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威尔森的战争》是一部由迈克·尼科尔斯执导,汤姆·汉克斯 / 朱莉娅·罗伯茨 /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主演的一部传记 / 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影评(一):恶心的主旋律影片
原来以为只有中国才有这种影片,原来美国也有。极力丑化对手,美化自己。
原来对阿汤哥印象极好,现在也不这样想了。
不是说这种题材的电影就一定是主旋律,但这部影片完全是一种宣传手段,而不是在讲故事。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影评(二):我靠,太搞了吧。
用那么大牌的演员,居然是难得的没有找点军事顾问的美国“主旋律”大片啊。
最后被阿富汗抵抗战士打下的三架飞机分别是A-6“入侵者”、F-4“鬼怪”、F-16“战隼”,实在是太搞笑了,估计片子的预算都用在给演员支付报酬上了。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影评(三):额,
既然被告之这是一个真是的故事
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反正我是冲著人看得
汉克斯演的依旧很好
演间谍的家伙出乎意料,印象颇好
后来才知道,人家是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怪不得!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影评(四):我不喜欢这部电影...
我不喜欢这部电影-主要是出于政治原因,也有道德上的和审美的原因.在政治上,这部电影美化了战争和军事技术--吹得跟唱的一样.审美上来说,没有一个真正能触动人心的角色,往往是骄傲自大的,有特权的人,感觉优越,自行其事不顾后果.说到后果,电影并没有说阿富汗战争实际上导致了什么..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影评(五):后面的配乐很老乱啊
就是放后面阿富汗伏击苏联军队那些镜头时的配乐,搞得美国打圣战一样,很想笑。充满了反讽的意味,我觉得你要是听懂了这段音乐,理解了它和画面的配合,就能理解这部电影的奥妙了~ 不是所谓美国情结意识形态那么简单的~ 对于画面和音乐的正反理解进行不同组合,表达了政治事件的矛盾~ 总之 很奥妙阿~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影评(六):岌岌可危的民主政治
如果这些在我看来都匪夷所思的决策过程都是真实写照的话,那美国的政治真是岌岌可危,千钧系于一发都不为过。完全没有顶层设计和中央统筹,仅凭一个议员出于信仰在那走一步看一步。实在是太低级了。不过这也合理解释了美国很多大政方针的决策结果。另外美国老百姓跟中国比实在是太好骗了。让我党去管理美国人民的话 一定觉得很~轻~松~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影评(七):美化战争
我们要清楚,单靠一部感人的电影不能改变战争和政治的本质。虽然相当反感这个题材。
但Hanks的坚持总是那么感人至深。Charlie混迹于政坛的个人魅力,对美国的热爱,对弱小的同情真真实实地像淳淳的细流一样渗入我的每一寸肌肤。当整个国家处于战争动乱的时候,那种团结一致和顶礼膜拜,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愿世界和平。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影评(八):搞笑片+纪录片
整体感觉一般。
前半部是搞笑片,特别是在Belly dance那一段,纯搞笑啊,一个肚皮舞女人就把穆斯林世界和以色列两个不共戴天的仇人给拉拢了?
后半段是纪录片,不过看着还是蛮振奋的,毕竟侵略战争总是不正义的。
最后又成了讽刺片。
整部影片对于罗伯茨和汉克斯的演技似乎都没有什么可以发挥的地方。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太少。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影评(九):我不想说这是一部好电影
我看着看着就在怀疑是不是最近美剧看多了,不能理解电影了。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电视是冷媒介而电影是热媒介,这个观点是最受后人指责的。在我看来完全相反了,电影是需要人理解和思考的媒介,而电视却越来越不需要大脑了。
可是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脑子僵化了,我不知道这两个美国的国宝演员为什么要挑这样一个烂角色,既然是挑了烂角色就努力演好,但是我看到的是两个假悻悻的历史人物。
没什么话要说的,学历史的,学国际关系的,还是用这100分钟好好看看书吧。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影评(十):民主
查理小时候自己的狗在邻居家的花园里撒欢
邻居找了15个人捉住查理的的狗
打死,装在袋子里,丢掉......
查理很气愤
放火烧了他的花园,但这依然不能平息他的气愤
查理当时还小,没有投票的权利
他就去游说那些可以投票的人,
告诉他们.这个参选邻居打死了他的狗,
他一共说服了九十多人放弃投他的票
最后这个凶恶的邻居因为十六票的差距输掉了当地的官员选举
在那一刻,
查理说:"我爱美国"