”
这个故事从头到尾,就像白琉璃说的,开始很好,中间也很好,最后不好了。
背景是文革,无心和苏桃缺衣少食、东躲西藏、担惊受怕、甜蜜欢喜地一起过了——他们一起过了也就大概两三年吧?十五岁的苏桃始终没长到二十岁。而在这两三年里,她把她最好的日子都过完了。
要是没有遇到无心,苏桃大概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死了。遇到了无心,她被保护着,照顾着,疼爱着,生活艰难,无心尽了最大的努力对她好——世上大概没有比这更单纯更无私更努力的爱了。她想要哥哥,他就当她的哥哥;她想要父亲,他就当她的父亲;她要是愿意跟他结婚,他当然也是愿意当她的丈夫。即使她不愿意要他当丈夫,他也一样想照顾她,给她挑个合心意的小伙子……
但凡一个少女,不,但凡一个女人,被人这样无私的爱着,全方位的照顾着,在危机重重朝不保夕中保护着,并且是有着超乎常人的能力,给她足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哪怕是最硬心肠的女人大概也是会爱上他的。而一个女人若是被这样无微不至全心全意单纯无私地爱过,那她大概也是再也没有办法对别人满意了。
然而无心就这样把她扔下了。
当然无心认为是为她好。
在那个年代,他没有户口没有身份,他没有办法找到工作,他甚至连体检都过不去——因为没有呼吸。在苏桃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愿意照顾她保护她带着她流浪,等到苏桃一旦有了更好的选择——如果把感情因素去掉,苏桃在父亲老部下的羽翼下当兵当然是更好的选择。于是无心认为自己不能拖累她。
于是无心就把她扔在了那里,扔在那个他认为对她更好的地方。
他不舍得让她跟着他流浪,不忍心她好好一个姑娘跟着活成一个野人。他看着她那么好看的脸蛋日益粗糙,那么窈窕的身材却没有合身的衣服,那么黑鸦鸦的一把好头发却只能用火碱来洗——他简直心疼到不能忍。他觉得他一定要让她过上有吃有穿有工作有安全的正常生活,以为那才是“对她好”。
无心对苏桃的感情是很无私,他是真的想对她好,可惜很多人对于“好”的理解,往往都太重物质,轻感情。
也许感情这东西,无质无量,纯属缥缈无据,因此无法把它作为人生中的最重要因素来衡量。也许如果真让苏桃跟着无心去流浪,那艰苦的日子中她也有可能会心生不满。
可是,无心没有给她选择的机会。
人生很多事没有对错,很多抉择没有对错,关键在于,有没有选择权。
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请千万不要因为“为他/她好”而剥夺他/她的选择权。
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请你给他/她自己做抉择的机会。
如果苏桃有选择的机会,不管她是愿意跟着无心去浪迹天涯,还是会惊惧与无心的身份真相与他分开,那都是她自己做的决定,她的自由意志——至少,她这一生都不冤了。
而现在,她茫然难解地被无心留在原地,无心的离去成为她一生都不解的执念——她没有像无心以为的那样,会好好工作有前途有发展有夫有子,她放弃了一切来跟无心赌一口气。
她在之后的岁月里,始终不能相信,无心会就这样扔下她——他是那样真心真意全心全意地爱她的人啊,怎么可能就这样走了呢,怎么可能就这样不要她了呢?
她始终相信他会回来找她的。
如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她的青春,她的大好年华,就这样在漫长的等待中过去了。
多么浪费。
多么寂寞。
多么,不幸福。
如果苏桃早知道她的人生会是这样无望而寂寞,她会不会像胡一刀的夫人那样,叹一句“就让我少煎熬那二十年吧”?
苏桃在十五岁那年遇到无心,到底是她的幸运,还是不幸呢。
《无心法师 第三卷》读后感(八):错误的时间,对的人
个人有个习惯,看到自己喜欢的剧会去再看一遍书。其实再在全网开始比较两位女主的时候,就已经看了一遍,拖到今日才来浅谈个人见解。
月牙,兵荒马乱的年代下,一位,可以说是标准的中国传统女子的形象,嫁夫从夫,她不在乎无心是不是“怪物”,她无微不至,不仅是无心,很多人都喜欢这个心地善良的大姑娘。尤其是最后的“没过够”更是让人惋惜。而现在,我要说的是苏桃,那个让无心倾尽所有去保护的小姑娘。
我爱极了苏桃,这个15岁的小姑娘,这个随遇而安的小姑娘,这个觉得无心比天大,怯弱又坚强的小姑娘,很难让人不喜欢。背景发生在中国灰暗的那十年,父亲“自绝于人民”,母亲早亡,苏桃孤苦无依遇见了刚下山的无心。
他们一起挤在一个小房间里,他们一起北上当盲流,苏桃从未有过怨言,无心在哪,她就在哪。我想,如果无心开口让苏桃跟他回东北,苏桃也是答应的,可是,无心舍不得。【无心弯了腰,像条蛇也像只鸟,把苏桃卷着罩着护到怀里,面颊蹭过苏桃半干的头发。头发蓬松松的又厚又密,没有洗发膏,有香皂用香皂,有肥皂用肥皂,实在什么都没有了,火碱也行——这么好的头发,给它用火碱! 无心不再说话了,双臂环住苏桃,他使劲的搂她抱她勒她,勒得她有了进气没出气,勒得她断了骨头连着筋。她是他偶然遇到的一线春光,她是他眼中花一样的小姑娘。他舍得让她去当兵?他舍得让她一个人出去闯世界?他舍不得,他最舍不得,可是这话,他没法说。】
无心更多的是实在做事情,他从没有明白的告诉桃桃他的喜欢,他的不舍。苏桃也从没有问过。【他喜欢她,特别的喜欢她。他为她扮演了一切可依靠的角色,她要他是父亲,他就是父亲;她要他是兄长,他就是兄长。把脸埋进苏桃的头发里,他还想去做她的丈夫,可惜在当今的大时代里,他没资格。】【苏桃得了保证,放心的睡了。无心平静的搂抱着她,搂抱一刻是一刻,搂抱一刻少一刻。其实当初只不过看她是个可怜的小丫头,他没想到她会活成自己的心头肉。】
我记得领了“结婚证”那天,白琉璃把结婚证弄皱了,平时很宠白琉璃的苏桃也忍不住敲了它的头,自顾自的把结婚证压平,她说,这可是以后要用几十年的东西。每每想到这个场景,都能想象的到,那个可人的小姑娘,看着捣蛋的白琉璃微微皱眉,仔细的压平结婚证,想象着与无心的未来,嘴角微微上扬。可惜,当桃桃二十岁,能领真正结婚证的时候,人生里早已没有了无心。
无心自以为给了桃桃最好的生活,送她去当兵,以后能有一个好工作,嫁一个好人家,会有可爱的孩子,美满的家庭。他从未问过桃桃是否愿意,换个角度想想,即使告诉的桃桃,依照桃桃的性格,她定会不顾一切的跟无心去过“野人”般的生活,无心会舍得吗?他舍不得的。
最终,无心还是离开了苏桃。
最后一章有几段话
【白琉璃生前没有领略过异性的风情,死后却是明白了女子的好处。苏桃是香的甜的,软的棉的,偶尔慢吞吞懒唧唧,也别有一种趣味。想象着生活中再没有了苏桃,白琉璃一阵沮丧。】
【“她像夏天的花,冬天的雪。”白琉璃字斟句酌的对无心说道:“她没什么用处,可是因为有了她,风景才好。”】
【他已经沉默寡言了许久。白琉璃记得他死了上一个老婆之后,虽然在地堡里也哭丧了几天,但是几天之后就又嬉皮笑脸了。疑团终于有了答案,白琉璃想,原来他是特别的喜欢苏桃。】
苏桃一个人固执的等着无心,而无心再没有出现过。
有一件事想不通:无心离开的前二十年,他把苏桃挂在嘴边,想着桃桃这个时候应该工作了,这个时候应该结婚了……可是,在第二十一个年头,再也没有提起过。连白琉璃,猫头鹰也没有提起过,无心健忘,他们也健忘吗?
几十年后,无心再次下山,回到文县,遇见丁思汉,他也没有提起苏桃,可是他之前也是对苏桃有想法的人啊。
如果说无心需要看见什么东西才能联想起来,猫头鹰可是与他们生活了一年。看到猫头鹰,他也没有想起那个和他一起当盲流的姑娘。
无心记得月牙,记得岳绮罗,记得小丁猫,唯独桃桃,念叨二十年再没有提起。
《无心法师 第三卷》读后感(九):无题
看了之后觉得很无奈的一部小说。在书中所描绘的时代背景下,无心和苏桃游离在社会边缘,像浮萍一样随着社会的 浪潮飘荡。但是无论文县的社会政权转了又转,他们都是处于边缘的两个人,因为身份难于示人,又因为他们一个是永生永世,一个家庭破碎,对生活的期待已变得很不同——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就已经知足。
在书中的背景中疯狂的不是鬼而是人,无心对身份证明这些在人的社会中必需的东西无能为力。所以他卖力气给陈大光,在小丁猫这些人中周旋,给自己和桃桃求得庇佑。满满的无奈啊,无心想要给桃桃好的生活,想给她富足的生活,想给她百分之百,可是他能够从外界获得的只有百分之五十。无心不想让桃桃做野人,可是他们又只有做盲流,四处流浪。在大山里的日子也总是不宁静的。他和桃桃都是无根的,在随风飘摇,他尽己所能地护着桃桃,把他能做到的最好的全为她做了,然而两个人还是在乱世里飘,充满矛盾和无奈。明明知道最终肯定要结束,但是读者都不知道结束到底是好是坏,感受着无心和桃桃苦中作乐的甜蜜,相依为命的幸福,然而这种幸福又是注定短暂的。
无心可以回到山里,但是他不想让桃桃和他一样过这种野人的生活,他想给桃桃好的生活,但是他做不到。在山里做盲流的那段日子,虽然短暂,但是无心能够给桃桃吃的好,他能够用上他的打猎的功夫,这在一堆盲流里的生活算是好的了。可惜在山里也不能清清静静。在遇到田叔叔以前,无心的心情都十分矛盾,他不想让桃桃和他一起去当野人,但是他和桃桃谁都离不开谁,相依为命。直到遇到了田叔叔,现实再一次击破他们的梦境,无心终于下定决心。
无心为什么这么执着于让桃桃不要做野人,我觉得,第一,桃桃个人的美好,如果一辈子和无心一起做盲流,无心对不起桃桃的年华。第二,桃桃家里出事之前富足的生活情况,这就像一个生活的基调,无心希望桃桃能过的和以前一样甚至比以前更好。第三,桃桃年纪还小,什么都不懂,对无心的感情也是一知半解的,做一两年的盲流可以,但是一辈子的盲流不好做,桃桃长大了,会埋怨吗?会后悔吗?
很多人说无心对桃桃的感情是父兄之情居多,我很不能认同。因为无心是发自内心的想做桃桃的丈夫,他对桃桃的情感已经超过了父兄之情。无心在原文中说当桃桃要他是父亲的时候,他就是父亲,要他是兄长的时候他就是兄长。无心对桃桃是无私的给予,无私的付出,愿意因为桃桃的需要,因为桃桃的心情,担任桃桃想要他担任的任何角色。无心对桃桃的付出非常沉重,但是他在最后离开桃桃的时候看起来又是走的那样决绝。其实无心已经考虑离开考虑了非常非常之久,他的离开是对桃桃的放手,希望桃桃能有最好的生活,这种生活恰恰是他给不了的,不是不想,是根本不能。
无心在全文中,一直对桃桃隐瞒他的真实身份,我觉得原因如下:如果无心对桃桃坦白,桃桃必定会接受他,但是这样他和桃桃就要永远的做一对盲流了,这是无心不能接受的。而且我觉得无心想尽力保持桃桃的纯真,一开始是不敢说,后来是不能说,最后,说不说看不看她都没有了意义。
桃桃一直在等待无心,这是必然的。因为在桃桃的世界里,无心是集爱人父亲兄长一体的存在,无心是桃桃的整个世界,是桃桃与外界链接的通道。所以失去了这样的一个人,仍然坚信他会回来。仍然在文县怀念当年在炮火纷飞的年代里唯一的安定唯一的慰藉。无心是桃桃的世界,桃桃就像一直停留在小女孩的时候,无心不变她也不变。桃桃的等待是有价值的,对桃桃来说是值得的,因为桃桃在等待也在凭着等待思念生活。
无心在山中四十年也在思念桃桃。这两个人是一样想念。如果两个人都是普通人,这份等待同等珍贵。可是无心不老不死不生不灭,他有无限的生命,他的等待不是独一份的,桃桃的生命却是有限的,桃桃的等待是独此一份的。也正是如此让读者心痛。桃桃的等待是有希望有过往有回忆的,无心的等待是明知无奈绝望的,每天数着桃桃的日子生活,但是知道这份爱已经没有未来,以后也会没有过去。
我觉得无心是个有责任感的好人,虽然他很懒,也有很多的问题。他对待他身边的女子总是负责的,对得起这些女人们为他付出的年华。唯独桃桃,他付出了所有不求回报,如果桃桃和他在一起,他们的日子绝对不会是赛维式的或者月牙式的。书中有片段,无心走了两天一夜回到帐篷里,累的想找人撒娇,桃桃摸着无心的头,无心反倒不好意思了。无心对桃桃自愿的承担所有责任,自愿帮助桃桃的所有事情,保护桃桃的一切。
看完之后,我觉得无心和桃桃的这份爱很沉重。桃桃是无心的最爱,可惜无心记忆有限时光无情。有限的生命里桃桃是幸福的,无限的生命里无心是孤独疲累的。喜欢无心的每个人都会希望他能够有人陪伴,找到自己每个时期的天下第一。
《无心法师 第三卷》读后感(十):火焰烧过,只剩灰烬
作者尼罗在整个无心系列故事中试图传达的信息是非常多的,明显她对于不同时代的社会认知以及大时代中人物命运的见解都超过很多网络写手。这是她不可多得的优点。但我想这个系列吸引大部分人的原因,依然是无心的感情戏。这么一个不老不死,无来处无去处的“人”,一点都不像其它作品中的这类人物那样特别地仙风道骨,喜欢追求更高层次的存在,他反而是不遗余力地在往“低处”寻找。
他靠他的天赋和经验捉鬼,赚到钱之后就像个小门小户的孩子一样第一件事是吃点好的,穿点好的,虽然实际上他饿不死冻不死,但仿佛只有吃喝穿戴衣食住行才能标榜出他不是一个“不一样的人”。
但他最大的目标其实是摆脱孤独。“孤独”对他来说是一个恒久的命题,他深刻得讨厌孤独,却又不得不与它为伍。在这个世界上他没有任何一个同类,他所有的人类同伴,朋友甚至恋人,最后都会离去,但他还要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想自杀都不能够。
他不遗余力地追求陪伴,哪怕是小羊小狗,他想要朋友,他想要爱情。在第一部军阀混战牛鬼蛇神都纷纷登场的世界里,作者尼罗成功塑造了除无心之外的两个主角——月牙和顾大人。月牙和顾大人写得太好了,虽然生活在一个鬼怪的世界里,但是他们两个却显得特别的真实。月牙就像一个东北大妞一样,朴实,真诚,死心塌地。而顾大人,就像小流氓一样,狠毒,胆小,钻营,但是大大咧咧够义气。
月牙死后,黄金组合散掉了,第一部也就结束了。在第三部的故事里,距离最开始月牙和顾大人,已经几十年过去了。但故事还是发生在充满回忆的文县,据说那时顾大人已经出逃香港,但是却把自己的儿子和孙子留下了。可惜孙子完全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是一个继承了顾大人外表,但却胆小懦弱的笨蛋。而且他杀了自己的父亲,从此他连仅有的一点灵魂都失去了。
那个年代,也不能怪他什么。不知道无心对这个故人之子的境遇有什么样的感慨。但他肯定想念过当时和顾大人月牙在一起的日子。作者是这样描述的——
“无心带着苏桃踏上了归途,心里想起了月牙。月牙要是活到现在,也是个老太太了。”
往事不可追。
本书中的感情,围绕着无心和鬼魂白琉璃还有地主家孩子苏桃发展的。苏桃和无心相遇的时候大概也就十三四岁吧,还是个孩子呢,所以无心开始也只是出于善良,千方百计地保护着苏桃。
苏桃是一个世界观都没建立出轮廓的小姑娘,刚逢家变,幸好遇到无心。在她模模糊糊的意识里,世界是“这是个什么破世界”,而这个“破世界”里只有无心是正常的,只有无心对他好。她从一个单纯的,无知的,只能够躲在无心后面的,“八竿子打不出一个屁”的懦弱姑娘,一路走来,也学会了欺骗丁小甜,学会了虚与委蛇,学会了在假意奉承中求得一点点的空间。
她开始觉得外面的一切都与她没有关系,外面的东西都可以应付,她不留恋,也不喜欢。她的世界里只有无心,所以无心自然而然变成了老气横秋为她照顾餐饭的父亲,变成了会打猎能在林子中穿行、大家都羡慕的哥哥,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她想一辈子在一起的爱人。
开始的时候我大概和无心一样,觉得小妹妹只是小妹妹吧,因为小妹妹除了可爱善良以外,真的只是个小妹妹。我也觉得小妹妹表现出种种依恋,都是因为她身边的人只有无心的缘故,等她哪一天长大了,去到一个正常的世界看看,也许她会有不一样的选择。毕竟,她根本没见过别的男人。
后面我开始有一点讨厌桃桃,因为就算无心是个不老不死的人,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能低调地活下去真的太难了。可是从苏桃和无心见面的第一天起,每一顿饭,每一口水,每一身衣服,甚至连洗个澡洗个头都要无心去张罗。无心每天找吃找喝找安全,担心她的每一分每一秒,而桃桃,从开始到最后,什么都没做过,只是躲在“家里”等。虽然她确实是年纪小,她也确实是因为信任无心才这样,但是在这样一个时代,无心受到的压力大概是成倍的,她从来没想过无心累不累。这样的感情其实是很让人受累的。
逃到东北时有这样的一个描写,他们逃到了一个由出逃难民组成的村子,也搭建了一个临时的仙人柱给自己。无心有打猎的本事,他早上自己简单吃一口就出去打猎,却要给桃桃煮好粥解决好她一天的饮食,晚上回来收拾猎物,继续给桃桃改善伙食。他怕桃桃营养不良,拿自己手上的肉去和邻居换米面,他简直没有一刻是闲着的。但是桃桃,无心在的时候她看着无心干活,无心不在的时候,她终日躲在仙人柱里。书中有一处说她终于要做饭了,结果是失败透顶,无心回来还要把这失败的部分一并收拾好。从此她也不敢再尝试了。
所以,他们之间的感情,我一直是不看好的。做饭做好吃不容易,但是做熟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兵荒马乱的,大家都应该别这么容易就放弃。而周围那么多邻居,其实也都是逃难出来的,他们比文县那些人正常多了,哪怕和他们多开两句口,多了解一下情况,甚至帮无心去把那些猎物换掉呢,是不是也能分担一些?就这么心安理得的,接受一个人无微不至的“伺候”?
但是没想到,桃桃最后却成了无心扎在心上的一根刺,那么疼,以至于无心分开之后几十年都在想念桃桃,无心扮演着如父如兄如恋人的角色,而最终也真的变成了这个样子。而苏桃,用自己的一辈子和无心赌了一个气,用一辈子的等待报答了之前所有的心安理得。
“他喜欢她,特别的喜欢她。他为她扮演了可依靠的一切角色,她要他是父亲,他就是父亲:她要他是兄长,他就是兄长。把脸埋在苏桃的头发里,他还想去做她的丈夫,可惜在当今的大时代里,他没资格。”
这大概是整本书最好的概括吧。由于无心本身的特殊属性,他的每个故事都注定是悲剧结尾。月牙的故事是月牙被害死了,无心和月牙那么相爱,但是月牙死了,无心肝肠寸断去给月牙报仇。很痛。但是苏桃的故事是,他不得不和苏桃生离。
苏桃有了一个机会能够告别这种没有户口到处流利失所的日子,作者形容过苏桃之前的日子:“一直是在苦挣苦扎的努力活,然而最后却是想当个盲流都不能够。”
所以当苏桃父亲的老战友出现的时候,无心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代替苏桃做了决定,他要让苏桃过上正常的日子,没有他也行。
苏桃拒绝,苏桃只想和无心在一起,可无心却像一个专制的父亲,独断地,逼着她走上了一个自己不想走的未来。桃桃这时候的表现特别让人动容。
她用手背狠狠的一抹眼睛,咬牙切齿涕泪纵横:“总在一起,不分开,都定好了的,还带反悔的?”
她不会嚎啕,再气愤再伤心也是喃喃自语,是谁爱听谁听的架势:“我没反悔,你先反悔了?你比我大了好几岁,还说话不算数?说好了的,说了几遍,原来都是假话?”
不知道为什么,苏桃的决绝,总让我想起《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想起程蝶衣那句“说好的一辈子,少一分一秒,一个时辰,都不算。”而霸王别姬,刚好也表现得是同一个时代的故事。
其实,生离和死别,说不准哪个更痛苦。但是,无心和苏桃的生离,可能确实会更痛苦一些吧。两个真心相爱的人,因为不可抗力而不得不此生分离,分手是无心提出来的分手,但是无心却没法把原因更透彻地讲给她听,她固执地什么都不听,把一切原因都归咎于无心的不坚持。然后苏桃花了一辈子,用来证明无心是错的。而无心花了几十年流放了自己,他总是独自想念着:“桃桃该毕业了吧”,“桃桃该上军校了吧”,“桃桃该结婚了吧”。
在这样一个时代呢,凄婉的各自凄婉,无知的各自无知,卑鄙的各自卑鄙。作者尼罗除了刻画了这样一个爱情故事以外,她也花了很大的篇幅来描绘这样一个时代。两伙人都觉得自己是最正宗的“左”,两边不遗余力地争斗,过早的成熟或死去,其实都不过是满足了少数人的权力欲望。
文县被陈大光和小丁猫轮流霸占。这两个人其实是打着“战斗”的幌子攫取权力,私下里吃喝嫖都沾染,俨然文县两个皇帝。什么主义,什么牺牲,在他们眼里都不值一提,他们身边也凑齐了各路心怀鬼胎的人。然而,最可怜的是那些认为自己真的是在改造世界的大多数。比如丁小甜,马秀红,杜敢闯之流。这些人拥抱着一个共同的理想,是真正的战士。他们的命运,可悲可敬可叹,当然也可笑。
文中有一处描写丁小甜为了把苏桃从对方阵营中拉入自己阵营,每天都在强调自己阵营的正义性和自己奋斗的崇高性,一心要拯救“失足少女”。
“丁小甜自觉灵魂已经立于雪山之巅。”
多么可笑。她是那么深信不疑地相信着自己相信的,那么相信小丁猫是他们胜利的领袖。她们做了一系列荒唐的事情却浑然不觉,而最后,她们三个人,都心甘情愿地,为“事业”而主动牺牲了自己。她们至死,都在保护着小丁猫。而她们用命换来的小丁猫,到处逃窜,拼命地在寻找下一个投机倒把的机会。他可一秒钟都没有为这些人惋惜过。
这些对时代的描画,充满了魔力。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